春节过后,无论是外地进京务工的农民工,还是写字楼里面坐班的小白领,各路务工者已经陆续回到了北京。但年后的劳动力市场仍旧呈现严重的供需不平衡,近日职介部门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本市企业净增岗位需求总量达55.6万个,但劳动力供给数量还不足需求量一半。是什么原因使得过去劳动力的买方市场变成了当今的卖方市场?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对于这几年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已经做了多年劳务招聘的赵泽俭有着切身的体会。“一家汽车生产厂家委托我们招300人,工资3500至4000元,上五险,免费住宿,吃饭还有补贴,待遇算是不错了。大年初五,我的员工就提前上班了,到河北、山东去招工,可总共也没带回几个人来。”“4000元的工资对外地农民工都没有吸引力了。”赵泽俭说,他曾托山东青州的朋友帮忙招工,咬着牙跟对方承诺4000元工资,可对方一听就笑了,对他说,“我们这里的农民搞蔬菜种植,收菜的时候一月都能挣个万八千,到工厂做工的,一个月也有四五千,你这待遇,没有吸引力。”
最近举行的一场招聘会上,求职者孙培培告诉记者,她已经工作4年,最初是在一家出版公司,因为工作太累跳槽到一家做手机APP的公司,原以为可以轻松一下,谁想到这里的工作比出版公司更繁忙,无休无止的加班已经让她“累觉不爱”了。但转了一圈她就发现,她的想法又要落空了,“人家都把‘能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明明白白写出来了,可见这工作得有多累,人家才会丑话说在前面。”
你看看这个市场部专员要干多少活?孙培培拿着一张招聘简章,给记者念到“负责公司营销信息管理,负责跟踪、研究与公司有关的宏观环境动态,负责制定公司年度市场营销信息调研计划及预算……”这个岗位光岗位职责就密密麻麻地列了7大项,每一大项又分为若干小项,看得人眼花缭乱,关键是后面还带着一句“需要加班”。“就怕去了会被累得更惨。”孙培培苦笑了一下,决定再转转,但工作要轻松一些,这点是前提。
赵泽俭说,年轻的职场人,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时更看重岗位是不是体面,机关、事业单位或者有名的大企业是他们的首选,而占到用工量80%以上的中小企业却难以吸引他们。同时,新生代的职场人普遍不愿吃苦,追求工作的幸福指数,这也造成了很多求职者工作不稳定,流动频繁,不愿到创业期的中小企业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