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史库

脚印——记佳木斯市知青广场建设

时间:2015-04-10 11:25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2153次
知青广场的建成,标志着知青文化在这块黑土地上的永久延续,对于进一步弘扬北大荒精神,深入挖掘知青文化,打造北大荒知青发源地、举办知青节等文化品牌,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漫步佳木斯沿江景观带,在和平路城市景观中轴线与沿江景观带交汇处,有一座年轻的广场;这里东西延展,南北贯通,风景秀丽,令人心驰神往;它是我们城市的丰碑,是一段历史的铭记,这就是我国第一个知青主题文化广场——佳木斯知青广场。


      佳木斯市曾经是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司令部所在地,五十四万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青年来到北大荒,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分布在兵团,构成了知青群体的中坚。从那一刻起,松花江流进了他们生命的血脉,北大荒结下了与他们不解的情缘。

 


 


    佳木斯市高度重视挖掘知青文化,精心打造知青文化品牌。2007年佳木斯市举办的“黑土情怀”北大荒文化交流活动得到全市各界和广大知青的高度认可和热情支持。建设一座纪念知青岁月,弘扬知青文化的广场就成了二百五十一万市民的美好愿望。为了尽快启动知青广场建设工程,把一个赋有知青文化内涵的广场呈现给全市人民,专门成立了由市委宣传部、市建设局、市规划局联合组成的佳木斯知青广场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相关工作方案。


      领导小组的工作人员多次奔赴上海,邀请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和部分老知青对广场设计方案广泛征求意见,经过多次修改,最终确定总体方案。方案提出,知青广场要赋予文化内涵,通过主题雕塑、知青文化长廊、知青足迹、知青林等多种艺术手段,充分体现“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体现广大知青艰苦创业的精神风貌,体现“华夏东极”的城市魅力,力争把知青广场打造成我市独具特色的标志性文化景观和精品工程。


      2007年8月19日,在港务局原址举行佳木斯知青广场奠基典礼。同时,通过一系列以知青题材为主题的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提高知青广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市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先后多次往返于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哈尔滨等地广泛联络知青,还对重点知青进行了走访、座谈。2008年7月20日,在杭州东方豪生大酒店隆重举行了以“老知青迎奥运,纪念知青上山下乡四十周年”和“南北嘉宾叙友情,第二故乡谋发展”为主题千人知青联谊酒会。很多知青组团包车来参加酒会,把整个宴会大厅挤的是水泄不通。时隔四十年,不少老朋友再次相见,分外激动,相互拥抱,紧紧握手,问候声不绝于耳。大碗喝酒,大声欢笑,展现万丈豪情,缅怀青春岁月。每个人的手腕上,都系了一根绿色的绸带:“绿色象征着青春。系上绿色带子,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回到了那个火红的年代。”当知青们得知第二故乡佳木斯建设知青广场之后非常激动,纷纷表示感谢市委市政府让知青们有了一个缅怀青春岁月、寄托无限情思的好去处,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第二故乡贡献微薄之力。佳木斯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也热情地向知青们发出邀请:当年的“北大荒”已变成了“北大仓”,希望你们能常回家看看,回佳木斯看看。

 

      根据知青广场的总体设计方案,在广场东侧的九个门廊下面印有几十位从政界、文学艺术界、企业家界和人民群众中选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知青足印。市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冒着酷暑带着从佳木斯大学艺术学院制作的雕塑泥块南下北京、上海、杭州等地采集知青们的足印。


      联系到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赵炎的时候,正逢赵炎要坐火车到外地演出。工作人员急忙带着重重的雕塑泥块乘坐出租车赶到北京火车站。正值北京奥运会举办前夕,北京火车站的安检工作分外严格。没有火车票就买不到站台票,就不能进到站内见到赵炎。好说歹说就是不行,眼看离开车越来越近了,我们的工作人员便拿着雕塑泥块硬往里闯,却在最后一道关卡被安检人员拦下。在一番解释,消除误会之后,终于在火车的软卧车厢里见到了赵炎,采集下了珍贵的足印。当工作人员前脚刚下,火车就缓缓驶出北京站。

 


 


      曾经在双鸭山集贤县下乡的老知青天津南开大学教授徐保满老师主动联系我们的工作人员,几十年过去了他依然怀念着曾经生活、战斗的第二故乡,也非常热情并支持知青文化广场的建设。工作人员趁着在北京马不停蹄的采集足印的间隙,开车一百多公里,于晚上九点多到达徐老的家。从与徐老的交谈中,我们深深感到这位老知青对于东北这块土地的深深眷恋,那种浓浓的思乡情结让人几度落泪。最后工作人员邀请徐保满教授留下他的足印,并带回佳木斯。从徐教授家出来又返回北京已经是第二天凌晨了,工作人员没睡上四个小时就又乘坐早上7点多的飞机,带着从北京、上海、浙江等地采集来的足印返回佳木斯。

 


 

       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著名作家张抗抗、北京人艺著名表演艺术家濮存昕、著名作家梁晓声等要么推掉了自己手头繁忙的工作,安排时间与工作人员会面;要么让工作人员把雕塑泥块留下,等回来后印好足印委托朋友送回佳木斯。


      历时半年的时间,工作人员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缺少人力和财力等问题,完成了几十位知青的足迹采集和刻录题词工作。


      经过广大建设者一年的辛勤工作,2008年8月31日9点,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哈尔滨等地的四十一名知青欢聚在知青广场上参加知青广场竣工典礼。


      市委主要领导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并与知青代表——原黑龙江省人大副主任滕昭祥同志、原人民日报社老干部局局长刘宝元同志共同为知青广场揭幕,同时把整个竣工典礼仪式推向高潮。典礼仪式结束后,知青们纷纷在签名板上签名留言,并合影留念。


      建成的知青广场东西长约260米,面积达12953平方米。广场以“知青文化”为主题,内设标志性主题雕塑、浮雕、廊架、广场、景观步道、人行道路、景观灯、花草植物等。

 


 


      位于广场中央的主雕塑高15米,跨度12米。材质为铜、不锈钢、大理石,艺术手法为圆雕、透雕、潜伏雕、镌刻。主题雕塑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帆状部分。造型好似一页掀起的纸张,寓意翻开历史的这一页。上面透雕镂空字显示出1968字样,表面刻有毛泽东同志的题词: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这部分帆状雕塑自然飘逸,凌空欲飞,象征着知青在艰苦岁月中思想、意志的升华。二是人物部分。身体健美的男知青驾驶拓荒牛奋力前行,充满了昂扬向上的活力美。不仅体现的是一种生活,更重要的是一种精、气、神。象征着知青们屯垦戍边,历经人生坎坷,重重磨难,形成了刚毅顽强、不屈不挠的高尚品格。三是大理石雕刻部分。此部分分成黑色三块,表面影刻水纹,代表黑土地和三江平原。自古以来,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条大江挟风东去,冲击形成广袤无垠的三江平原,是世界闻名的三大黑土平原之一。佳木斯就坐落在三江平原的腹地,这里人杰地灵,魅力无限,知青们一到这里就爱上了这里,与黑土地融为一体,永远成为黑土地的儿女。


      浮雕分为“勇于奋斗”、“无私奉献”、“顾全大局”、“开拓进取”四大主题。第一个主题反映的是下乡光荣,展现的是当时知青下乡受到当地百姓欢迎的场景。第二个主题主要体现知青和当地百姓共同建设边疆的情景。北大荒,黑土地以其海纳百川的胸襟,接纳来自全国各地的知青,广大知青也和当地的百姓从陌生到相知,从相知到相伴,共同走过了一段艰苦难忘的岁月,积蓄了一段纯朴真挚的情感。第三个主题展现的是知青劳动场景。正是广大知青融入到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中,使片片荒野变成良田,正是有了知青朋友无私的奉献,才有了这沉甸甸的收获,北大荒,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它的发展凝聚了知青的辛勤汗水。第四主题,主要表现的是知青的开拓进取精神,还有当时知青的业余生活。为了开发建设北大荒,有近千名知青英勇献身,长眠在这片土地上,后来,有绝大多数知青成为共和国各条战线的中坚力量,如从北大荒走出的聂卫平、张德英、姜昆、赵炎、何新、梁晓声、张抗抗、李哓华等一大批享誉海内外的棋圣、世界冠军、艺术家、作家、企业家等等。在浮雕的后面,有知青代表的签字和题词,抒发了他们对佳木斯的眷恋之情和人生感慨。


      广场北侧建有向松花江内延伸14米、面积为1065平方米的亲水平台,与主广场通过6米宽的景观道路相连接。主广场两侧分别设有高25米的高杆灯,照射亲水平台。广场中心安装了地埋灯,同时在景观前道和人行道上安装了庭院灯和庭院前道灯,使这里的夜晚各种景观交相辉映,令人沉思和遐想。广场东侧的九个门廊代表知青开垦建设北大荒的九个年头,即从1968年到1976年,这期间经历了初到北大荒、垦荒播种、传播文明、期待与怀念四个阶段,在门廊下可以看到姜昆、张抗抗、濮存昕、梁晓声、赵炎、刘宝元等知青代表一行行清晰的足迹。


      佳木斯市知青广场凝聚着佳木斯人民对五十四万北大荒知青的深情厚谊,也寄托了知青朋友无尽的情思和美好的回忆。


      知青广场的建成,标志着知青文化在这块黑土地上的永久延续,对于进一步弘扬北大荒精神,深入挖掘知青文化,打造北大荒知青发源地、举办知青节等文化品牌,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作者葛爱东、史海军,分别担任佳木斯市委宣传部电教科科长、市委宣传部电教科科员。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