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于电子工具,现代人的阅读面、阅读量和阅读速度,已远远超过前人,但提笔忘字却成为通病。央视的新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被誉为“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然而,令人汗颜的事来了,“癞蛤蟆”这个词,坐在观众席里的成人体验团,十人中竟然有七人不会写。“瓮中捉鳖”里的“鳖”字同样生疏。
我们的汉字在漫长的发展史中,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字,谁都不能不承认,汉字是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具有独特的魅力。然而,由于它太浩繁,给传承带来了难度。尤其是书写,一个字多的达几十笔,少一画不行,笔顺错了也不行,难怪要推广简化字。流传于网络的火星文,从正面理解,也是对汉字的改良探索。每位写作者都不会忘记,钢笔是如何在中指第一个关节上磨出老茧,让颈椎僵硬的。汉字的键盘输入,把人们从案牍劳形中解救了出来,却使我们提笔忘字,哪怕是耳熟能详的常用字。
一些城市开始在中小学生中试行电子教材和电子作业,提前作无纸化转轨。青年人因为求职考试时伶嘴俐舌更容易胜出,已很少能写得一手好字。中老年人却由于在电脑前手脚笨拙,写字又慢,觉得自己难以跟上时代步伐。在倡导汉字走向世界的今天,提笔写字让人陷入尴尬的境地,这恐怕是仓颉万万料想不到的。
其实,要不要写字,怎样写字,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写字自古以来就是一种修炼。能写得一手好字,不仅是文化修养的标志,更是行为文明的体现。文如其人,字如其人。写字,与一个人仪表言行毫无二致,甚至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与品德。
正襟危坐,在很大意义上是指一个人书写时姿势端庄,执笔的方法正确。这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而且能抑制浮躁情绪,锻炼人的恒心,培养良好的性情和气质。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自己动手写了,才能牢牢记住,长久不忘。对于青少年,写字是一项无论如何也不该忽略的基本功。现代汉语中的2500多个常用字,正是必须常常读写、终身掌握的汉字。有了这个基础,走遍天下都不怕。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无疑是一个好节目,上海市委书记韩正说他每期都看,不难想见社会对于汉字书写的高度关注。然而,我觉得有一些考题似乎过于冷僻,例如裂璺、万目睚眦、瓮牖绳枢、瘐毙等,多用于古籍。而槽子糕、滹沱河等则明显带有地域性。我询问过几位文科硕士,他们学有所长,却大多不知道“日冕”的 “冕”字,上面是“冃”,而不是“日”或“曰”。对于中学生,未免过分苛求。这样做的结果,有可能让学生死啃大部头的词典,为比赛而比赛,为得奖而得奖。也许以后到了工作岗位,依然提笔忘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