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返城史录

[长篇报告文学] 魂系“第三只眼”(二)【凤凰涅磐】(下)

时间:2012-05-17 02:10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491次
出版图书有三个重要环节:编辑、出版、发行。编辑部在上游,发行部在下游,如果上游没有挖掘出好的作者、编辑出有市场前景的图书,那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身处下游的“发行”纵有天大的本事也都无济于事。

 


 

[长篇报告文学] 魂系“第三只眼”(二)【凤凰涅磐】(下)  

 

                钱其琛《外交十记》发行的故事

 

      2002年7月,周志淳调到了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社任命周志淳为发行部主任(正处级)。
      到任后周志淳积极调整了发行部的领导班子,调配人员加强了业务科、新组建了市场科,准备撸胳膊、挽袖子大干一场。
      出版图书有三个重要环节:编辑、出版、发行。编辑部在上游,发行部在下游,如果上游没有挖掘出好的作者、编辑出有市场前景的图书,那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身处下游的“发行”纵有天大的本事也都无济于事。
      此时,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悄悄降临了……


      2003年3月钱其琛同志从国务院副总理的岗位上退下来了。钱其琛在1988年至1998年担任外交部长,1993年至2003年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分工主管外交工作。钱老说,“从上世纪80年代到新世纪初,这20多年的中国外交,确实经历了严峻的考验,走过了不平常的道路。作为参与者,回顾起来,往事历历在目,一些亲身经历的场景,犹如电影中的特写镜头,在脑海中不断萦回。”如果能够动员钱老把这些经历写成书,既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会产生巨大的卖点。社长王成家多次找钱老游说出书事宜,最后钱老终于答应了,按王社长的想法,“书名就叫《钱其琛回忆录》吧?”但钱老不同意,钱老在自序中这样说“现在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些事件,平实白描地写下来,不求面面俱到,只求真实准确,非史非论,故称之为《外交十记》。”


      钱其琛同志答应写书了,但时间安排很紧。他将于当年11月出访美国,《外交十记》将作为礼品送给老布什。从动笔到出版,只有短短6个月时间,实在太紧张了。很多读者都猜想钱老一定每天都有记日记的习惯,写这本书应该很容易。实际上钱老从不记日记,这是年轻时多年做地下党工作时养成的习惯,不留片纸只字,一切全凭记忆。为了加快这本书的出版速度,钱老采取了口述与动笔相结合的方式。钱老并不是简单地把他的口述稿作为定稿,而是在此基础上再亲自动笔丰富许多细节,有的章节本来口述部分很短,但钱老亲笔补充进去的文字量却是原稿的数倍,这些无疑增加了这本书的可读性。钱老的超凡记忆,再加上钱老的秘书反复核对外交部档案,力求做到真实准确,使这本书更具有有资料性和权威性。


      钱其琛同志的著作如何装帧,也是颇费周折,首先是纸张,责任编辑推荐了几种纸张并提供了建议,钱老从中选择了轻型纸。对于图书的封面设计,钱老也有自己的想法,不要上本人的头像,封面要朴素、平实。这可难坏了责任编辑,最后在市场科李其功的推荐下找到目前国内图书装帧设计大家——吕敬人。吕敬人的设计令钱老十分满意,封面以国旗色——红黄二色为基本色调,“外交十记”书名顶天,象征着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首批图书预计10月底到货,在此之前,周志淳所在的发行部召开专门会议就这本书的告知、造势、促销、评论四个阶段一揽子的宣传工作做了统一部署。下大力气抓好店堂宣传:图书码堆、宣传画张贴、条幅的悬挂、易拉宝的摆放等一一到位,由发行部主任、副主任带队到各大城市的书城进行了检查。


      为了保证这本书的质量和档次,用纸是委托山东特别定制生产的,由于纸张的成本很高,出版社不能一次订太多的纸,印刷厂没纸又不能及时开印,只能“等米下锅”。
      如此重复达五六次之多,以至于市场上不断出现断货的“险情”,书店每次到货后迅速卖光,很多书店为保证第一时间到货,干脆早早的就把书款打到出版社,“先款后书”,导致每次印出来连先付款的客户都满足不了。谁承想,歪打正着,这倒成了无形的炒作,在图书上市的头三个月的时间里,书店和读者对《外交十记》总是处于不断的期待之中!


    《外交十记》的出版,不仅是世界知识出版社,对于出版界来说,都是一件大事,如何宣传,市场科起草了一个策划书,呈送给了钱老。钱老为人谦虚谨慎,策划书被删改得面目全非,诸如举办首发式,召开新闻发布会,签名售书,无一例外全被钱老一笔勾掉,钱老工整地在策划书的白边上写道“宣传要实事求是,不吹嘘、不拔高。”看样子宣传只能低调运作。


    这可难坏了出版社的宣传策划人员,无奈之下,只好在11月5日搞了一个钱老不出席的新书发布会。接下来,如何让读者了解这本书的内容,成了宣传的重点,于是市场科到处联系媒体刊登书摘、连载。有意思的是,首先对《外交十记》最感兴趣的是港台媒体,台湾连载频率最高的是《涉台外交的两次斗争》一节,香港媒体最喜欢刊载的是《港澳回归》一节,首先从港台登陆,接着是沿海往内地逐步推进,不多时大江南北到处都是《外交十记》的书摘、连载了,天津的《今晚报》一口气连载了3个多月。在媒体的热推之下,《外交十记》迅速登上了《新京报》畅销书排行榜第一位。


    《外交十记》火了,如何持续扩大这本书的影响成了一个新的课题。于是周志淳和社领导又策划了《外交十记》珍藏本,该书布面精装,只印了3000册,每本书均编有流水号,0001号赠给现代文学馆,扉页上手工加盖钱其琛印章,定价168元。有了盖章本,他们又进一步提出来,请钱老再给签出200本签名本,作为出版社搞活动用,出版社拟从中使用30本左右在全国大城市搞一次义拍活动,拍卖所得全部捐献给希望工程,此活动得到钱的大力支持。


      2003年11月15日上午,《外交十记》钱其琛签名盖章本的第一场拍卖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举行,起拍价168元,经过数十轮的竞价后,一位在北京打工的安徽小伙子以1118元竞拍成功,紧接着在12月13日,在武汉进行了第二场拍卖,起拍价368元,经过一番争夺,武汉一家个体书店老板以708元获得此书。


    到上海搞一次拍卖,这是出版社蓄谋已久的了,首先钱其琛本身就是上海嘉定人,上海读者一定会更关注。其次上海是中国收藏界的半壁江山,收藏之风甚盛,文化氛围浓厚,整体文化素质较高,十多年前就有过一青工以1万元拍下巴金签名本的美谈。周志淳他们认为上海拍卖将会创出两个新高,一是起拍价新高,二是成交价一定会突破北京图书大厦的1118元,于是大胆地将起拍价定为888元。


      2004年3月20日上午10点,这是预定的拍卖时间,现场来了四位竞买者,均为中年以上男性,个个文质彬彬。其中一位是原浦发银行的副行长梁先生。梁先生酷爱收藏,是沪上不少拍卖会的常客。此次参加义拍竞买,一方面是出于收藏签名本的爱好,另一方面是对钱老的崇敬和对公益事业的支持。


      义拍开始了,一位竞买者出价888元,梁先生立即出价1588元,连叫三次无人应答,成交!
      梁先生连呼"便宜",“一本前国务院副总理的签名本1588元就能买到,实在太出乎意料了。”


在上海义拍《外交十记》


      《外交十记》的畅销,引发了国人前所未有的外交热,随之,外交部长李肇星与2万多网民网上侃外交,这促使了外交部档案的解密,外交部还专门设立公众外交处。难怪有的老外交家在《外交十记》研讨会上曾这样说:倒退10年,出版《外交十记》这样一本由高层写出来的解密图书,简直是不敢想象的。
      《外交十记》一再重印,先后印刷22次,累计销售30万册。


      借《外交十记》以及其他几本畅销书的东风,世界知识出版社的发行量直线上升:2002年发行部回款才1094万元,2003年达到1446万元,2004年继续爬高到2107万元,比2002年几乎翻了一番!
      2002年在全国576家出版社中,世界知识出版社市场占有率排在第147位,2004年上升到第46位,媒体报道率更是进入了出版社前10名!
      2006年他们又成功地发行了《为了世界更美好》,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陪同沈国放在外地签售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