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著名摄影家、原黑龙江省宝泉岭垦区广播电视局局长李永琪先生的摄影展,经过近半年的筹备和策划,目前以准备完毕,于2013年12月8日,在北京艺术博物馆(地点在西三环紫竹桥北侧路边的万寿寺内)隆重开展。
久负盛名的摄影家李永琪作为黑龙江志愿拓荒者的一员,从十几岁开始,便扎根于北大荒,在这里度过青年、中年,直至现在的古稀之年。多年来,他以影像、文字为那些耕耘者背书,采访、拍摄、书写、编辑,一人多能,在这片荒原沃土上,为我国的新闻事业开拓出摄影家一片崭新的天地。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老摄影家李永琪既是一个无怨无悔的耕耘者,更是一位背书践行者。几十年来,他以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积累了大量珍贵的摄影作品,为我们展现了他几十年来辛勤耕耘的艺术成果。或许是有意而为,从这些难得的影像作品中,人们可以看到在那难忘的岁月中,一览无余地重新回忆起那些拓荒、奋斗、艰苦的激情岁月往事。
几天前,北京知青网总编姜成武应李永琪先生及该馆馆长(也是黑龙江知青)的哥哥张树群,以及郭广林等人的邀请,来到北京艺术博物馆,对正在布展的摄影作品进行了参观,并对李永琪先生的作品水平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展览12月8日开幕,展出到12月22日结束。
机会难得,热烈欢迎并希望广大的摄影爱好者和知青朋友们能够前去参观,一饱眼福!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万寿寺(西三环北路紫竹桥北200米路东)
公共交通:300、323、362、374、482、811、817、944、967、特5、特8、运通103、运通108、运通110、运通201等万寿寺下车。
开放时间:9:00-16:30(周一闭馆休息)
郭广林:献给北大荒摄影家李永琪北京影展
我的年龄和阅历,对“北大荒”的认知只是一个词语、一个高寒的纬度、一片难以触及的荒原、一个边缘的概念,甚至一个超现实的境界。
直到认识了在北大荒生活、工作了半个多世纪的老摄影家李永琪先生,从观看他所拍摄的那些北大荒的影像,以及听老摄影家娓娓道来的耕耘者事迹,让我对北大荒有了想更多了解的欲望。在做了一些调查后,北大荒在我的心里已然衍生为一段传说、一个传奇。
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使人们对土地尤其是肥沃良田求之不得。但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耕作方式,面对北大荒如此蛮荒的千里沃野,人们耕作与收获的愿望,却成为了一种望洋的慨叹。尽管中国人富于坚韧、吃苦的特点,但在北大荒面前,也只能止步不前。不难想象赋予这块土地以“北大荒”的名字,无奈之中又包含着祖祖辈辈们多少的希冀与渴望。
当时间进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沉睡了千万载的北大荒终于被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们所唤醒。这群青年们,不仅怀揣理想与激情,他们更富于担当与责任、执着与坚韧。他们响应国家的号召,以青春和热血挑战这片茫茫荒原。最终在用他们的汗水、泪水、血水,乃至生命的浇灌下,将蛮荒之地变成富庶的沃土。
摄影家李永琪作为这群志愿拓荒者的一员,从十几岁开始,便扎根于北大荒,在这里度过青年、中年,直至现在的古稀之年。他以影像、文字为那些耕耘者背书,采访、拍摄、书写、编辑一人多能,在这片荒原为新闻事业也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老摄影家既是一个无怨无悔的耕耘者,更是一位背书者。他以乐观、向上的态度,为我们展现耕耘的结果。或许是有意而为,从这些影像里难觅那些拓荒、奋斗、艰苦的激情岁月。
一望无际的田野,北大荒已然成为殷实与富饶的北大仓,这些令人欣慰的画卷既出自摄影家之手,更是出自那些千万拓荒者之手。
老摄影家不仅从大处着眼,他的镜头更多地对准了细节。凭着摄影的证据效应与客观性,从那些写实的画面中,我们深切感触到北大荒人耕耘与奉献的生命本质。曾经叱咤荒原的女青年,如今像一个普通的农妇,守着相对的清贫。北大荒的人们,激情过后好像恬淡就是最大的幸福。他们以这样的人生哲学塑造了那片土地,并被那片土地所承载。在摄影家记录影像里,无论是北大荒第一代,还是第二代、第三代,他们所呈现的精神面貌就是朴实、勤恳、真挚。
生活、劳作、学习——在当今越来越物质的社会里,他们难得保持着一份充实、简单、向上的生活本质。
毫不夸张地讲,这群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北大荒人,在共和国的篇章里北大荒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史诗,而这群献身北大荒的男女无疑是这部史诗里的主人公。
以当今的价值观来衡量北大荒,那片土地依旧表现出超现实的一面,因为那是耕耘与奉献;当然,北大荒还是多彩的,因为那些果实的丰富多彩;而北大荒最大的特点,还是像老摄影家李永琪那些作品一样——实实在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