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效东
北京知青网编者按:这篇文章,是山东济南知青姜效东于2008年时写的。在《齐鲁晚报》上发表虽已有八年时间,但读起来仍然让人感到十分温馨。知青的婚姻及家庭生活,也是社会学家一直关注的一个研究焦点,即:知青作为特殊年代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婚姻及家庭生活是否与社会其他群体相似或者有什么不同呢?请看姜效东的回忆文章……
齐鲁晚报编者按:这对夫妻30年的婚姻生活,恰好与改革开放30年的步伐相吻合。一个小家庭从最初的艰辛到今天的其乐融融,而家庭中的两个人,也从最简单的物质追求逐步上升为精神追求,一个努力找回过去虚度的时间,重新补习文化;一个则痴迷于摄影、刻瓷等艺术形式……由这个家庭的变迁,折射出改革开放给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
姜效东、刘效夫妇伉俪近照
看着老伴为我们结婚30周年买的礼物——一串温润、饱满的乳白色珍珠项链,不由得回忆起我们30年的婚姻生活。这串珍珠项链正是我们30年婚姻的真实写照,所有的快乐与辛酸、成功与失败、奋斗的辛苦与成功的安慰,都用一根相知的丝线穿起。
孤独的新婚燕尔
在改革开放的第一个春节前夕,我们携手走入婚姻。那是一个十分简单的婚礼,在婆家做了两桌平时吃不上的好饭菜,在双方单位领导和朋友的祝福下我们走到了一起。
新房是一间十几平方米的简易房,没有厨房、厕所,中间用一块布隔成里外间,一床一橱一桌两椅以及朋友们送的锅碗瓢盆、暖水瓶是我们的全部家当,当然还有一个做饭用的煤油炉……不过,即便这样的新房在当时也是令人羡慕的。
三天的婚期一到,我们马上就回到各自的岗位,开始了紧张的工作。当时工资很低,结婚的费用基本是靠我们自己省吃俭用来筹办的。由于操心劳累,丈夫当时得了一场大病,必须马上住院治疗,这一住就是一年。
医院在郊区,只有到周日我才有时间去看他。每次发了工资,我便想方设法换各种票证,为他买好鸡蛋、蜂蜜、肉、菜,带上食用油及煤油(那时医院管理比较松,可以用自备的煤油炉做些简单的饭)去看他。
记得那是在一个闷热的六月天,我又骑车去看丈夫,左边车把上挂着菜、猪肉和鸡蛋,右边车把上挂着蜂蜜和油,车后架上带着煤油,哼着小曲兴冲冲地出发了。出了市区后,天逐渐暗了起来,不一会儿,铜钱大的雨点劈头盖脸地砸了下来。路两边都是庄稼地,前不靠村,后不靠店,别说避雨的地方,连个人影都没有,我只有硬着头皮往前蹬。我害怕极了,心一慌,手一抖,被一块石头绊倒了,鸡蛋碎了,油瓶子打了,蜂蜜瓶子滚到了沟里……我心里的委屈一下涌了上来,想到别的夫妻下班后可以一同干家务,而我新婚不到一个月,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干,就连单位翻拆宿舍,我们家搬家具、糊顶棚,也都是我自己想法解决的,星期天也不能休息,还要大老远地骑车来看这个冤家……想到这里,我索性坐在路边大哭起来,雨水、汗水和着泪水流满脸颊……
雨逐渐小了,风也止了,我的心情才逐渐平静,收拾一下残局又上路,心想:咬牙度过这一关,曙光就在眼前。
就这样,不管数九寒天,还是烈日炎炎,我风雨无阻地把我的爱带给他。不久,他终于重返岗位,开始了新的生活。
他支持我拿到毕业证
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正是百废待兴的时期,各单位都组织老三届初中生利用业余时间补习初中功课。当时我们的孩子才3岁,丈夫为了支持我这个老三届初中生补习文化,主动承担了所有家务。
通过3个月的紧张努力,在400多人的考试中我考了第三名。1986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济南电视大学经济管理系。当时我是白天工作晚上学习,每周上课两到三次,每次往返100多里路。有时冬天遇到下雪,放学后再乘班车回家,经常是凌晨一两点才到家。
在那样的日子里我却没感觉到寒冷,因为有一个温暖的家在等我回来,有热乎乎的饭为我备好,在黑夜有一盏灯为我点亮着。
当时,我是我们班的老大姐,但我的成绩一直是上游。全班有50多人,拿毕业证的只有18人,这其中就有我。我是在全家人的支持下才完成了那三年的学习。
惊心动魄一瞬间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正是轰轰烈烈的改革开放时期,企业生产蒸蒸日上,职工收入开始增加,而丈夫的收入,除了必需的生活开支外,都用在了对艺术的追求上。
他喜爱画画,特别是喜欢画人像和人体。1986年他又开始搞摄影,把家里准备买彩电的钱用来购置了一套照相器材。为了拍出好照片,他曾趟过藕池、爬过房子、蹬过墙头,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差点出了车祸要了命。
那是在1989年的正月初五,心血来潮的他想拍黄河大桥的夕阳,于是吃了午饭便骑车直奔黄河大桥。一路车稀人少,他满脑子光想用怎样的光线、怎样的位置能出什么样的效果,想着想着就来到了黄河大桥边。看着路上没有过往的车,于是便从路东往西过马路,刚骑到马路中央,这时从桥上由北往南飞驰而来的一辆长途客车向他驶来,说什么也来不及了,他噌的一跳,怀抱相机稳稳地盘腿坐在了马路对面的小树林旁,检查相机,居然没事!可回头一看车子,正在那客车的轮子底下,司机吓得趴在方向盘上一动不动,满车的人都在惊叫……等他慢慢平静下来,他又向大桥走去,继续干他的事。
刘效摄影作品之一
选好地方,支起架子拿起相机,远远地对着大桥正要拍,忽然从桥北上来一辆拉煤的大卡车,影响了画面,他刚想放下相机,对面又上来一辆小轿车,一会儿,大卡车不见了……他到桥的西侧一看:那车正四轮朝天仰在沙滩上,大桥的栏杆从桥面一直耷拉到河床,也不知司机是怎样出来的,驾驶室里竟然没有人。本来想拍黄河夕阳,歪打正着拍了车祸,于是,一篇《货车躲避小轿车,翻入黄河大桥下》的图文报道刊登在那年2月13日的晚报上。从那以后,各报刊经常有他的摄影作品出现,他还多次参加摄影展览并获得奖项。
他搞刻瓷,我开博客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执著于艺术的他又开始了新的追求,搞起了砖刻(在砖上刻字作画)。那年他50周岁,为了鞭策自己,第一个砖刻的作品就是“五十起步”。
一次在文化市场,他看到有卖刻瓷的装饰盘,感到很稀奇,便找来相关工具在酒瓶上、玻璃上试着刻。那年冬天,家里的花冻死了,他心痛之余又有些庆幸:那垫花盆的盘子终于有了用场。从此他便开始了刻瓷。
2001年后我们先后退休,业余时间多了,我们一同上老年大学、一同学习国画,当然他更有时间刻瓷了。退休后,他创作的人物肖像刻瓷作品包括毛泽东、周恩来等领袖人物,姚明、奥尼尔等体育明星,以及一些艺术界、科技界名人,还花费两年时间刻了一套美国历届总统肖像。自2005年开始,他参加过省及国家展览并获得过多种奖项,2007年还被评为“山东省民间手工艺制作大师”。
我也没闲着,通过几次参展,我发现许多人还不了解刻瓷,为此,我专门为他建了一个介绍刻瓷的博客。
这两年,我们的退休金不断增加,生活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这也为他更好地创作新作品提供了经济基础。
刘效刻瓷作品之一
我和老伴在一起生活已30年了。回首与老伴相依、相随、相伴的30年,是相知把我们紧紧相连,过去的生活有曲折、有顺畅,有喜悦、有忧伤,有奋斗的艰辛,也有成功的快乐。这30年,我们的命运又与国家的改革开放紧密相连,没有社会的发展,就没有我们今日美好的生活和美好的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