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王五与谭嗣同
清末戊戌变法,风雷激荡,志士流血,神州震撼。戊戌人物如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大家比较熟悉,其实还有一位大刀王五也应该引起我们注意。谭嗣同就义前用煤屑在墙,上题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个“两昆仑”就是指康有为和王五。
王五祖籍关东,比较普遍的说法是河北沧县人,名正谊,字子斌,或日子宾、子彬。“子斌”应是他的字。王五因为在叔伯兄弟(一说盟兄弟或师兄弟)中排列第五就叫做“王
五”。他使用过双钩、双刀、单刀,也会使用类似青龙偃月刀的一把大刀,重100多斤,人们就叫他“大刀王五”,正如《水浒传》中有“大刀关胜”。
王五和谭嗣同是莫逆之交,谭嗣同曾从师王五学习剑术。从现仅存谭嗣同的一张照片来看,他披着大氅,腰结宽带,说明他不仅是个文人,也是个武士。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曾把心爱的“风矩”宝剑赠给王五留作纪念。这把宝剑在王家一直保留到大炼钢铁时,连同大刀、双刀一起处理了。
1898年9月28日,古老的北京城笼罩在一片阴沉昏暗的风沙里。在宣武门外菜市口刑场上,竖立着六根木柱,木柱上绑着六位爱国志士,维新变法的闯将,即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康广仁、杨深秀。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怕夜长梦多,怕外国干涉,怕人民起而抗议,便决定赶快处决这些人,以绝后患。
在行刑前,“六君子”面不改色,横眉冷对。只听谭嗣同高声朗诵:“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大声呼罢,哈哈大笑。此情此景,使上万围观的人,无不潸然泪下。
谭嗣同就义后王五冒着风险去收尸是比较真实的。赵炳麟《柏岩文存》记载当时的情况说:“戊戌时,谭嗣同之受刑也,人无敢问者。侠客伏尸大哭,涤其血殓之。道路目者,皆日:“此参政剑师王五公也。”’第二年,骨骸运回原籍湖南浏阳,葬于城外石山下,后人在他墓前华表上刻上一副对联,以表扬英灵:“亘古不磨,片石苍茫立天地;一峦挺秀,群壑奔赴若波涛。”
“大刀王五”在北京创办有源顺镖局,镖局位于珠市口西半壁街。创建于清光绪五年(1879),是清末闻名京师的镖局之一。镖局坐南朝北,分前、后院和西跨院,共有房屋
50余间。保镖护资是镖局正业,但王正谊除保镖外还广招天下志士豪杰,进行救国济民的活动,特别是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中,镖局也在大刀王五的率领和影响下投入了这些爱
国斗争。当时源顺镖局成了革命群众团体秘密联络点和会聚点。义和团运动失败后,王正谊被八国联军侵略者杀害,时年56岁。
王五之死是悲壮的。有几个说法:一说他为营救被八国联军强奸的妇女而被害;一说他参加了义和团,被八国联军杀害。狄平子著《平等阁笔记》载:“适联军入京,五见西兵之无礼日甚,辄与其徒数十人,日以杀此辈为事。十一月某日,有石某之宅为西兵围困,五经其地,愤与之斗,手杀数十人,继以中弹过多,遂被执。西人以为义和团之余党也,枪杀之,弃其尸。”退叟《记大刀王五》一文载:“土匪又设计与教友报告德国兵营,声言王五是义和拳头,曾杀害洋人教友多人。德兵营派兵数十名往捕王五,行在打磨厂遇,枪弹交击,王五遂遇害,时年五十余。”
后来由于镖局无人掌管,随之关闭。原镖局的房舍建筑尚存,格局依旧。王正谊第四代后人今年搬离了此院。家中现存有“德容感化”和“义重解骖”两块匾额以及当年王正谊使用过的家具什物,已作为文物保护。
大浪淘沙,英雄不朽,在与帝国主义作不屈不挠斗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今天应该引起我们百倍的怀念。
《掌故北京》 常 林 白鹤群 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