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北京纵横 > 北京历史

逝去的小苏州胡同

时间:2006-11-12 02:34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880次

    北京人都知道,长安街天安门两侧有两个三拱门的门洞,一是天安门西的南长街,另一个是天安门东侧的南池子。从我记事起至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到东北上山下乡,一直居住在南池子南口的小苏州胡同8号。

    菖蒲公园的修建,使得小苏州胡同消逝了。菖蒲公园建成后,我曾去寻找小苏州胡同的往昔,寻找美好的童年。据我的“考证”,当年的小苏州胡同8号就在菖蒲公园内皇城博物馆的西侧。

    小苏州胡同是南池子南口路北的第二条胡同,紧挨着大苏州胡同。我家后窗户紧邻菖蒲河沿,菖蒲河水贯通天安门前的金水河。胡同不很直,向西延伸,沿着河的走向,站在胡同的西头,能看见天安门城楼的一角。

    小苏州胡同紧邻东长安街和天安门,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每逢盛大节日或天安门有重大活动,南池子南口就会戒严,为了保证节日或重大活动的顺利进行,小苏州胡同及周边几条胡同的出行都相应受到影响,附近居民都能自觉遵守纪律,而且也习以为常了。

    每当节日前夕,长安街华灯初放的时候,父母都带我们徜徉在天安门广场,广场上火树银花,映衬着粉饰一新的天安门城楼和欢乐的人群。尤其是“五一”、“十一”,我们整天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长安街上的大喇叭不断传出的“我们走在大路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等歌曲,响彻整个胡同;晚上八点,激动的心情又一次达到了高潮,站在院里或躺在床上,就能欣赏五彩缤纷的礼花。到东北下乡后,当地人知道我是北京知青,问我住在北京什么地方,我说:就住在天安门旁边。当时还不太在意,现在回想起来,那时他们的表情真是又惊讶又羡慕。

    小苏州胡同里没有深宅大院,基本由不大的四合院组成,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家家都用煤炉做饭、取暖,没有七十年代自建的小厨房,所以各院的院落基本保持四方形。胡同里居住着各行各业的普通人,过着平凡的日子。我家住的小苏州胡同8号,不是考究的宅院,比较小巧,有着带廊子的北房,东西厢房,全院共住三家,我家住南房。漆皮剥落的大门和门两旁的石礅默默记录着岁月的流逝。

    胡同里的风土人情虽与其他胡同大相径庭,但记忆中的很多情景是挥之不去的。

    除了胡同里孩子们的喧闹声和美妙动听的磨剪子磨刀,锔锅锔碗,剃头,卖蝈蝈,卖酸枣……的吆喝声,有一个声音至今萦绕在我耳边,清脆的自行车铃伴随着轻柔的女声:“8号×××信”、“8号×××拿戳”、“报纸”!她是负责我们这片的邮递员阿姨,她像我们胡同的居民,每天出现在各个院门,小时候,我特别喜欢她的到来和她带来的那份喜悦。离开小苏州胡同30多年了,邮递员阿姨那和蔼可亲的形象至今难以忘怀。

    小苏州胡同口的左边有家小清真饭铺,到了饭点儿,煎炒烹炸的香味便诱得行人垂涎欲滴。冬天的晚上,小铺的伙计点上大灯泡,把冒着热气的羊杂碎汤摆在店铺门外,吸引过往行人驻足,喝上一碗心里暖暖的,再买点酱羊头脸儿带给家人。星期日早晨,家里偶尔给买一个6分钱的火烧加一根刚出锅的油条,特香。还有糖耳朵,是我的最爱,现在我也常买着吃,就是觉得不如当年清真小铺的香甜。

    胡同口的右边是一个小杂货铺,铺面小得容不了几个人,但什么都卖,粉笔糖、鱼皮豆、果丹皮、苹果干……各种调味品,油盐酱醋,一应俱全。店主是一个红鼻子老头,因为他的鼻头特别红,所以我们当面都叫他爷爷,背后则叫他红鼻头爷爷。他行动比较迟缓,整天戴个套袖和围裙在小铺里忙碌,服务态度特别好。有一年的“六一”儿童节,妈妈发给我和弟弟每人一毛钱,我们就到小铺和红鼻头爷爷商量,怎样才能买得又多又好,1分钱的水果糖、3分钱的玉米花、4分钱的果丹皮……他不厌其烦的帮助我们计划,使得我俩满意而归。他脾气可好了,童叟无欺。有时去买汽水和西瓜,他就放后院的木桶里用自来水冰凉,再让我们取走。知青返城后,我专门去过那个小铺,却没有看到红鼻子爷爷的身影。

    我特爱去小铺买东西,还因为平时我和弟弟在寄宿学校,父母在机关食堂吃饭,只有星期日全家在一起才起火做饭;吃饺子,妈妈让我去打2分钱醋;吃炸酱面,打5分钱黄酱;我最爱买的是芝麻酱,芝麻酱是那个年代的紧俏商品,定量供应,每户副食本仅供应1至2两,每月底检查一下副食本上规定的碱、粉条、火柴、白糖等是否需要购买,惟独不能放弃的就是芝麻酱。那时,吃着馒头抹芝麻酱蘸白糖,特幸福。所以,我主动的承担这项任务,因为端着盛芝麻酱的碗,可以从胡同口一直舔到家。

    而今,我已年过半百,住进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楼房,站在花团锦簇,曲径通幽的菖蒲公园,追忆着小苏州胡同的过去,感慨北京的变化。

   <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   田瑜)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