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岁月 > 回忆往昔

瓢舀鱼

时间:2010-04-20 12:09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2210次

 

 上学时学过一篇北大荒的课文,歌颂北大荒有一句话记得很清楚: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这种条件是很令人向往的,大概在我的潜意识里,就是因为这一向往来到了北大荒。由此我想去云南、去新疆、去山西的人都是被这样忽悠的,有篇课文《美丽的西双版纳》,有个电影反映新疆十河子垦区的叫《边疆处处赛江南》,山西的歌人说山西好风光,这些作品都是反映美好的一面,而年轻人又向往美好,大家按照自己的爱好和理想,上山下乡到了祖国各地。

 在北大荒,我们棒打狍子没见过,但我知道是怎么回事。狍子长得很像鹿,跑的极快,我亲眼看过成群的狍子跑,两米高的树一跳过去不在话下,每一跳六七米远,这是小白玩儿。怎么就能让人棒打狍子呢?原来棒打狍子要有特定条件,必须在昼夜温差比较大的时候,必须是狍子在草地上往下坡跑的时候,或者在冰面上,否则不行。温差大,使雪在白天融化,夜里则在雪表面结一层冰,只有草地上可以,树林里一是雪少,二是不结冰。往下坡跑时经常可以把狍子的小腿磨破,狍子则无法跑动。在冰面上狍子的蹄子很硬,因为滑,它很难站起来,只有这时人们才能用棒子把狍子打死。一般是在开春时,人们穿自制简易滑雪板才能追到狍子。

  “野鸡飞到饭锅里没有见过。在野鸡多的年景,我确实见过许多野鸡在村边转,有的飞到农家院子里,寻食如同家鸡,有枪在家就可以打,小孩子都可以用夹子抓到野鸡。我想这可以称为野鸡飞到饭锅里。

  瓢舀鱼是我亲眼所见并为之。有一年上山伐木,闲暇时大家就分头到附近的林子里采猴头(一种菌类也称猴头蘑,长在柞树上,柞树学名橡树,能结了橡子磨成面可食用,日本时期吃橡子面就是此物)。我们几个人走到一个河弯处,发现一个鱼的气眼(冬季浅河水中鱼过于集中换气用之处,一般发现不了),冰面上大约有二平米左右没有结冰,只见里面的鱼比放在木盆里还多无法游动,有的横着暴露着肚皮在水面拍打而过。零下30多度的冬天这么一个令人惊奇的地方,而且又是唾手可得的美味,你们想想当时我们是什么心情,激动的无法用语言描述,只见有人当时就要脱衣服下去捞,被拦住这不是找冻死吗?不要命了!” “马上回伐木点,找工具找人。有人看着不愿意去,恐怕被人夺去或突然消失。当时我想起一句成语: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们赶快回到住地,找来几只丫样树叉,用装洗脸盆用的网兜胡乱缠了缠,从食堂拿起一个装馒头的筐就走。别人很奇怪,有的跟着跑去。到目的地,大家拿着网子就往冰面上舀,鱼到冰面很快冻住,就这样有的拣,有的捞;鱼有的跑,有的跳,有的自己蹦上冰面,好不热闹。一会儿就捞了五、六十斤,鱼少了网眼又大,实在捞不上来了,大家提着战利品回来了。当天晚上大家就吃上鲜美的鱼了。

 当年的北大荒美哉!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