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岁月 > 回忆往昔

夏县的回忆(十二)

时间:2010-04-07 02:36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929次

 

    老忠要说自己没蹭过车,肯定没人相信。不过在生产队挣工分时候回北京还真的就没蹭过,这一点还值得一吹。下乡不到半年,老母亲的问题就已经解决,退还了全部扣发,经济来源有了底气。蹭车偏偏是在闻喜工作已经开始挣钱的时候。一段时间跑运城办调动,中国办点儿事很难,一趟本来应该解决的,总要让你跑个三、四趟,都掏钱实在太冤。好在闻喜陶瓷厂离车站特近,而站长的老婆还在同班组,所以和站上的人都相当熟悉。去运城不买票凭自己的本事了,从运城回来闻喜下车,见站上的人“张师傅”“李师傅”地打招呼,绝对不会有人查票。
    这第一次回北京最终是分段购票,从太原买票到石家庄,然后再买到长辛店,下车时凌晨四点,还是步行,走到丰台。路过芦沟桥的时候天还没亮,在御笔“芦沟晓月”的碑前休息片刻,还瞎琢磨了一个下联,就像“五月黄梅天”对“三星白兰地”一样,给“芦沟晓月”对了个“北海大桥”。
    天亮到了丰台,我哥哥就在丰台二中工作。那时候查户口查得挺紧,但他们学校的单身职工宿舍却被遗忘,从来也不查户口——大概也都没户口。所以一般情况下都住丰台二中了。进北京难吗?只要不乘车,谁能挡得住?
    那趟到北京,首先和我联系的是那个绿拉毛美女,本队的北京知青只有她在北京。那年头人家有电话我没电话,联系方式是捅一张明信片,北京市内上午发下午到。带着我一起走访了复兴门外广播大厦一带的若干知青家长,还找来票约上我,一起挤那刚刚通车还在参观阶段的地铁,一起看南京长江大桥的记录片。要说老忠还是颇有些艳福的,没约人家看电影,人家倒反过来约咱了,有趣吗?但不动其他心思,一点儿也没动。别不信,真的问心无愧,决非此地无银。比起革命家庭出身的她们来,思想反而更要革命。作为回报,临离开北京前应她的要求,把那年刚刚增加的小常宝唱段《坚决要求上战场》记下谱,给了她。白得古儿啦!这一别,还真就再也没见过。
    那趟在北京,因为住在丰台二中,还陪着一位和我哥哥最要好的老师,也假装学校老师,一起走访了几个知青家长——也都是去陕西插队的,没准儿就有延安版块的谁家。和我们知识分子家庭及干部家庭情况不一样,这里基本都是些工人家庭,经济上都不是很宽裕,说话也更加耿直,听到的是满腹的怨气。家长们都反映:当初动员的时候说,再不去陕北,接下来就该甘肃宁夏了,结果没那么回事,顶着不去的都分配了北京的工作。回学校的路上我就嘲讽那位河南籍的老师说:看看你们学校的动员工作,造谣蛊惑,都干了些什么好事!
    在北京也不记得看到什么国庆的热闹,在北京给老同学们拍了若干个“家母病重”之类的假电报也均未奏效,只记得跑到这家让带去这个,跑到那家让带去那个,去货运站办了一个慢件,还有很多东西用一根短竹扁担挑着,上了火车。
    第一次回北京就这么结束了。没开大队证明,没报临时户口,自然也没受街道干扰,非法逗留数日,便溜之乎也!盲流就是盲流,我是盲流我怕啥!
    发慢件的东西都是本队知青,包括我自己的,而随身挑的东西则是带到其他地方的。那年头交通运输很落后,出门坐火车,都要利用这个机会捎带东西。我回北京的一路揽的事,就到了兑现的时候了。离开了北京,把太原的、太谷的、绛县的东西统统带到了以后,就剩下轻装了。说是轻装,还像当初步行串连时候一样,一个背包、一个书包。这也是学校军事化训练的结果,这身装备基本就什么情况都能对付,要是再有杆枪,当强盗土匪就是现成的。
    既然已经离村,干脆就离个痛快。自我决定,利用这个时机,登一次华山,再去洛阳拜访一下在那里实习的老同学,他们都是分配到青锻和青铸的。
    从礼元换车,候车室也遇到了北京知青,虽然他们告诉得明明白白:去风陵渡不用买票。我还是买了票。可是一到终点站我就后悔了——这地方真的没查票一说的。所谓“日毛贼过潼关”,就在这里。还在车上稳稳当当坐着呢,却见下车的人们纷纷在狂奔。
    下了火车方知,这里根本不可能查票,下车人九成以上是要过黄河的,全都挤着追着急忙赶那去黄河边的汽车,这段路记得有12华里。对咱“铁脚板”来说根本不算什么路,汽车票就省了。大约走到一半的路程,那一辆辆敞篷的卡车满载着过黄河的人们从我身边驶过,等我走到渡口,那些乘车的人们也刚到不久。
    黄河水浅,大渡船不能靠岸,还要有小的摆渡船把人们分批送到大船。而小摆渡船也仍然不能完全靠岸,还要搭板子走“过山跳”。急不可耐的过河人哪能有那个耐心烦,扛着大包小包鞋顾不上脱、裤顾不上挽就下水,自己去上那个小船。有道是:人人奋勇个个当先,这里才看到真正的场景。有些人忙不迭一屁股坐到水里,急得当场哇哇大哭。
    那稍有些身份的人,穿戴稍显干净整齐的人,是抹不开面子自己涉水的,于是就有附近的农民在水边一站,背朝岸身略弯两臂向后伸,作出背人的姿势。有些衣冠楚楚的人就趴上人家的背,但这个服务不可能是免费的,而且价钱要在水里讲,谈不妥当时就把你扔水里,当然不会要价很低。
    还有私人小船摆渡的,同样是上去就下不来的贼船,同样是半路要价,要多少就得掏多少。
    只有满不在乎的老忠,在旁边不慌没忙地看西洋景。除了上述近景,远处还有已经立起的铁路桥墩。听说由于开工不足,那些建桥工人没事干,夏天会光着大屁股不管过河的男男女女,站在不远的河里举着木头棍子,看到有鱼冒出来就一棍打下去。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