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岁月 > 回忆往昔

荞麦,碗坨,灌肠和其他

时间:2009-09-05 03:56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1888次

在网上看见一个网友的名字叫荞麦,不由想起在陕北农村的一些事。

插队之前,我们在城市只见过荞麦皮。是到了农村,每年麦收之后,生产队都要找一块翻过的坡地,撒上荞麦种子。种上一片荞麦。播种的时候,老乡给我们讲了这么一段故事。在过去,有一年,连续几个月没有下一点雨。庄稼都枯死了。在这个靠天吃饭的地方。没有雨就将颗粒无收。所以大家都准备再过一些日子就要出去逃荒要饭了。可是有一天,忽然下起了一场大雨。雨水都是红色的。把地都浇红了。雨过天晴之后,不久,大地上就长出了一片植物。刚开始是绿色的。慢慢的变红。上面还开起了小白花。农民不知道这是什么,就每天观察。瞧呀瞧,又过了一些日子。花落之后,就结出红色的籽。三角形的。没过多少日子,籽就成熟了。农民把它收获回来。磨成面粉。这回就不用再去逃荒了。大家非常高兴。都说;这是老天爷送来的救命食物。可是这东西到底是什么呢,因为它是大家眼瞧着长大的,所以有人就给它起了个名字叫‘瞧麦’。后来有个文化人把这个名字写成了‘荞麦’。以后不管丰收不丰收。大家每年都要种上一片荞麦。使这些老天赐与的救命的粮食的种子保存下来。

荞麦的吃法很多。可以杆面条,可以做蒸饺。也可以把面合稀,放在碗中蒸熟。然后扣出来,切成片后者块。然后拌上东西凉着吃。去年我们在榆林吃小吃宴。上来的就有它。我以为是凉粉。后来人家告诉我说;这叫’碗坨‘。我一尝,知道这东西我们原来插队的时候吃过。跟北京的’扒糕‘差不多。只不过扒糕是用芝麻酱,黄瓜丝来拌。而在陕北,没有那么多的材料。人家就是加点油,盐,辣椒。尤其在农村,我们那时候的吃法更简单。就搁点醋和盐。顶多再拌上些黄豆芽。吃法虽然简单,但是在那炎炎夏日。收工回来,吃上一碗凉凉的碗坨。觉得十分的舒服。农民的吃法虽然简单,但是非常的实在。满满的一老碗。大大的一坨子。不像在北京。一块扒糕就那么一片。跟盘子似的。

荞麦面还可以灌肠子。这也是老乡教会我们的。我们有一年,杀了猪,把肠子灌上合稀的荞麦面。隔一段系一个结。然后上锅蒸。肠子多,灌了一大洗脸盆。蒸出来有一大笸箩。当时有猪肉,就没怎么吃。后来吃的时候把它切成片。放在锅里一炒。嘿,跟北京的灌肠一样好吃。不,应该说,比北京的灌肠好吃多的多。也是,为什么叫’灌肠呢。原来真正的北京灌肠就是拿肠衣灌上粉做的。要不怎么叫‘灌肠呢。后来的人为了简单,或者说;偷工减料,只把粉蒸一个坨坨。切成片,用油一炸。但是它没有肠子的味。所以原来卖炸灌肠的都是用肠子油。现在的灌肠越来越不是那么回事了。卖灌肠的自己都没吃过真正的灌肠。就跟前天网上写的那篇豆腐脑浇鸡蛋西红柿卤一样。好的东西。民族的传统都让这些人给糟蹋了。过年的时候,我在庙会上买了一盘炸灌肠。吃在嘴里,跟嚼木头渣子一样。什么玩意呀。

陕北虽然闭塞,虽然还很落后,但是,有些东西还是传统的。实在的。纯朴的。真的。就像有些陕北话,比如’圪蹴‘这个词。其实我们在很多古书上都能看到。还是老话。再有什么’呐喊一声‘。等等。城市好,城市发展快。新鲜事物多。但是假冒的也多。我想,还是在偏僻的农村。我们还能见到实实在在的,传统的东西呀。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