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岁月 > 回忆往昔

蒙古插队回忆录 (一、草原在呼唤 )

时间:2009-04-29 06:57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4184次

 

                            

                      目    录

序…………………………………………………………3

草原在呼唤………………………………………………4

落马英雄…………………………………………………8

到“家”了………………………………………………9

住进蒙古包的第一天……………………………………11

我的枣红马………………………………………………13

奥腾额吉…………………………………………………14

“挖肃”斗争……………………………………………19

烈火见真情………………………………………………22

冷…………………………………………………………28

人虱大战…………………………………………………31

与干尸共眠………………………………………………34

套马惊魂…………………………………………………36

打狼………………………………………………………38

暴风雪的洗礼……………………………………………42

冷雨中的苦斗……………………………………………48

草原知青的诗……………………………………………52

     

                            序

    时光荏苒,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在内蒙古插队的经历仍历历在目:辽阔美丽的草原风光,勤劳淳朴的蒙古族牧民,慈祥善良的奥腾额吉,转瞬即变的恶劣天气,简陋温馨的蒙古包……。

    草原啊,草原,数万名知青的青春贡献给了你,还有不少知青的生命也献给了你,他们永远安睡在你的怀抱里。我们这些离开了草原的知青时时刻刻都在怀念着你,关心着你的命运,关心着你的发展。有多少人又投入了你的怀抱,为草原的经济发展,为西部大开发做第二次贡献。

    我们在草原上的经历,今天听起来好象是天方夜谭,年轻人会问:“你们真的吃了那么多苦吗?”《回忆录》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知青在草原牧区的生活。草原用她那刚毅的性格磨练出了一批中国的钢铁栋梁!

    草原永远连着知青的心,听到悠扬的马头琴声,嘹亮的蒙古长调,会使我们热泪盈眶,激动不已,仿佛又回到了辽阔的大草原。

    日思梦萦的草原哟,草原知青永远和你心连着心。

                          沈彦硕 

                         2000年2月

             一、草原在呼唤

    小时候,家里有一本相册,相册里画着美丽的草原,圆圆的蒙古包上冒着缕缕炊烟,穿着漂亮蒙古袍的青年男女在跳着欢快的舞蹈。羊群散落在草原上,天上飘着朵朵白云……。美丽的图画把我带进了内蒙古大草原……。

    三十多年前,在“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第二年,在上山下乡热潮里,我从北京来到了内蒙古大草原,成为一名牧民。后来,在内蒙古工作了二十年,一九八八年调回了内地。这二十年是从二十岁到四十岁人生中精力最旺盛的阶段,我把它献给了内蒙古大草原。

    一九六八年的夏天,一大批北京的青年学生,怀着三、四十年代青年学生奔赴延安一样的热情,离开了父母,离开了繁华的城市,离开了温暖的家,到北大荒、云南西双版纳、陕西延安、内蒙古大草原等边疆、山区去插队落户,成为那一特定时期的新农民、新牧民。

    那时候,我正在北京体育学院预科班学体操。七月初,北京掀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

    一天,一位绿眼睛的名叫胡日查的蒙古人来到我们学校,在全体学生大会上用不大熟练的汉语向我们描述了美丽的锡林郭勒大草原。会后,同学们把他围了起来,七嘴八舌地问道:

    “草原上马多吗?” 

    “多,多。你们去了一人发给五匹马!”

    “草原上有狼吗?”

    “狼也有,草原上的狼见了人就会吓跑的。你们到了草原上每人发给一支枪,你们可以用枪去打狼 。”

    “我爱吃鸡蛋,那儿有鸡蛋吗?”

    “鸡蛋嘛,草原上到处都有,让你吃个够。”

    我们提的问题,他都给了我们非常满意的答复。到了内蒙古以后我们才知道胡日查是当地的一名干部,外号叫“社会主义”,是个特别能吹牛的人。

    内蒙古大草原吸引着一颗颗年轻的心。

    为了响应毛主席“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工农兵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报名。我和苗根、钱民增等几个被认为家庭出身不太好的同学第一批未被批准,为了表示去内蒙古插队的决心,我们忍着疼咬破手指写了血书,交给了军管会(当时北京大专院校都已实行军管),我们的申请终于被批准了。

    没和父母商量,我们自己决定了自己的后半生。其实,也没有什么可商量的,那个时候大部分学生都是要下乡插队落户的,预科三百多名学生有一半报了名。

    一九六八年七月二十七日,我们离开了北京。学校派张泰荣(现任香港篮球队总教练}、杨再春(现在是著名书法家)送我们去内蒙古。

    永定门火车站。送行的场面今天仍记忆犹新。

    几千名从北京各个学校来的学生即将踏上西行的火车,站台上挤满了送行的人群。车厢里,站台上,一片哭声。也难怪,这些即将独立谋生的学生,最大的二十一岁,最小的只有十四岁,而且有不少是女孩子,做父母的能不心疼吗?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