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岁月 > 回忆往昔

自力更生制白酒

时间:2008-02-19 03:33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1100次
  1972年时,我连粮食产量逐年上升,制砖、烧窑、养牛、喂猪、栽树、种菜等副业都搞得不错,为充分发挥粮食下脚料作用,避免浪费,形成生产的良性循环,连里建起了一座酒房。
  酒房坐落在连队西南,挨着猪舍。酒房东头砌了四个窖,炉灶在一人深的地下,有专人烧火。上置一口特大铁锅,蒸格上扣一大木桶,木桶四周套有布袋(类似红军长征系在腰间的盛粮口袋),对锅围起密封作用。制酒原料主要是玉米及辅料秸秆、小麦,粉碎后在锅里蒸。料蒸熟后从锅里挖出用木锨扬开,到一定温度时加酵母和酒曲子。等温度降下来(大约二三十℃)时,再拌上用麦麸子做的酵母菌,把握好温度下窖。这样一天拌一窖料,第5天第一窖就可烧酒了。水快烧开时,把经过发酵的料放到蒸格里,固定好径桶,把出酒嘴插到大木桶开口,将大铁锅用滑轮吊起,准确压到锅围上。此时锅里盛满冷水,热气腾腾的料的蒸汽上升中猛然遇到冷锅底,会迅速形成冷却后的水珠,待多了就径直淌下来,滴到接酒的大木盘子里,顺着出口流到酒桶就是酒,沿酒桶管嘴接出就可饮用了。此时火候的掌握很重要,出酒时须大火,火不旺酒流量就小,故烧火很重要。
  当时我烧过火,也接过酒,酒房的活都干过,至今还有较深印象。头茬儿淌出的酒度数最高,大约75度左右甚至更高,颜色微黄可做酒精。有人说喝了头茬儿酒嘴里划根火柴都能点着,不知果真如此,我没试过。二茬儿酒刚开始流出的度数较高,中间接的酒,就是俗称的“二锅头”,大约五六十度。它是将头锅蒸完的料添些新料,发酵5天再蒸。接到最后酒花小了,尝尝稍带甜味,大约30度左右,那就是酒梢子。将它接到容器里,待第二天烧酒时把它倒进料里,蒸发出的就是好酒,否则喝了容易上头。当时有一种酒表,可准确测出酒的度数。土办法是摇晃一下,看酒花大小和晕散的快慢,再品尝一下,从中得出酒的度数。那些年,北京知青黄小宗和温州女青年吴笑薇在酵母房工作,他俩的爱情就是在这里发酵成熟的。田国良、苏万和(本地职工)都是酒房主力,柏冬友也经常被派来,他与田国良粉碎玉米时,头发、眉毛、胡子都白了,我至今印象深刻。接完酒吊起冷却锅,还要把蒸格里热气腾腾的料挖出来。这时酒窖里蒸汽弥漫,对面不见人,空气中散发着浓郁的酸酒糟味,衣服都浸透了;大家只好光着膀子干,用木锨扬酒糟,翻料。到了规定的温度再拌上酵母菌,下到窖里封好。大伙儿清扫场地时,苏万和还会唱上两句:“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
  出酒时大家心情愉快。看着自己辛勤劳动的丰硕果实——涓涓似泉不绝如缕流淌出来的美酒,枯燥和劳累早被忘得一干二净了。开饭时间到了,猪舍班长孔援给我们送来可口的饭菜。有时赶上连里杀猪,我们就到食堂要些猪头猪爪,架起火来自己烧熟下酒吃。大口喝酒,大块吃肉,体会一把游牧民族的豪爽粗犷。当我、小宗、柏冬友、大包(田国良外号)几人围坐一起,喝着自己酿的醇香的北大荒酒,啃着猪头猪爪,品着小菜,聊着干活中的趣事时,什么愁都忘了,那真是发自肺腑的痛快。那时,每年春秋两季到北大壕河里捞麻沤麻要喝酒,逢年过节会餐要喝酒,来了客人要喝酒,我和大包的酒量想必就是那时练出来的吧!去年秋天我回北大荒故地重游,还特意去看了当年的酒窖呢!回想当年在里面挥汗如雨出酒糟的情景,竟恍若昨日那样历历在目,令人不胜感慨。
                                                                                (柏冬友整理)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