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岁月 > 回忆往昔

插队生活片断(十)

时间:2007-10-13 09:52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913次

 

耪   地

    “耪地”这个词是东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的叫法,就是“锄地”、“锄苗”的意思,有的时候还叫“铲地”。

    农民中流传一句话“夜里下雨白天晴,累得‘耪青’人乱哼哼”。“耪青”和“耪地”的意思差不多,一年中,持续时间最长的农活就是耪地。从庄稼苗长出来一寸来高,一直到庄稼成熟前一个月,按日子算,大概三个月左右。按季节看,正是一年中最热也是白昼天最长的时候。农村干活不像工厂按钟点上下班,每天看太阳出工收工。开鲁地区夏季早上三点多天亮,四点多太阳就露头;下午七八点太阳才落地,九点多才全黑。所以,这时候干一天活,除去中午吃饭和午歇两个小时,总共得干十二、三,十三、四个小时。耪地的劳动强度虽然没有春耕和秋收时那么大,但是因为天热时间长,所以也很累人。由于气温高,光照充足,这段时间也是庄稼生长最旺盛的时候。如果每天夜里下一场雨,第二天白天又是万里无云晌晴白日地使劲那么一晒,庄稼长起来才叫欢呢。但是,地里有庄稼也有草,庄稼长得快了,草自然也不会费心甘情愿地落后,并且比庄稼还略胜一筹。队里一千六、七百亩地,锄一遍要几天到十几天。草长得快的时候,后边的还没有来得及去锄,前边锄过的已经又冒出头来蠢蠢欲动了。要想庄稼长得好多打粮食,只好让“耪青”人——庄稼汉多多辛苦辛苦了。

    “热在三伏”,耪地的季节,正是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一天中,除了吃午饭的大约两个小时,可以说是终日与太阳为伴。头顶火辣辣的太阳,脚踩热呼呼的沙土地,周围的空气同样也是热烘烘的。内蒙的风冬天时像刀子一样,可是到了夏天,是一丝也没有了,真应了那句农谚“‘立夏’鹅毛住。”鹅毛都吹不动的风,哪里有力气驱散灼人的热气。

    耪地累人,还要有相当的技术。技术好,干起活来轻松些;技术差的,干起来格外觉的累。我们第一次耪地那天,是在村东头的一块地。下乡半年多了,总是听社员们说耪地怎么难怎么累,一直想着尝尝这耪地的滋味。两个多小时干下来,才知道这滋味确实不好受,首先是腰疼。上午第一次休息时,因为离村子近,社员们全都回家了。我们四个知青是一点儿也不想动了,就地仰面躺下。这块地含沙子比较多,太阳晒了半上午,沙子变得热乎乎的。我们把腰搁在垄背上,呵,那滋味别提多舒坦了。腰脊里那又酸又疼的感觉像冰块一样慢慢地熔化消失。一个地方的沙子不热了,就地翻个身,换块地方再继续烙腰。可惜,休息的时间总是比干活的时间过得快,我们的腰疼还没有完全消失,又该干活了。说实在的,这土法沙疗确实管用,腰的感觉好多了。

    文革前,有个反映下乡知青生活的豫剧《朝阳沟》曾流行一时,剧中有段唱词:“前腿弓,后腿绷……”,形容的就是耪地的姿势。一队知青WH初学耪地时想起了这句,随口唱了出来,社员们听见,还以为是他的发明创作,直个劲儿地夸他聪明,哪里知道是他的盗版。三十年后我们回村探望,有的农民还是赞不绝口。

    第一年耪地,我技术体力都跟不上,又不愿意马虎从事,所以常常被远远地落在最面。那时报纸、宣传材料上流行的说法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想想伟大领袖的教导,默念甚至大声朗读伟大导师的语录警句,比如:“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或者是“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经过三年文化大革命的战斗洗礼和半年多农村生活的磨练,我的思想境界是大大地倒退,不再用这种办法鼓舞士气。为了有点精神激励,我就一边挥动锄头,一边在心里算帐:在我们队干一天可以评十分工,这十分工到年底可以分到一块二毛钱,也就是说干一天就有了一块二毛钱的收入。一天大约干活十二个小时,平均一个小时就是一毛钱,平均一分钟是一点儿六厘钱。我这一分钟大概可以挥三下锄头,每一锄头大约是零点儿五厘钱。算出了一锄头的单价,我再一下一下地数锄头。一下零点儿五厘,两下一厘……十下五厘……二十下一分钱……二百下一毛钱……数着数着,碰点儿什么事,像热得头昏脑涨,直起身子捶捶腰,或者和旁的人说两句话,就可能数忘了,只好从头再数。反正只是一种精神上的收入,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损失。这法子还挺灵,把沮丧、烦躁的情绪赶得远远的,支撑着我度过了最困难的学干农活的第一年。

    在当地农村,高杆庄稼像高梁苞米之类的间苗工作都是男人们干,这些庄稼个头高,苗距大,间苗时用的锄头杆长,竖起来有一人高,干活时人基本上是直立,稍微有点弯腰曲背。虽然弯腰程度并不很大,但总是一个姿势时间干长了还是腰酸背疼。而谷子之类的矮杆庄稼的间苗就是妇女们干了。谷子的苗距只有一寸左右,这么小的间距几乎没法用什么工具,只能用十个手指头把多余的苗薅(就是拔的意思)去,所以这活儿又叫“薅谷子”。薅谷子还用一把一尺来长的小锄头,把谷苗周围的土刨松。干这活儿只能蹲着干,所以腰疼的更厉害。

    男社员们说起薅谷子,都有点“谈虎色变”的味道。有一次,大概是妇女实在干不过来,队里安派男社员去薅谷子。我曾多次听人说起薅谷子的利害,心里已有几分发怵。干了没一个钟头,腰和腿都疼起来,腿疼就跪在地上。腰疼,就用左手支在地上,替腰分担一点力量。这样一来,只剩右手干活,速度自然慢得多了,被妇女们落下一两倍的距离。又干了一个钟头,我实在受不了了,东倒西歪地找到队长,说宁愿不要今天的工分也不干这活了,这是我插队三年仅有的一次当“逃兵”。男社员薅谷子毕竟是突击性质的,第二天,男社员又回去耪高梁了。一队的知青们可没有我们幸运,他们经常被安排薅谷子。由于长时间蹲着干活,BGL右脚上一块肌肉因为长时间受压迫而不再听大脑指挥,无法抬起脚尖。走路时只好高高抬起大腿,以大腿带动小腿,然后再把脚向前迈出去,有点像小儿麻痹症患者。后来回北京找了许多医院才治愈,幸好没留下什么后遗症。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