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有两大‘灾难’,一是‘公路’,二是‘笨蛋’”;“莫斯科之外无公路”;“当年为尼克松修的这条路帮了我们”。俄罗斯人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的这些话,真切地反映了他们对“路”的复杂情感。其实,路对于这个世界最大国家的塑造要深刻得多。一名研究俄罗斯20多年的中国学者说过,从莫斯科上公路可以直达柏林,中间没什么天然险阻,从亚洲部分到欧洲部分的相似地理环境以及邻国对“路”的重视,使俄罗斯人自古以来就有一种深深的不安。因此,建立战略缓冲区成为俄罗斯外交的重要内容。如今,“路”再次成为横陈在俄罗斯面前的一大战略选择。6月中旬至7月初,《环球时报》记者随“2012北京—莫斯科自驾”车队穿越俄罗斯,实地感受了这个国家的大国之“路”。
叶莲娜是一名工程师,她告诉记者俄罗斯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俄罗斯有两大“灾难”,一是“公路”,二是“笨蛋”(在俄语中两词的发音有点相近)。她说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现在,当一些领导人视察公路时,有人会开玩笑说,“第二个准备修理第一个”。叶莲娜说:“这句话准确描述了俄罗斯公路的情况,我周围的人看法差不多。我的一个朋友来自北方的阿尔汉格尔斯克市,他说他们市的公路管理部已3个月没有部长了。市政府要修一条1.5公里长的路,投资5亿卢布(1美元约合30卢布)。当然大部分钱是被陆续‘偷光’的,买最便宜的材料,雇什么都不会做的高加索人。一年以后的结果当然是一条破碎的路,想重新修,要再投钱。我的一个同事说,俄罗斯没有公路,只有方向。”也有俄罗斯人抱怨,莫斯科公路的造价比德国高速公路的造价高两倍。目前,俄公路网总里程为110万公里,约相当于美国的1/6,中国的1/4,印度的1/3。
最难走的是从乌兰乌德前往贝加尔湖的一段砂石路,四五十公里只能以30公里时速行进,大量扬尘使得能见度很低。《环球时报》记者在从贝加尔湖南端的伊尔库茨克驾车向西北方向,前往泰舍特(中俄曾经规划的泰纳线输油管道的“始发站”)的途中,也遇到过这样一段路。在俄罗斯驾车白天也要求开近光灯,但当时的扬尘大到需要打开各种灯光,而且石子不停地打在车身上“啪啪”作响,驾车者的两条腿也震得发麻。
实际上,这种特殊路段在整个行程中出现得很少。常见的情况是,从大一些的城市出来往往是双向四车道或六车道,但州际公路一般都是双向两车道,两边是用石子铺出的辅路。最好的路面就是刚铺过沥青的那种,这种路非常少,大部分的路显得很陈旧,有些地方有明显的纵向和横向裂缝,偶尔会在路上看到一些塌陷的大坑小坑。更常见的则是路上各种方形和长方形的补丁。在《环球时报》记者看来,俄罗斯公路比较耐用,但最大的问题是不平。今年3月,俄《独立报》曾报道称,俄罗斯约3/5的公路是沥青路,其他都是土路、碎石路等。也有俄媒引用专家的话称,2011年俄罗斯只有40%的联邦级公路符合运营指标规定的要求,而全俄罗斯一半以上的地方公路都是未经硬化道路。
俄罗斯面积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1.43亿,有人形容“俄罗斯的公路像人口一样稀少”。从客观条件上看,在俄罗斯,特别是远东地区,修建和维护道路比较困难。首先是严寒期长,俄不少地方有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和短时冻土。由于这些地方在严寒和天气转暖后会出现冻胀和融沉,因此对公路的破坏性很大,最明显的现象就是公路会季节性损坏,有些路每年都要进行修补。以2008年为例,俄罗斯新修公路350公里,当年大修的老路却达5000公里。其次是俄罗斯很多地区地广人稀,地方政府经济能力有限。从伊尔库茨克市前往贝加尔湖70多公里的路上有很多陡坡,但路况依然不错。当地的陪同玛莎告诉《环球时报》记者,1972年访问苏联的尼克松曾计划到贝加尔湖游览,苏联政府为此在伊尔库茨克与湖区之间修了一条高质量公路。尼克松最终没有来,这条路却造福了当地人。玛莎说:“由于远东地区的能源由联邦政府统一管理,地方政府经济能力有限,修路养路这种大工程只能等有钱了再说。” 除了上述两个原因,在俄罗斯的公路建设中也存在腐败问题。6月30日,俄《观点报》报道称,总理梅德韦杰夫痛批一条在大雨中垮塌的道路是“豆腐渣”工程。这条道路连接符拉迪沃斯托克机场和俄罗斯岛。当地定于9月承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修这条路大约要耗资9.3亿美元,大部分由政府出资。然而,当地遭遇暴雨后道路路基垮塌。梅德韦杰夫在内阁会议上说:“尽管投入巨资,道路建筑质量显然很差。这样的建筑商应该破产。处理这类事件,没有理由手软。”而叶莲娜的一名同事则说:“我们常替自己辩护说,俄罗斯的气候很恶劣,但加拿大和美国阿拉斯加的气候条件也恶劣,他们那里的专家相信建设公路没有新技术不行,他们宁可一次性投入一大笔钱而不是每年投一笔钱来修破碎的公路。在俄罗斯的公路中使用新技术,要进行国家技术注册登记,这是一个很麻烦的过程,要花较多钱和时间。即使完成登记,也无法保证你的公司日后不会出现问题或被罚款。”
对于俄罗斯的公路,1992年就到伊尔库茨克经商的中国商人张先生感触很深。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过去20年间,远东地区的道路建设没有太大变化,发展很慢。张先生说,距离伊尔库茨克市最近的中国陆路口岸是满洲里,两地间距离不到2000公里,对于在伊尔库茨克经商的中国人来说,最方便的货运方式就是铁路和公路。一般中国的轻工产品还是走公路比较多,特别是季节性比较强、对运输速度要求高的货物。但俄罗斯段的路况不好,因为路上行驶的主要是载重货车,路被这些货车损坏得很厉害,修了又坏,坏了又修。他介绍说,他在当地经营着一家鞋厂,如果通过铁路从国内向伊尔库茨克运送40吨的货物,要比公路货运节省一万元人民币的运输成本,但时间要比公路长很多。从满洲里到伊尔库茨克,铁路运输要一周左右,而公路运输用不了3天。所以,对于他这种主要以小额贸易为主的经营方式,更多还是选择公路运输。但如果是经营大宗生意,一般通过铁路运输,因为这样省去的就不是一万两万了。张先生认为,即使在伊尔库茨克市内,交通状况也难令人满意。市内有很多单行道,多数路口不设红绿灯,采取辅道让主道的模式,一般主道的车辆在通过路口时是不会减速的,这就导致一旦辅道的车辆抢行,很容易造成严重交通事故。张先生认为,造成道路建设缓慢的最主要原因是俄罗斯的路大都不收费,如果联邦政府没有相关投资,地方政府是没有足够资金来进行道路建设的。
在自驾过程中,《环球时报》记者很少看到热火朝天的修路场景,但从媒体的报道来看,修路已成为俄罗斯的一种迫切需求。俄新网今年5月报道称,总统普京责成新政府今年12月1日前拿出吸引掌握现代技术和管理特长的外国公司参与联邦和地区公路建设的招投标竞争机制。去年11月,普京曾承诺俄罗斯未来5年将新建1.4万公里道路。不过,其中一部分将是不铺设沥青的未硬化道路。在2019年前的公路规划中,俄用于收费公路建设与修复的预算总金额将达到1.39万亿卢布。 其实,俄罗斯的筑路雄心是和国家与社会发展之路、经济转型之路等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把铁路比作俄罗斯的脊梁,那么公路就是这个国家的血脉,通过公路你能感受到俄罗斯的脉搏和它的强壮程度。目前,俄罗斯显然需要与其自身地位相称的大国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