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也游历过几个“古镇”,但都是觉得商业化气息过于浓烈,有的几乎已经完全失去了曾经的典雅,也感觉不到原有的自然纯朴了。剩下能够领受到的,竟只是不无遗憾的失望了。 然而安昌,可能是能够赶在其完成这种转变之前的难得的机会,我们差不多是零距离地感受了原生态古镇的平和淳朴。
走进安昌,从似乎处于原生态的民居和商铺旧址等发现,这里的过去似乎并非默默无闻。据称,安昌镇始建于北宋,曾因战乱多次遭到焚毁,后于明清时期重建,现为浙江省重点历史保护地。 安昌古镇比起乌镇来要小得多,一条近乎污浊的小河静静地穿过古镇,临水的两条长街上,分布着各色商铺和大小酒馆、小吃店和出售土特产的小摊。小镇里没有丽江、乌镇那样的时尚酒吧,没有叫卖全国大一统的旅游纪念品的商店。有的,倒是今天依旧过着昨天甚至前天的日子的民居。 小镇上的民居似乎都有人居住,生活生意,就在水边,比起那些刻意“修旧造旧”甚至整体搬迁的“古镇”来说,无疑自然而且原生得多。这里的居民就是居民,他们的生活本身就是生活而非刻意的表演;仅就这点来说,不论在木渎还是乌镇,几乎已经完全是在观赏演出了。
时近中午,行至一户人家,从敞开着的房门望进去,两位老人安坐在八仙桌前,享用着腊鱼、肥鸡的美味和家酿老酒的醇香,那正宗绍酒特有的浓郁气息,极具诱惑地钻进了我的鼻孔……。征得老人同意,我拍下了这张温馨的照片,从照片中可以看到丰富的蛋白质菜肴,素菜竟然没有呢。古老的、稍显破旧的安昌,就这样继续着过去的日子,但却是依旧鲜活的日子。 走在临水的街上,随心所欲地进入一家酒馆(古镇酒楼)窥探,陈设简单却不失洁净的厅堂里,餐桌上已经摆上了部分菜肴和碗筷,这一定是给预订的宾客准备的了。透过冷荤橱柜的玻璃,似乎可以嗅到里面食物的鲜香。出来才发现,酒楼就在一座石桥的旁边,门前临水摆着几张餐桌和椅子……如果能在这里小酌几杯,应当是不坏的选择。 安昌古镇不要“门票”,但是小镇上的几处“博物馆”要收费,我们一并在古镇门口都买好了(35元/7处)。这些博物馆中,有几个很有特色,如果时间允许,应该仔细看看。我印象较深的,有“师爷博物馆”和“穗康钱庄”。 安昌在明清时期曾出了一批颇有影响的师爷,形成了著名的绍兴师爷文化。古镇上的师爷博物馆,就是借着一位著名师爷(娄心田)的旧居兴建的。进去参观,一幅题为《小人之过也必文》的短文吸引了我。仔细看过去,开篇就说“小人自败于文过,非过之足累小人也。夫使知过而改,则小人可为君子矣。乃其必文也何心乎,适足以自取败耳。……”自思量,竟是很有道理。没想到,在这悠远古朴的小镇上,居然接受了一番教导,这是额外的收获。再有,师爷还分“专业”,有“钱谷”、“刑名”等别,想过去这些屡考不中的读书人,最后走上幕宾的道路,也是自己的无奈了。而出于幕宾最后踏上仕途的,也不知凡几啊,就像今之秘书当官了。 “穗康钱庄”,在一条小巷里,自1850年经营到1949年。钱币展也就罢了,在那些老旧的陈设中的一个“柜子”和旁边的说明文字吸引了我,那是一个钱柜,晚上守夜人就睡在柜上(安全责任呐),旁边还有一个地窖,里面也是贮藏银钱的。面对这些,颇有些“人在钱在”的壮烈感呢。据这里的文字说明介绍,似穗康这样的钱庄,以前安昌地方有据可查的就有21个,经营着几乎包括工商及个人所涉所有涉及金融方面的业务。故当时有报道说“安昌市面,以钱业为首领,故往年获利,累累几万。”……1949年,全行业退出历史至今。也就是民间金融业退出历史的缩影了。 有人说绍兴这里的饮食很有特色,主要特色在“腌”、“霉”和“糟”,似乎这“腊”也应归入“腌”的系列中。虽然时值初夏,小镇里还是到处可见挂在外面的“腊肠”、“腊鱼”和“腊鸡”等,色泽红褐,晶莹剔透,形态可人。尤其在饭时,见到这些招牌式的食材,哪位不是食指大动呢?我想在安昌最惬意的一件事,应该就是寻一家洁净的小馆,拣一副临水的座头,温一碗店家自酿的老酒,点几样“腌、糟”……,于细品慢酌中静静地看着河中欸乃而过的乌篷,或者同样静静地听着店家用绍普和你讲述小镇的故旧……。
安昌游人不多,和木渎、乌镇这些声名显赫的古镇相较,这里更显得安静、平和,也就更觉得接近自然,接近原本,接近生活,接近真实。安昌的特产不多,无非就是江南人家日常的“腌、霉”和名播央视的“扯白糖”。笋干,似可入“霉”系列,仲春初夏,正是挖取晒制的时节,长街上经常可见人们在剥削、割煮,晾制笋干。据说这里还特产一种“仁昌”牌酱油,安昌的腊味多是用这种酱油调制的。勤劳的安昌人,惬意的慢生活,不也是可以值得景慕和向往的吗?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按计划还要赶往杭州,只得放弃在小镇午饭的念头了,等以后吧。若要在近乎宁静的小馆中,挑到一副临水的座位,听着店家用绍普讲述本地掌故,品尝着近似天馔的“腌糟”小菜,享受着店家自制的绍酒(必取鉴湖之水以酿)……恐非再到安昌不可了,而且要住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