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年青一代风采

村民联名“上书”只为留住村官

时间:2011-12-28 11:57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721次
村民联名 上书 只为留住村官 北京青年报记者:于静 27岁的小伙子陈伟杰,四年前大学毕业之后,回到家乡密云,在水库旁边的一个名为学艺厂的小山村里当起了村官。四年来,他帮村民拉项目、办鸡场,开着自己的小车给村民跑腿,帮老乡到镇上取钱他把这些琐事也

 

村民联名上书只为留住村官
 
              北京青年报记者:于静    
  
  27岁的小伙子陈伟杰,四年前大学毕业之后,回到家乡密云,在水库旁边的一个名为学艺厂的小山村里当起了村官。四年来,他帮村民拉项目、办鸡场,开着自己的小车给村民跑腿,帮老乡到镇上取钱……他把这些琐事也当成了自己分内的事。他的努力换来了信任,三年村官到任的时候,村里为他的去留专门开会,40多名党员和村民代表一一表态,都希望他能留下来。
   上任遭遇“下马威”
   挨门走访拉近距离
   2007年,陈伟杰从江西九江学院旅游专业毕业,专科学历让他感觉到就业的压力。“和本科生甚至硕士、博士拼就业,肯定没戏。”他当时给自己制定的就业原则很实际——毕业后不失业,尽量给择业降低风险。
  和所有初来乍到进村任职的大学生一样,陈伟杰也曾经是个毛头小伙。等真正坐下来面对村民,才知道“外人”当村官难度有多大。有个老乡当面对他不客气,说:“你们一天到晚在村里,坐着看看电视,一个月就拿3000元钱,凭什么呀?”
“你还没接受村民,人家凭什么接受你?”刚进村当书记助理的那段日子,晚上吃完饭,陈伟杰就到老乡家的大场院里,围成一圈侃天说地,把百户人家走了个遍。他用这样的方式尽快了解村里的情况。
     “慢慢地我就懂了,其实老百姓的要求没那么高。”这个客气、本分又有文化的大学生,从村民那里得到了最宝贵的东西——信任。村里的老太太急等着用钱,出门不方便,家里人又都不在,老人家就放心把存折和密码都告诉他,他开车去镇上取了钱,给老人送回来。这些年,陈伟杰没少开着自己的小车给村民跑腿。到镇上赶大集的村民,回来正好碰上他,搭一段顺风车,拉门就上,一点不客气。村里人办喜事,最爱找陈伟杰帮忙记账,家家户户他都熟,而且保证钱没有差错。书记刘福祥说:“他了解情况,而且文化人说话有条理,老百姓信服。”
   利用麦饭石资源
   协调投资办水厂
   陈伟杰摸清村里情况后,开始计划着给村民办点实事。不老屯镇学艺厂村距离密云水库不到3公里,为保水源牺牲了发展经济的机会。村子虽小,却拥有天然的资源,全村所在的位置位于麦饭石矿床上,这种富含多种元素和矿物质的“宝贝”一直没有被利用起来。
  村书记刘福祥告诉记者,村里的矿泉水由于麦饭石的净化,水质特别好。发展矿泉水生产的项目在上世纪90年代就被扶持过,由于经营不善中途夭折。从2001年起再次进行招商,可是外面的企业家来到村里考察、谈判,村里进行对接的程序总是不到位,谈判也不专业,一直推进不畅。
  由于陈伟杰的加入,招商工作有了像模像样的进展。刘福祥说,在陈伟杰的协调下,建厂后村里的利益分配、对村民的经济补偿等问题都基本理清。去年,土地手续、基础设施等村里需要办妥的手续已经齐全,待投资的企业方面手续完备后,就可开工生产。
“最重要的是,厂子能解决村里的闲置劳动力,给农民增收。”陈伟杰说,目前,已有30多名村民表示愿意到矿泉水厂工作,建厂后还能吸引附近村的六七十名劳动力,在不影响农活儿的情况下实现就近就业。“我们跟投资商方面也提出条件,厂子用工争取不用外面的人。”刘福祥说。
  全村开会谈去留
  大家签名盼留下
  2010年6月,眼看陈伟杰在学艺厂村的任期临近期满,村支部书记刘福祥心里很矛盾,主要是舍不得这位得力助手,不想“放人”。刘福祥说,跟镇里的政策对接、写文件报告、谈招商拉投资,甚至连电脑操作都离不开他,“最直接的,村里人文化都不高,他要是走了,我得培养一个会熟练操作电脑的人接班,要不村里的事情就得耽误。但是,他的本事,在这儿屈才了。”村民也关心陈伟杰的去留,有人跟他打听今后的去向,希望他留下来。
  走,是一个人的事;留,是一村人的事。其实留比走的难度更大,期满到任离开村子顺理成章,可要是村里百姓不接受,陈伟杰也留不下。书记试着提出了希望他留任的意思,后来村里的党员、村民代表也开会,都舍不得小陈走。今年4月,村里为小陈的去留专门开会,40多名党员和村民代表一一表态,都希望他能留下来。最后,村民们将这份有着联名签字的会议记录“上书”镇政府。
   个人出资建鸡棚
 村民闻讯来帮忙
   从村大队沿着一段颠簸的小路前行,就是学艺厂村旧村的10亩空闲地,这里有陈伟杰倾注了全部精力的养鸡项目。来到三个养鸡大棚前,臭味扑鼻而来。今年5月育雏阶段,陈伟杰在整整15天时间里24小时守在鸡场。
   去年底,在矿泉水厂有序推进的同时,陈伟杰自己也琢磨着还有什么项目,能在做好环境保护的同时带动农民致富。他花5400元钱注册了“一品鸡冠山”的商标,并和一些村里人联合注册了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他个人拿出50万元,以每亩地每年300元钱承包土地建鸡棚。合作社购进5000只柴蛋鸡、3000只柴公鸡、1000只山鸡。
  鸡场每天24小时不离人的工作方式很“熬人”,煤、水、饲料,是保证鸡健康成长最主要的三样活儿,现在,一男一女两名村民在鸡场工作。“累呀,最开始得两小时照看一次,跟看孩子似的,一有动静就得起来看看,整宿睡不踏实。”41岁的王留廷从鸡场建成就在这儿干,这些日子正是家里收栗子最忙的时候,他回家把栗子收了,就赶紧再跑回来养鸡。记者问他,是看好这项目能赚钱,还是冲陈伟杰这个人才来帮忙,“冲人呗!”他说,其实,在这里每个月的收入不一定比在外打工多,就是看准陈伟杰这人不赖,愿意给他帮忙。
   找销路创建品牌
 小村官有大计划
 9月初,鸡场见了第一笔效益。3000只柴公鸡一次性卖出,虽然没挣太多,但扣除饲养成本,还够支付整个养鸡场的人工费。最近,柴蛋鸡也陆续开始产蛋,未来最多可每天产蛋三四千个。由县、镇团委牵线,鸡棚的柴鸡蛋找到了销路,给一家著名的鸡蛋厂家长期供货。预计明年能发展到存栏15000至20000只的规模。
   最开始,陈伟杰雄心勃勃,村民对养鸡项目的积极性并不高,看不到效益,村民不敢投钱。有一个老乡在鸡场干了两三个月,可家人硬是反对,给拉回了家。最近这段时间,好几位村民主动找到陈伟杰,表示愿意尝试投资养鸡,“我们的方案是合作社出钱给村民建鸡棚,帮助饲养,村民自己出钱买鸡苗。村民的投入不多,还有积极性。正常情况下,每年能增收两三万元。”
   陈伟杰最后告诉记者,他对幸福的理解就是“天天有事干”,而如果发展的机会好,他希望一直留在这儿。
                                              
                                                                                          2011-09-23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