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讨论当然有其现实意义。董明珠基于制造业中取得的经验,表达自己的忧虑和不安。而那些与她讨论的年轻人也有自己的理由,这样的讨论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找到观察当下年轻人发展路径的不同角度。
坦率地说,董明珠并非“站着说话不腰疼”,董本人从艰苦的环境中走出,她在年轻时所经历的困难可能比今天许多年轻人要多。她基于一路走来的经验,认为今天的年轻人一方面对自己期望很高,另一方面却没有展现出更强的能力与意志。这样的说法经常能从相对年龄较大的人口中听到,可能是董明珠的“老板”身份让这些话显得未必那么中听。
反驳董明珠的年轻人同样有基于现实的感受。这种感受并不能依靠老一辈以自己年轻时代的物质条件更为艰苦来轻易化解。今天年轻人中的大多数的确已经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也拥有比董明珠当年起步时相对更好的生活条件,但这并不能说明年轻人基于当下现实条件与社会整体状况变化所产生的焦虑与问题不是真实的存在。不少年轻人所面对的困难和挑战是在今天的环境和起点中凸显的,它在某种程度上与董明珠当年的环境已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直接从生活条件上做对比,未必能够准确地看清问题的复杂性。
年轻人在互联网上所表现出的,对于自身生活状况的一些焦虑,一方面来自于他们面临的物质与精神上的现实压力,自我完成的不足,对生活的期许与现实之间的差异。另一方面他们也带着某些不平感,比如最近所谓“清华附中双重国籍直升清华”谣言所引起的舆论涟漪,就说明年轻人对于业已形成的财富差距的高度敏感性。
即使在当下,年轻人依然需要通过奋斗和努力来获得更美好的生活。仅仅以挣钱多寡来衡量自身是不合理的。同时,如果没有巨额财富积累或者特殊的资质,在任何一个社会中,年轻人解决自身面临的现实困难,往往都需要15年左右的时间,这种情况并不会因为社会能够提供基本保障而改变。
有些年轻人认为现在没有改革开放初期机会多,这种说法是没有根据的。当年上大学的难度是今天的年轻人难以想象的,社会竞争也远比今天要激烈得多。现在各行各业对人才的渴求相对以往更加强烈,只要你有能力,取得成绩相对以往并不会更难。如果只想依靠社会的改变或者帮助来解决自身一切问题,既不现实,也没有可能性,社会只可能提供基本的条件与保障。
今天的社会为年轻人提供的舞台相比前几代人要更大,年轻人有了更多可能性,要实现它,需要用奋斗让自己能够在更大的舞台上发光发热。年轻人有理由对自身有更多的期许,为更大的梦想付出更扎实的努力。
(作者张颐武是北京大学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