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岁月

知青养鸡的趣事

时间:2014-02-09 06:50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1623次
当过知青的人,在农村集体户时都或多或少的养过一两只鸡,主要是为了改善“缺肉少油”的艰苦生活。

 


 

      当过知青的人,在农村集体户时都或多或少的养过一两只鸡。为什么只养一两只而不多养点?我的看法是,一是养多了会惹麻烦,怕公社来割“资本主义的尾巴”;二是鸡要吃粮食,知青们个个都是吃长饭的人,如果连自己的肚皮都经常整不饱,哪来余粮喂鸡?

 

      但总是要想方设法喂一两只,主要是为了改善“缺肉少油”的艰苦生活。特别是在没有菜吃的时候,眼巴巴的等着母鸡跳进鸡窝,赶紧淘米烧锅,等热漉漉的鸡蛋一挤出母鸡屁股,立马将鸡蛋取出磕破,兑上半碗米汤放在甑子里和米饭一起蒸,一袋烟功夫,热腾腾的大米饭和蒸蛋羹起上桌,一顿美餐大功告成。

 

      下面,我就来讲几个悦来知青关于养鸡的故事:

 


 
 

下双黄蛋的芦花鸡

 

      五大队六小队的李家院子,解放前是李姓地主的一个四合院,解放后成了生产队的公房,知青来了后,住进了叫“蚊子”、“毛尾”等六个知青。

 

      下乡的头一个月。大家在一个锅里吃饭,后来因吃多吃少和干多干少等扯不完的筋,第二个月就两人一组分成了三个灶,第三个月,又是同样原因,导致三个小食堂彻底解体为六个灶——全部单开伙食。

 

      伙食团散伙,各人养的鸡就不太好喂了,因为大家一起开伙时,反正是共产公“鸡”。舀一碗米大家的鸡争抢着吃,分灶吃饭后,米成了私有财产,谁也不愿拿自己的米去喂别人的鸡。精灵古怪的“小蚊子”居然想出了一个绝招——抓一把米在手里,然后把他自己那只芦花母鸡唤到跟前,从自己手心里啄米吃,其他知青的鸡只能在旁边围着芦花鸡团团转!

 

      也怪。这只吃独食的芦花鸡很争气,一开始下蛋就给“小蚊子”下了一个大大的双黄蛋,从此,这只芦花鸡每天给“小蚊子”下一个双黄蛋,乐得他经常拿着双黄蛋到其他知青面前显摆,气得别人咬牙切齿,恨不得把这只芦花鸡宰来吃了!

 

      十多天后,这只刚下了10多个双黄蛋的宝贝芦花鸡竟然神秘地失踪了,如丧考妣的“小蚊子”呼天抢地的哭闹了好几场,才把这只专下双黄蛋的心肝宝贝渐渐淡忘了。

 


 

雌雄难辨的“巴白鸡”

 

      受芦花鸡的影响,“毛尾”也想喂一只会下蛋的母鸡,经过向老乡请教,他决定喂一只“巴白鸡”。据说“巴白鸡”是“巴基斯坦白鸡”的简称,良种,嘴壳和脚杆焦黄,鸡冠通红,浑身鸡毛雪白,其母鸡最大的特点是只下蛋不抱窝(不孵小鸡),因而这种母鸡一年要下三百多个蛋,很受当地老乡欢迎。

 

      赶场天,“毛尾”翻山越岭到甘江铺买回一只三斤多重的“巴白鸡”。半个多月过去了,粮食喂了好几斤,“巴白鸡”一点下蛋的征兆也没有。

 

      某天早晨,“毛尾”照例抓了一大把米将“巴白鸡”喂饱以后,没料到这只鸡竟欢无喜地地跳上了洗衣裳的石板上,忽闪着翅膀,硬起脖子打起鸣来。母鸡也会打鸣?纳闷间,这只“巴白鸡”一又兴冲冲地跑进鸡群,瞅准一只漂亮的小母鸡寻起欢来。遭了,整错了。这只“巴白鸡”竟然是一只公鸡!

 

      “不行,得赶快处理掉”。又一个赶场天,“毛尾”早早的把“巴白鸡”捉了,在两个翅膀上抹了些泥灰——好像是刚被公鸡踩了蛋似的,又找了一块鸡蛋大小的土豆,硬塞进鸡屁股,然后背到汉阳坝场上去卖。当买主问这只鸡怎么无精打采的时,他哄别人:你摸嘛,马上要下蛋了。买主果真从鸡屁股里伸进一根指头.摸着了那块硬硬的土豆时,便放放心心的掏钱成交了。

 


 
 

被毛狗叼过的仔鸡婆

 

      我和建设、建国下乡在悦来5大队5小队,三人一起开伙直到离开悦来。下乡伊始我们便各自掏钱买了只拳头大的小鸡,准备养大了下蛋。两个月后,三只小鸡都长成了仔鸡婆,特别是建设的那只小“巴白鸡”,脸儿一天天变红,还不时“咯,咯,咯”地唱起歌来,显然,这是一只漂亮的仔鸡婆,“唱歌”是母鸡快要下蛋的征侯,真盼着鸡们早日产蛋!

 

      某天出早工回来,我们三人正在厨房做饭,只听远处老乡在高喊:“偷鸡喽,毛狗(当地老乡称黄鼠狼为毛狗)偷知青的鸡喽”。我们一听,赶紧放下手中的活计,飞快的跑到屋后面,顺着苞谷地边一路往山上追,在一片灌木丛里,我和建国的两只鸡很快被找到,但已经被吓得惊恐万状,我们抱起它们时竟浑身发抖,而建设的那只仔鸡婆却不见了踪影、当我们垂头丧气地往回走时,建国突然发现有个草丛动了一下,仔细一看,正是“巴白鸡”的头在动,整只鸡被土和草埋在了一个小坑旦,只露出一只鸡头,看见主人来了,这只鸡使劲地张着嘴,却叫不出声来,可怜巴巴的望着我们。狡猾的黄鼠狼在情急中,竞把这只鸡掩藏起来,企图躲过危机后再行享用。

 

      建设心痛地把鸡抱回家,仔细检查,在这只鸡的背脊中间,有几个米粒大的小孔,这正是黄鼠狼留下的牙痕,我们赶紧找来“云南白药”往伤口上搽抹,然后用手绢细细的包扎好,希望它能躲过这一劫。

 

      下午收工回来,这只鸡已经奄奄一息,看来在劫难逃,我劝建设把它杀了算了,经他点头,我们三人迅速分工,建设烧水,我操刀,建国去地里摘海椒。一顿饭的工夫,这只花样年华的仔鸡婆就变成了一碗香喷喷的青椒鸡块,已经好多天没沾荤腥的我和建国大快朵颐,建设的筷子却在碗里拨弄来拨弄去,半天也夹不了一块,我知道:我们每夹一块鸡肉,建设的心头都扯心扯肝的痛!

 


 

 

钻灶自焚的“九斤黄”

 

      悦来四大队六小队的女知青小林喂了一只“九斤黄”母鸡,顾名思义,“九斤黄”个体肥大,全身黄色。小林喂这只“九斤黄”,除了平时捡蛋吃外,更主要是为了过年时捉回家去孝敬父母。

 

      一天早晨,小林起来准备出早王,但外面天还没亮,屋里更是黑咕隆咚的,于是便点燃柴火,准备先烧一瓶开水再去出工。她把柴灶烧旺,转身到水缸里舀水往锅里倒时,只听得“嘎、嘎、嘎”的连声惨叫,惊得小林连瓢带水扔进锅里。回过神来一看,原来是“九斤黄”看见火光,以为是天亮了,从鸡窝里蹿出来懵懵懂懂的钻进了灶孔,由于“九斤黄”个体太大,这只倒霉的母鸡钻进灶孔就退不出来了,拼命地在灶膛里扑腾,弄得满屋乌烟瘴气,等小林好不容易把它拉扯出来,这只鸡已经大面积烧伤!没办法,只好忍痛再给它一刀。好在锅里的水已烧热,正好烫鸡。

 

      这只九斤重的“九斤黄”,小林足足吃了好多天才吃完,直吃得她见了鸡肉就摇头。经这只肥鸡母一滋补,小林的体重陡然增加了两三斤.算来三斤鸡肉就大体变成了一斤体重,划算!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