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岁月

内蒙兵团的第一个春节

时间:2013-02-11 02:32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3002次
1970年底我们迎来了到兵团后的第一个春节,也是我们离家后在外过的第一个春节,一个大家庭的春节,一个让人终身难忘的春节。

       1970年底我们迎来了到兵团后的第一个春节,也是我们离家后在外过的第一个春节,一个大家庭的春节,一个让人终身难忘的春节。

 

       因为是第一个春节,团里、连里都非常重视,也怕战士们想家,就尽可能的把伙食搞好,搞的丰盛点,早早地就派人到千里之外的赤峰去采购年货。

 

       那时我们是15.6元的伙食标准,比野战军高出0.4元。粮食标准45斤,40%细粮。当时,工副连张建国任司务长,冀智任给养员。由他们负责炊事班伙食工作。与高副连长(现役军人),炊事班长及各班长共同制定每周食谱。确定之后由给养员冀智到林西,赤峰购买食谱中所需的蔬菜,调料等。说实话,我们连的伙食搞得还是非常不错的。

 

       大年三十,在我们老家天津是要吃丰盛的年饭,也可以叫团圆饭。当时的现役军人也都是驻天津部队的军人,连队的战士又是以天津人居多,所以,一切都依照我们家乡的习惯进行。那天,战士们列队早早地来到食堂,人齐了以后,炊事员开始上饭。只见一盘盘菜就像变戏法一样一个个端了出来,其丰盛程度是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看的大家目瞪口呆,每桌十几个菜,鸡鸭鱼肉样样俱全,可看连里为了这顿年饭可谓“煞费苦心”。

 

       当时我们国家还正处于困难时期,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是太高,就连天津这样一个大城市,人们的生活依旧是本着“节约闹革命”的水准来安排,过年的水准无非是熬鱼、炖肉、包饺子。要说是鸡鸭鱼肉样样都准备,一般家庭还是做不到的,给我的感觉那一桌子菜比在家还要丰盛。

 

       菜上齐了,连领导首先致新年贺词。说的什么,具体内容我早已记不太清,无非是祝大家新年快乐之类的话,但大家的注意力并不在此,早已经转移到那一桌子佳肴上,耳朵听着连领导的讲话,眼睛像雷达一样在饭桌上扫来扫去,连领导也早已看出大家的心思,好在讲话并太长,一声“会餐”开始,大家的筷子就朝着早已瞄好的目标而去。没有什么比一桌子丰盛的饭菜让人更高兴的了,毕竟“民以食为天”嘛,吃饱是基本,而吃好那就是享受了。战士们大吃、特吃,开怀大笑,我们互相举碗庆贺,庆贺我们兵团的第一个春节开心快乐!

 

        “每逢佳节倍思亲”,除夕夜是大家最不好过的一个晚上,想家是肯定的。连里把除夕饭安排在各个班里吃,而且每个班还破例发了一瓶白酒,包括女生班同样也得到了一瓶白酒,这是我们平生第一次品尝酒。

 

        我是和女生三班一起吃的除夕饭,三班班长是我的同学陈云,由于身高一米九几,我们都管她叫“大个”,而男生更形象地根据她的形体特征,给她起个绰号“大仙豪”(那时连里的男生闲来无事时依据女生的:外形、动作、长相、肤色、说话的声音等等,挨个给女生起外号),可看她是又高又瘦像个仙鹤。

 

       饭菜打到宿舍,我们在炕上铺块塑料布,大家围坐一起开怀畅饮,这一次都是女生,大家无所顾忌,平常滴酒不沾的我们也因为过年,又因为想家,打开了白酒盖,挨个都倒上了酒。酒是辣的,第一口呛得我们够呛,随后大家就放开了。我们入乡随俗,在大草原上,就要有点蒙古人的豪爽气派。

 

       借用我战友的一句话:“有兵团这碗老酒垫底,什么样的困难我们都能克服”!

 

       大家又喝又唱,好不热闹。喝着喝着,又唱起了一首,不知是谁编的,在战士中流传的思念家乡的歌,歌词大意是:

 

        我在这里不知多少年来思念着家乡,

        望了又望眼前只是一片茫茫的大草原,

        回首往事梦一辈,泪水就流成河,

        亲爱的妈妈您和儿一样日盼夜又想,

        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我可爱的故乡,

        静静的夜晚,冷冷的风儿,明月照四方。

 

        歌中充满了思乡之情,大家也已泪流满面,很快一瓶酒就见了底,喝的最多的是三班长陈云,她是一个性格外向的人,平时就爱说爱笑,所以她也最放得开,真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看到她那过度的兴奋,我们已经觉得她喝的差不多了,可是她执意再去要酒,后来又领来一瓶,就是这一瓶彻底地让她喝多了。其实,我知道她是想家,我们大家都想家,想念家乡的亲人。

      曾听说过“借酒浇愁愁更愁”可能就是这种心境吧。

 

       陈云喝多了在屋里就呆不住了,手里拿着半瓶酒到处乱窜,我们怎么拦都拦不住,看着她踉踉跄跄的走着,我们只好搀着她,喝多了也确实够闹得慌的。后来不知谁跟着她,反正后来闹到团部,团政治部主任为这事专门开会批评了我们,陈云也因此出了名。

 

       初一饺子初二面,一切都是按照家乡的习俗进行着。

 

        初一该吃饺子了,但在兵团包饺子是一件很麻烦的事,这么多人的饺子该怎么包、谁来包?最后决定:由炊事班把馅调好,各个班拿上家伙什到食堂领上馅和面,分到各班自己包,包好后,然后到炊事班去煮。这真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好办法,大家吃饺子大家包,哪个班包的快,哪个班就先煮先吃到嘴。

 

        于是各班拿盆领上馅,到班里,没有面板,把我们的箱子盖卸下来,反过来用,在那种环境下,为了生存,人们什么招都能想出来。包饺子对于女生是没什么问题的,在家的时候就都干过,手到擒来。而且,女生班的饺子包得质量还是蛮高的,不但饺子小巧、馅大、捏的还严实,煮出来不爱破,速度还快,所以,女生班基本是先吃到的饺子。

 

        男生班就不敢恭维了,大饺子、小饺子,皮厚的、皮薄的,总之是把馅包进去了,自食其力嘛,吃着也很香。


       初二的捞面给炊事班出了难题,活好的面擀了一半就擀不动了,冻上了。可看内蒙古的冬季有多冷,就是在室内气温也在零度以下,无怪乎我们炊事员的手上都有冻伤,手一伸出来就跟五根小红萝卜一样通红。真是辛苦他们了,全连几十口子人,吃顿捞面他们要受多少累,现在好想说一声“辛苦了!我们的炊事员”。


       春节不但可以喝酒,男生也名目张胆地吸烟了,不用再偷偷摸摸的了,但过了春节连里还是有禁令,所以,他们又都变成地下行动了。

 

       这就是我们在兵团过的第一个春节,一个热热闹闹、集体大家庭的春节,一个永远留在我记忆长河中的难以忘怀的春节。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