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岁月

陕北往事-到达(一)

时间:2012-02-18 07:17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3399次
朱学夫所著《陕北往事》一书,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发行。由于此书全面深入地回忆了当年他在那里的生活劳动往事,真实地再现了北京知青当年的情景,有很高的历史参考价值,因而受到了知青朋友们的热烈欢迎与赞誉。

      随着“起床、起床啦!”的吆喝声和刺眼的灯光,辗转反侧刚刚入睡的我一骨碌从草铺上翻身爬起,赶紧打包收拾行李,准备开路。外边黑沉沉的天,阴冷阴冷的,估么着也就四点多钟?院内十几辆蒙着帆布篷的军用“解放”卡车,马达轰鸣、车灯明晃晃地一字排开,车轮上挂着防滑链,解放军司机在灯影中进进出出地忙碌着。伙房那边灯火通明,鼓风机与人声发出巨大噪音(吃早饭与否或早饭吃的是啥,已记不得了,但按常理推断应是有早饭供应)。同学们按照车的编号依次将行李和自己都转移上车,等待中传来陕北“有雪未化,今儿可能走不成”的传言,又过了片刻,车终于动了。

 


 

      车队缓慢地北进在铜川无人的街道上,雪后湿漉漉的马路在昏暗的街灯下泛着青黄色的光,两天没得好睡的同学们偎依在行李上,随着车厢的摇晃渐入梦乡,众人实在太悃了!汽车一震慢了下来,随后又走走停停的,直至干脆停了下来。到哪儿了?挑开车帘,先透透气再说。
      这时天色渐明,黑色的柏油路不知何时变成土黄色的砂石路,车队临时停车在一狭长的川道中,生长着矮树和灌木的小山座座相联直到尽头,路的右手侧一条冰封的小溪弯延随路伸向远方,左侧半山上矮树、灌木丛生,山崖上垂挂着数米长的冰柱,公路两侧的残雪、荒草、矮树和灌木全都“灰头土脸”的,这是汽车扬起的黄土落下的功劳。随后车队终又开动了。

      “纸坊!”赫然两个大字出现在我的眼前,“即然‘纸坊’到了,那‘茶坊’也该不远了”。我暗自盘算着(其实「纸坊」才出铜川,离富县还远着哪)。转眼间汽车马达低吼拼尽全力开始上坡,回头望去,只见车队烟尘滚滚,遮天蔽日,蔚为壮观!

 


 

      “蓬!蓬!蓬!”有人用力拍着驾驶舱,副驾驶探身“干吗?”“报告!要解手,憋不住了!”“再等会!”,终于车队临时停车在一处两边都很陡的山脊上(后考证在宜君县‘哭泉’地段),“男生左边,女生右边,快!”解放军一声令下,憋急了的同学们慌忙各就其位,忙不跌的解决内急。这时天已大亮,一轮红日跃出地平,初升的阳光给我们和万物都投上了长长的侧影,站在宜君梁高高的山脊上,极目远眺,山河大地千山万壑或明或暗尽收眼底,出发时的阴霾情绪一扫,心情豁然开朗,新的生活就在眼前!

      车队稍事休息后(许多车的同学嫌车蓬太憋闷,执意把车蓬拆掉)重新出发。大家站在车厢中,刺骨的寒风裹携着车轮带起的尘土,无孔不入的迎面袭来,即防不胜防,也无处可躲。唯有把帽子、口罩、大衣等等、等等一切能防尘保暖的都包裹上身。

      车队驶进一座村镇,空气中迷漫着柴禾燃烧的气味,欢迎北京知青的横幅横跨公路,上面被散落的扬尘遮掩的癍癍点点,公路两旁土坯垒成的“厦子”、房舍连成一片,猪、狗、或走或卧地横行在路边,早起拾粪的黑衣老汉和几个揣着手、背书包的小孩,在路旁楞楞地呆看着过往的车队,转弯处,一上着门板的店铺门口挂着“宜君县哭泉XXX”的招牌。“哭泉!”这就是传说中“孟姜女”的“哭泉”吗?

      车轮卷起巨大的灰尘,远远望去车队仿佛一条弯延行进在崎岖山路上的“黄龙”。一座座地名各异,但人群、街道、窑洞、房舍等等-许多模样大体相同的村落,逐一出现在我们的眼前,瞬间又被抛在身后。

      车队开始下坡,急转弯使人感到晕旋与紧张,一个转弯之后,一座由翠柏环绕的山丘,与众不同地凸现在车的左前方,黄陵到了。全程半途已过,富县不远了!

      车队下山进入川道,绕过黄陵县城后,公路沿着一条小河(后知其就是著名的沮水)转向东北方,记得路旁一边有结冰的水塘和稻田,另一侧在一人多高的崖畔上,零散稀疏的茅草和酸枣枝在寒风中摇晃。车到“龙首”,再次停车休息,众人下车蜂拥奔进厕所方便。忽然这里的景色吸引了我;小河从一片白桦树林中穿过,阳光下的冰河面泛着金光,河边的景致不禁使我联想起臆想中的苏联歌曲场景……

      近午时,车队开进洛川县城,好像当天洛川逢集,黑、灰色的人群在暴土扬场的公路两旁只管自顾自的干着自己的营生,偶尔抬头望望远来的车队。

 


 


      汽车驶进洛川中学,一座由“干打垒”围墙环绕的北京知青临时接待站。记得停车除喝水、方便之外,当地也有烩菜和馍,但似乎是为更远途的同学们准备的。没蓬的卡车实在太脏、太冷,再次开车时,ZJP、CHP、ZZ、HYL、LLQ和我等一干人就随便爬上辆有蓬的卡车。

      车队颠簸行进在洛川塬,下一站该是“富县-茶坊”!塬上的景色完全不同于川道,更近似于平原,很快车队弯延曲折地走“之”字下山,前面“介子河”就是历史上的国、共分界线啦!

      通过两山间介子河桥后,车队随即调头向东走“之”再次爬坡上山,汽车挣扎着爬上交道塬,太阳暖洋洋地照辉着大地,天际边挂着朵朵浮云,果然“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

      “哥们,让让,我憋不住啦!”回头一看,高一的ASG正向后车厢移去,他一手扶着后车厢,一边企图探身车外,但车厢的左右摇摆和上下颠簸严重阻碍了他方便的可能,再加上他在众人的喝斥与激讽中惊慌失措,使他的正常操作更是难上加难。慌乱中,ASG不知从谁的行李中翻出只“钢精锅”,情急之下竟拿此作容器。随着“秽水”被从后厢泼出,一切又都归于平静。“各位,保密的干活,打枪地不要!”哈哈,众人各自一脸诡笑,“钢精锅”又物归原位。

      车队下坡进川,经过一座小石桥后,左转向西,“嘿!史家坪!”不知谁看到车外村子墙上的大字,直觉告诉我;茶坊快到了。

      “277”公里碑斜埋在公路左前方,车队临时停车,挑开车帘;远处黑色的山崖间一群灰白相间的“扑鸽”在翱翔,近处山崖上有“抓革命、促生产。川口队”的标语。到了,我们终于到了!这时约在当日午后一点至二点间。

      车队由沿着西/延公路从东边开进挂着欢迎横幅的茶坊镇,街道两旁站着数拾名手持标语小旗、胸戴巨大主席像章的小学生,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挥舞小旗、喊口号欢迎着我们的到来。非常显眼的是路南有座和东西走向的公路呈直角状的南北向的一长溜房子,两进口正上方分别写着“茶”和“坊”两个大字,合在一起就是“茶坊”;而下方分别是“男”和“女”。哎,闹了半天原来这是长途车站的厕所!

      随后我们被引到路北的茶坊粮站里,公社领导在这儿与知青见面并致欢迎词,仪式完毕后,我们分别被安排到镇上多处地点休息、洗脸,等待开饭、取行李及与接人的“乡党”们见面等(现在回想起来,深感延安当地对接待北京知青是下了功夫,尽了力的)。

      “嘿,这地方儿还他妈不错,哥们儿就住这儿了。”CHP一边抽着烟,一边很悠然地伸脚躺在铺着印有“茶坊旅社”四个红色小字的白色床铺上。

 


 

      “走!走!走!快!到对面公社大院吃饭,领行李!”有同学闯进院子里大声地招呼着。等我们来到大街上,只见公社大院门口,聚集着许多看热闹和接学生的“乡党”们,以及各式各样的车辆,记得其中至少有一辆马和骡子拉的大车,绝大多数都是由毛驴拉的架子车,而各村来接我们的“乡党”基本上都是身穿黑棉袄,腰束一条棕色线织的围巾,补丁单裤,自家缝制的线袜或无袜,脚上是自家做的方口黑布鞋或解放鞋,当“乡党”发现你在看他时,他就会腼腆的露牙向你一笑,算和你打过招呼。

      “娃儿,多吃些!以后就没得吃啦!”看热闹的人群中一位穿黑棉袄,纳鞋底的“老婆儿”对我们说。看着大盆的黑木耳、土豆饨肉的烩菜和白馍,长途颠簸的众人哪有胃口?高中同学毕竟比我们年纪大,经验老道,ZZh从行李中掏出只曾似相识的“钢精锅”,在众目睽睽之下,他老兄满满装了一锅,后来听说真的就带回村去受用,也不知味道如何?

      接我们的“乡党”找到我们后,热情地帮我们把行李绑上驴车,众同学相互告别后,背朝着西斜的夕阳,我村一行六人跟在驴车后,沿公路向东进村,从此开始了独闯天下的陕北插队生活。

      1969年1月21日是我告别北京,踏上改变我人生轨迹的转折点。

 


 

 

      作者简介:朱学夫在延安地区富县插队了四年多,后被推荐上了西北大学。毕业工作后在1979被调回北京自动化系统工程设计研究院,从担任技术员、设计组成员开始,历经多项包括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实践锻炼,1991年获得国家科技二等奖,1992年被评为高级工程师,同年由院长助理转任副院长;1994年出任当年成立的中美合资北京贝斯机电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至今。他对当年插队知青生活怀有深厚的情结,念念不忘那里的乡亲们。不仅自己捐资二十万为那里建了一座小学,还以北京贝斯机电工程有限公司的名义亲自参与了陕西省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在富县的“加压分流站项目”的自控总成建设,为促进延安地区的经济建设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朱学夫所著《陕北往事》一书,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发行。由于此书全面深入地回忆了当年他在那里的生活劳动往事,真实地再现了北京知青当年的情景,有很高的历史参考价值,因而受到了知青朋友们的热烈欢迎与赞誉。

 作者朱学夫(右)与北京知青网站长兼总编姜成武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