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杨子荣活捉“座山雕""真实内幕
1947年2月7日,在东北牡丹江的密林深处,战斗模范杨子荣活捉了土匪头子“座山雕”。
关于杨子荣活捉“座山雕”的故事,人们通过京剧《智取威虎山》、小说《林海雪原》以及同名影视剧,早已耳熟能详。那么,“座山雕”被活捉的真实经过又是怎样的呢?
“座山雕”本名张乐山,原籍山东,两岁时随堂兄来到牡丹江,15岁进山当了土匪,l8岁便坐上了土匪的头把交椅,土匪生涯长达半个多世纪,这帮土匪时常出没山林、抢掠百姓、杀害干部。面对这种情况,剿匪部队决定,由杨子荣带领5名侦察员,组成一支剿匪小分队,扮成土匪模样,进山搜寻“座山雕”的匪窝,并伺机剿灭。同时,派出部队跟踪配合。
1947年1月底,杨子荣一行6人接到命令后,立即出发,向牡丹江海林镇北部的密林深处开拔。他们在深山老林里一连转了好几天,才在一个叫蛤蟆塘的地方,找到一座工棚。工棚里住着十几个人,看样子像是伐木工人。杨子荣先用土匪的手势和黑话进行试探,意思是自己遇了难,走投无路,想请人帮忙牵线,投奔个山头。开始没人搭理他,后来一个工头搭了腔,答应带他们去个地方。他先从屋里拿出一把锯、一把斧子、一把铁锹和一个盛着半桶苞米面的小铁桶,交给杨子荣等人,然后,把他们带到20里外的一座工棚,交待几句话就走了。
杨子荣等人在工棚里一连等了两三天,也不见这个工头的人影儿,仅有的一点儿苞米面也吃完了,不免着急,担心情况有变。这时候,工头回来了,这回他把杨子荣一个人领到了附近的一个屯,并在屯长家里见了两个人。这俩人先用土匪黑话试探,见杨子荣对答如流,才亮出了真实身份。其中一位自称姓刘,是“座山雕”的副官,他表示同意引荐杨子荣等人上山入伙。两天后,两个土匪如约找到杨子荣等人住的工棚。杨子荣让战士把两个土匪给绑了,并假装解释说:现在还不知道是否真是自己人,只好先委屈一下,到了山上再说。土匪觉得到了山上自会见分晓,也没太在意,就领着杨子荣他们直奔“威虎山”。
“座山雕”确实狡猾,一路上设了三道哨卡,不论惊动了哪一道哨卡。土匪都能逃得无影无踪。杨子荣他们每过一道哨卡,都由两个土匪上前搭话,然后,杨子荣等人把放哨的土匪也一块绑了,一同押上山。放哨的土匪也觉得到了山上自会见分晓——毕竟都是自己人嘛。过了第三道哨卡不远,就到了“座山雕”的老巢,一座被当地人称做“马架房子”的木棚。
杨子荣命令三个战士在外面看好被绑的土匪,他带领另外两个战士冲进木棚,占据有利位置。杨子荣见到“座山雕”的时候,他还在睡觉。起来以后,杨子荣就用枪逼住了他,但是还不敢动他,因为“座山雕”身边有所谓“八大金刚”,都是惯匪,亡命之徒,拼起来自己可能要吃亏。于是杨子荣只说先前有个连长坏了义气,不该来缴自己的枪。“座山雕”说这是我们的错,不应该,现在该怎么办?杨子荣说,你和我去见我们老大,当面道个歉吧。“座山雕”纵横绿林几十年,在土匪中颇有威望,杨子荣化装得又像,所以他毫不起疑,就答应下来。于是,杨子荣和另一个侦察员就押着“座山雕”下山,“座山雕”为了表示诚意,连枪也没带。顺利把“座山雕”押下山后,他才发现等在下面的原来是解放军的剿匪部队,“座山雕”大惊,但是没有办法,只能哀叹自己“打了一辈子雁,让雁鹇了眼”。这次剿匪可谓大获全胜,没费一枪一弹,就把土匪的老窝端了个底儿朝天。
杨子荣活捉“座山雕”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海林镇,当地老百姓无不欢欣鼓舞,奔走相告。《东北日报》以《战斗模范杨子荣等活捉匪酋座山雕》为题,进行了报道,称这次剿匪战斗“以少胜多创造范例”。团里也召开庆功大会,给杨子荣记功,给其他战士也分别记了功。
值得一提的是,活捉“座山雕”以后不久,杨子荣就在执行任务时不幸中弹牺牲。当时团里的副政委曲波,为失去这样一位战友感到万分悲痛。后来曲波怀着满腔深情,以杨子荣等人的英雄事迹为原形,写下了长篇小说《林海雪原》。
《都市翻阅日历》 文/罗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