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后的“赤脚医生""
赤脚医生是中国卫生史上的一个特殊产物,即乡村中没有纳入国家编制的非正式医生。他们掌握有一些卫生知识,可以治疗常见病。没固定薪金,许多人要赤着脚,荷锄扶犁耕地种田,赤脚医生名称由此而来。
区成洪这辈子都生活在海寿岛上。这是西江江心的一个小岛,归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管辖,不到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800多人,和外界的交通全靠轮渡。2006年63岁的他是岛上仅有的3名乡村医生之一,从1968年开始。一干就是38年。
“当年我们都叫做‘赤脚医生’,不但给人看病,农忙时还要干活……”提起当年,他陷入了沉思。“其实,现在我一边养鱼一边给人看病,还是赤脚医生。”他笑笑说。
1968年三四月间,当时的南海县,区成洪所在的海寿大队分到指标,要落实三个赤脚医生。当时他25岁,是岛上少有的中学生,参加工作已经九年。在接下来的两年多时间里,区成洪先后在九江医院和南海县卫校培训学习。1971年。区成洪回到了海寿岛,正式开始了边生产边给人治病的生涯。他的工资由大队发,刚开始28元一个月,后来到了30元。“那时100斤米才14元2角,一般村民赚工分一个月也不到20元,我的工资是很高的。”
1987年,经过培训,区成洪拿到了“乡村医生资格证”和“上岗证”。他与人合伙承包了医疗站,每年交l800元给大队,经营全部由自己来做。渐渐地,再也没有人叫他
“赤脚医生”了。
不多会儿,有人来请出诊。区成洪背起用过20多年的药箱,来到病人家中。给病人打了一支镇痛剂后,他一句话没说走了出来。“前段时间他来找过我,说是肠胃病,我看
了一下让他去大医院检查,结果已经是癌症晚期了……”
区成洪在路边的餐馆刚吃了几口饭,听说又有人来看病了,便匆忙赶回诊所。来了好几位病人,空荡的诊所一下有些拥挤了。区成洪不紧不慢地把脉、同诊、配药,然后收钱,每人基本三四元。“岛上的平均收入很低。”区成洪说:“如果去镇上医院看,一个感冒得几十上百元。我尽量少收钱,一般不超过5元。”
前一段日子,镇医院建议超过60岁的村医退休,并一次支付给3000元,结果没一个人选择退休。区成洪表示:“不是不想退。退了以后没了经济来源,怎么生活?”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有l00多万赤脚医生,这些人现在大部分都在60岁左右,相当一部分现在仍是乡村医生。区成洪说,当地的乡村医生里面,甚至还有干到70岁的。他们正面临着同一个艰难的选择:如果退休,就没有了任何经济来源。
为了退休后的考虑,区成洪从2002年开始与人合伙搞起了网箱养鱼。他白天照看自己的网箱,晚上回诊所值班。区成洪开始憧憬,“我有三个网箱,如果一切顺利,2010年我就退休。”
《南方周末》 文/何 亮
06-1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