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纵横

陈石林与毛泽东的四幅标准像

时间:2006-12-12 12:58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964次
 
               陈石林与毛泽东的四幅标准像
 
           建国以来,我国共发布了四幅毛主席标准像,现在天安门上悬挂的就是第四幅。这四幅标准像从选片、修整、制作到审验均出自一代暗房“宗师”陈石林之手。
  
                                            (一)
        
           1950年初,毛泽东访问苏联时,美国有一家报纸刊登了毛泽东与斯大林的照片。报纸用的是毛泽东在陕北时期头戴八角帽的那一幅,与身着华丽元帅服的斯大林照片一比,反差很强烈。时任中央新闻总署副署长兼新闻摄影局局长的萨空了建议为毛主席拍摄一张正式标准像。得到批准后,摄影局派了四位记者前往拍摄。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拍出的标准像不理想。在左右为难之际,在中央新闻总署摄影局担任技术组组长的陈石林进入了领导的视野。萨空了请他从毛主席新闻、合影及大量工作照资料中找出一张照片,通过暗室后期加工,制作出一张标准像。
        天降大任,陈石林意气风发,他一头钻进资料堆里,一张张遴选,一个个端详,经过反复比较,他终于选定了一张毛主席半侧面照片。
        这张照片是1950年9月毛泽东与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的合影。陈石林将照片中毛泽东单人像从第三个纽扣起单独剪下来放大,为了改变背景布幕影调太深,在放大时,选用了不同反差的相纸,采用遮挡技法,制出了十多张不同反差和深浅的12英寸照片。接着,对这张照片又进行了面部、头部等处的加工修整,并将背景的人头修去,再翻摄成底片,放大成照片。熟练的技法,让他用两天时间就把毛泽东标准像制作了出来。毛泽东本人也非常满意。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这张标准像印制发行了2000多万张,传遍了40多个国家。直至2000年,我国发行的新版百元面值的人民币和新版20元面值人民币上的毛泽东头像,也是依照这张标准像印制的。
        从此,陈石林的超凡技艺得到了广泛认可。转过年,上级又要求他制作一张正面毛泽东标准像,要求更高了。陈石林翻遍了照片资料,最后万里挑一,从毛泽东与某团体合影的卷片中选定了一张。但这是用老式摇头转镜相机拍摄的,用的也是美制黑白航空卷片,反差较大,画面上暗部层次表现很差。陈石林就将头像单独剪裁放大l2英寸,用锋利的刮刀将膜面上的黑色影像一点点刮去,修成白色背景以烘托面部形象。一口气刮完,纸基丝毫未伤,手感之好,技艺之妙令人叹为观止。
        这张正面标准像端正可敬、和蔼可亲,也受到领导的赞许,当时《毛泽东选集》内封页就采用了这张像。不过,精益求精的陈石林仍感到美中不足,面部的光与衣服上的光不甚一致,头发修得过于整齐——陈石林自曝不足、谦虚的精神令人敬佩。
   
                                      (二)
   
         国庆十周年前夕,中央有关部门决定拍摄、制作第三幅毛泽东标准像。记者为毛主席拍摄了一张半侧画像,这张底片有较高的清晰度,但由于灯光不柔和,面部光影不规则,没有润泽的光线效果。北京市照相馆的高级技师们先进行了加工修整。经翻版后缩小成八英寸照片,因翻版底片对中灰影调损失较多,影响了皮肤质感的表现。领导请陈石林加工,他用反转显影复制底片的方法,并使用黑灰水色,在复制底片上加工修整,对面部的光斑、条纹用黑灰水色涂淡、涂匀。用修整后的复制底片放出的照片看不出修整痕迹,经毛主席本人审阅,陈石林加工修整的这一幅被公布。从1960年到l966年,天安门上悬挂的毛泽东巨幅画像就是以此为摹本绘制的。    、
        到了l964年,人民群众对领袖的崇拜逐渐升温,有人对第三版毛主席标准像提出了质疑:为什么只露出一只耳朵?左眼珠偏上,给人一种偏听偏信的错觉。因此,上级决定
制作一幅显露双耳的正面标准像。囿于当时的摄影条件,记者只拍摄了一英寸的照片,照片上的毛泽东眼轮匝和嘴角影调很深,眼神无光显得苍老,衣领不整齐,背景影调不均匀。面对这样的照片,陈石林深感责任重大。他采用已经掌握的“透正拷负”底片的全套工艺技术,把自己关在制作室里一个多星期埋头苦干,终于制作出来了这幅黑白鲜明,层次丰富、质感强的第四版毛泽东标准像。l998年,李讷见到陈石林还高兴地提起:第四幅标准像太好了,他老人家很喜欢。
   
                                     (三)
   
         “文革”前,中央规定毛主席像由新华社统一制作,陈石林出任新华社摄影部技术组和翻修组组长。“文革”开始后,他仍是领袖照片工作组组长,负责领袖照片在全国的生产印刷。各地在正式大量印制前,都要将样片返回新华社,经陈石林逐一审验后才能生产。多年来,各地印制毛主席像数量巨大,而从未出现过事故,可见陈石林把关之严。
        不过,在动乱年代,陈石林也遇过一次“险情”。有一天,几百名红卫兵小将突然包围了新华社,要陈石林交待“罪行”。原来,一张毛主席接见红卫兵的照片中,有人“看出”毛主席上衣口袋上隐约有刘少奇的影子。陈石林从容自若,先在桌子旁坐下来,听完了红卫兵的指责,然后他义正辞严地说:“我怎么看不出来?”他拍着胸脯大声说:“我也是工人阶级出身,对毛主席的感情比你们深。我们经过努力刚使毛主席接见红卫兵的照片与大家见面,竟有人说这样的话,是何居心!”说到这儿,老陈怒火中烧“啪”地一拍桌子,站了起来:“这个人是谁?我们一定要把他揪出来!”再看这些稚气未脱的红卫兵,刚才还盛气凌人,现在已是六神无主。突然有一个人坚持不住,扭身就跑,几百人像退潮一样“哗”地逃出了院子。
         陈石林笑着对记者说:“那个年月,左得厉害,所以必须用‘左’的东西来回击。”
 
 
                                          (四)
 
        在陈石林几十年的“修整”生涯中,所做出的贡献绝不仅仅是四幅标准像,建国以来公开发表的毛泽东各个时期的照片许多都是他制作的。著名的青少年时代毛泽东照片是陈石林从一张受了潮、褪了色的家庭合影中抢救出来的。头戴八角帽的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毛泽东、视察人民公社的毛泽东等大家熟悉的照片均是他的杰作。l995年,他将自己收藏的拍摄照片在中国万博文化城展出一年,获得了几十万观众的好评。
   
                         《北京晚报》  傅 力 文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