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潮三看”有四景 取长补短方可胜
古人云:慎思明辩,知己者明。阅《中国食品报》社马峥先生所撰《我国报业媒体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一文,感触颇深。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报业媒体的迅猛发展和所取得的巨大成绩是世人有目可睹的。仅以报纸数量递增数字为例:据统计1983年全国公开出版的有正式刊号的报纸为792种;到1992年,就翻了一倍还多,达到1666种;到了1999年,全国共出版报纸达2038种,平均期印数18632万份,总印数为318亿份,折合用纸146万吨之多。而以报纸广告收入统计数字为例,1983年仅为0.73亿元;1992年,就急剧上升到16.18亿元;而到了2000年,更是突飞猛进地达到了135亿元。这两组简单的数字,生动而又鲜明地反映了我国报业媒体迅速发展的实际情况。
但是,正如马峥先生在文中所深刻指出的那样:在前进和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报纸媒体业的产业化水平仍比较低,市场竟争能力不足”,尤其是某些“报纸、杂志等媒体的刊号虽然是全国的,但由于受到新闻采集、人力财力等多方面的制约”,致使“发行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域性”,从而使其不能在全国的每个地方及其某些特定的产业与行业中充分发挥报纸的宣传指导作用。同时,马峥先生根据自己多年来从事报纸新闻业积累的极其丰富的经验、知识和大量翔实的资料,更为一针见血地指出,除了如“我国报纸媒体业规模较小,条块分割问题严重,多元化经营能力不高”等一系列问题之外,还应看到,随着我国“加入WTO后,既将面临来自国外更为强大的竟争对手”。因此,必须应该马上采取相应的、更为实际有效的、力度更大的改革措施。
因此,马峥先生提出了一些颇具高屋建瓴的改革思路。他认为,“集团化是我国媒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仅仅通过媒体经营单位自身的企业化改革与内部挖潜,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只有通过集团化发展,实现规模的不断扩大”,“在行业内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消除各地为政、互不相通的局面”,“在市场化改革和企业化运作的基础上”,充分“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才能使我国的报纸媒体业真正与国际接轨,并真正稳健良性地发展。
由此,我想起我国著名的、同时也堪称世界一大自然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每当江潮来临,数米高的潮水澎湃汹涌、势不可挡,形成一线横江、涛山喷雪的“一线潮”的奇观;更令人惊叹叫绝的是,此潮到八堡后,又形成呈双龙相扑、天崩地裂般的“碰头潮”;然此潮又似意犹未尽,在老盐仓上演出了更加让人称羡不已的似蛟龙脱锁、怒吼回首般的“回头潮” 。除此之外,更令古今诗人为之倾心的,还有在月影银涛下,似十万奇军突然拍马杀出、壮观更烈的“半夜潮”的极度赏心悦目的观赏。这,也正是古往今来,钱塘江大潮的“一潮三看赏四景”,令人荡气回肠、向往不已的巨大魁力所在。
由此,我又想到,这二十多年来,我国各方面澎渤发展的改革开放事业,不也正像这“天天可观潮,月月有大潮,年年有高潮”、令人兴奋不已的钱塘江大潮的气势和壮景奇观吗?!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与完善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相互砥砾的过程。但时不我待,必须心如明镜,成竹在胸,方能“风景这边独好”。这,就是我读完马峥先生这篇文章后的感想。
姜成武
2002年10月6日于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