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人晚上不敢出门,只能靠单调的麻将来排遣寂寞。■摄影/刘可
■俄罗斯再度重拳打击“灰色清关” ■涉及华商货物可能高达70亿美元 ■中国官方希望俄妥善处理问题货物
俄罗斯掀起了打击“灰色清关”的新一轮战役。6月29日,莫斯科政府以整顿走私货品为名,宣布暂时关闭最大的中国货市场切尔基佐夫斯基集装箱大市场(中国人叫“一只蚂蚁”市场),这是继近日宣布将集中销毁于去年9月11日查扣的价值20亿美元的中国货后,莫斯科市政府又一重大行动。“一只蚂蚁”市场是在俄华商最为集中的“淘金地”,其中有8万华商价值可能高达数十亿美元的货物。中国外交部和商务部6月30日均回应说,希望俄方妥善处理中国商人被扣货物,同时亦敦促在俄中国企业和商人合法经营,避免受损。 ■“一只蚂蚁”市场被关 牵动8万华商神经 半年间,来自哈尔滨的商人刘延丽的白发多了很多。6月29日,莫斯科暂时关闭“一只蚂蚁”市场的消息让她倍感不安。在俄罗斯闯荡了十余年,她不知道,如果“一只蚂蚁”没有了,未来怎么办,这里的数万华商怎么办。 “一只蚂蚁”是中国人对切尔基佐夫斯基集装箱大市场的叫法。它位于莫斯科市东北部,是服装鞋帽等生活用品的批发集散地,被称为“欧洲最大的外国人批发市场”。市场所在地的俄语名是“伊兹马伊洛沃”,中国人按谐音叫为“一只蚂蚁”。这里是莫斯科华商最集中的地方,据称有七八万人,中国货占据了市场98%的份额。 让刘延丽担心的还有去年被扣的货物。不久前,俄罗斯政府宣布将集中销毁价值20亿美元的中国“走私”商品。这其中,有刘延丽的12个货柜,价值超过200万美元。“我已经负债累累,欠厂家的钱还不上,厂家也被拖垮了。我跟儿子说,你自己好好生活,妈妈回不了国了。” 2008年9月11日,被华商称为莫斯科版的“9·11”。这天傍晚,俄总检察院突然对“一只蚂蚁”采取了强制行动,查封了近万个仓库。随后的几天里,6000个集装箱被扣,涉及近3万华商和国内2000多家企业,价值约20亿美元,是近年来俄华商受损最严重的事件。刘延丽当时就在自家的仓库旁,眼看着货物被扣。“那都是刚到的棉鞋,我简直都晕了。” 刘延丽本以为,交些罚款,就能找回货物。但日子一天天过去,希望越来越渺茫,她发现,这次俄方的态度比以往都坚决。这个月以来,先是俄罗斯总理普京强调要有效打击走私活动,特别提到查获的20亿美元“走私货”。随后,俄总检察长柴卡表示,没收于“一只蚂蚁”的“走私货”产品不合格,将被销毁。25日,俄检察院侦查委员会主席巴斯特雷金称该市场是“国中国”,应当被一劳永逸地取缔。曾经热闹非凡的市场,现在近乎萧条。据估计,华商在市场内至少还有价值50亿美元的货物,如果市场被取缔,这些货物也难以保全。刘延丽说,大家无事可做,“精神都有些不太正常”,偶尔聚在一起,也是互相倒苦水。“手机上有国内打来的电话都不敢接,怕是追债的。” ■“灰色清关”成因复杂 俄官方定性为“走私” 整个事件中,俄方一直用“走私”来定性查封的货品。俄方说,货物来路不明,“没有报关单和税单”,是“走私商品”。在刘延丽看来,这样说多少有失公允。“厂家从中国发货,没有相关手续和单据是不能出关的。俄罗斯海关也让货物过了关,但怎么到了我们手里,就成了走私物品呢?” 俄罗斯中国台州商会会长俞圣联告诉记者,很多被扣的华商货物都是通过“灰色清关”进入的俄罗斯。所谓“灰色清关”,是指通过“清关公司”办理进关手续。只要给公司缴纳一笔费用,不用和海关打任何交道,“清关公司”就会把所有俄罗斯海关报关手续办好。
■货物被没收十分常见 华商倾家荡产屡见不鲜 华商货物经受“灰色清关”之痛由来已久。俄罗斯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主席温锦华告诉记者,从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几乎每年都有华商的货物在莫斯科被封箱、查扣,甚至有人因为压力过大而走上绝路。 1998年,莫斯科经营皮货的中国商城“兵营”和“东扩”被封查,许多中国商家通过“包机包税”方式运入俄罗斯的皮货,因为没有货物通关证明,被作为无主财产没收。2004年,俄罗斯内务部侦查委员会警察突查莫斯科南部的“艾米拉”大市场,千万美元华商货物被查抄。2005年7月,莫斯科市中心“39仓库”的中国鞋被扣,后经过多方努力,华商在交付“罚金”后取回货物。而在华商看来比较“安全”的“一只蚂蚁”市场,也在去年遭遇了“9·11”事件。 “在莫斯科做生意,总是提心吊胆的。”刘延丽说,每次从国内到俄罗斯,一下飞机,脑子里的弦就绷起来,在街上看到警察就害怕。据莫斯科的华商介绍,货物被查封没收的情况十分常见。有时,商人们私下里给警察“塞”几万美元,货柜又会回到自己手里;有时,货物被没收后,可能就被变卖,因此破产、倾家荡产的人屡见不鲜。 “很多人货物被扣后,都不会告诉别人,哪怕是隔壁摊位上的好朋友也不会告诉。”俄罗斯中国台州商会会长俞圣联说,部分华商担心国内知道出了情况就不会再发货过来,朋友也不肯借钱给自己,只能硬着头皮撑着。“看起来市场上很热闹,每天都有很多货柜发来,但一不小心,就会被灰色清关撞了腰。” 温锦华说,在俄罗斯的华商流动性很强。有人听到别人赚了钱,就盲目地从国内过来,他们本身的综合素质并不高,缺乏长远眼光,急于求成。遇到问题,就用原始的办法拿钱疏通。“灰色清关可以说是和腐败联系在一起的。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得到过政府的默许,但它毕竟是不正规的。” ■背后复杂利益纷争 华商利润小成牺牲品 《中国青年报》驻俄罗斯首席记者关健斌说,“灰色清关”已成为俄罗斯一些商人避税和部分官员腐败的温床。在“灰色清关”这张看不见的大网中,华商是利润率最小、风险性最大的一环,而海关中的“蛀虫”和所谓的“清关公司”则坐在办公室里数钱。 对于俄罗斯海关的腐败,总理普京表示不满。6月初的政府会议上,他说:“为什么前两年我当总统时几乎把海关的领导层都换了,现在走私的各种渠道依然畅通、依然照常运行?”除了海关官员,部分本应维护法律尊严的俄罗斯警察,也打着“整顿走私品”的旗号,向华商索取“开箱费”。“这和海关那些人如出一辙,想增加额外收入,就到华商库房去。”俞圣联说。
“一只蚂蚁”里的商铺是用旧集装箱改造而成的,俞圣联说:“按照面积算的话,这里的租金比美国华尔街的还高”。哈尔滨商人刘延丽告诉记者,一个摊位的月租金加上管理费要8000到9000美元,如果是新来的人想租摊位,还要一次性拿出十几万。 正是因为这样,俄罗斯检察院侦查委员会主席巴斯特雷金把“一只蚂蚁”称为“丑陋的大市场”,他说那里“有自己的警察、自己的海关、自己的法院、自己的检察院”,是“国中之国”。 ■俄罗斯重拳出击 华商渴望“正常通关” “灰色清关”不仅使俄罗斯国家税收大量流失,也困扰着俄罗斯和别国贸易关系的正常发展。近年来,俄罗斯多次表示要整治这个问题,但却“雷声大、雨点小”。而这一次,在很多人看来,俄罗斯政府是动真格的了。 6月1日,普京亲自主持政府主席团会议,强调要打击走私活动。普京说:“打击走私活动的工作似乎在进行,但是收效甚微。走私的结果就是坐牢,可又有谁坐牢了?”在普京的“问责”下,政府先拿“一只蚂蚁”市场开刀。 据俄新社报道,6月上旬,俄检察院调查委员会宣布对从该市场没收的货物展开刑事调查,3名海关官员因此被捕。26日,“一只蚂蚁”市场内一家银行行长被判滥用职权罪。29日,传出伊斯梅洛夫的兄弟、莫斯科北部行政区区长将被解职的消息。此外,“一只蚂蚁”市场被要求暂停营业,在一个月内彻底杜绝走私品。据最新消息,昨天通往市场周围的道路已经被封闭,商人们被禁止进入市场。 刘延丽很清楚,市场被关闭是早晚的事,在这场打击“灰色清关”的战斗中,她可能要赔上所有家当。但她还是很坚定地说,“我支持取缔灰色清关,强烈要求实行正规清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不正之风。 当地侨领:告别“倒爷”经济,华商须有“新思维” “还用20年前的方式来俄罗斯做生意,肯定不行。”温锦华是上世纪90年代初到的俄罗斯。他是莫斯科人民宾馆的总经理,也是当地著名的侨领。在他看来,俄罗斯的经济在迅速发展,再用过去“倒爷”式的落后市场经营模式,显然无法淘到金。而真正聪明的商人,会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 ■选择一:正规清关 今年48岁的俞圣联是9年前到的莫斯科。最初,他也在“一只蚂蚁”里销售过服装和体育用品。几次“灰色清关”的风潮后,他下决心探索正规的经营方式。2002年初,他注册了一家汽配件贸易公司,完全采取正规清关。
和俞圣联类似,温锦华初到俄罗斯时也做过小商品贸易。曾在欧洲留学的他很快意识到,当时的俄罗斯正处在特殊时期,用不规范的方式做生意,无法长久。于是,他放弃了批发零售贸易,转向经营实体,在1993年办起了莫斯科人民宾馆。中俄两国交往密切,往来的中国商人和各类团组繁多,温锦华正是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在提供住宿时,还不断完善导游、翻译等配套功能。几年后,他又开设了长城饭店。 温锦华的宾馆饭店证照齐全,一直按章纳税。在遇到有人故意刁难时,他可以用法律捍卫自己的利益。“不同的时期,俄罗斯有不同的特点,要遵守法律,遵守它市场的游戏规则。” ■选择三:建立加工厂 “可以通过境外建厂的方式,合理避税。”《中国青年报》驻俄罗斯首席记者关健斌表示,中国企业在俄罗斯建加工厂,可以规避俄罗斯对进口成品收取的高关税。“绥芬河市、东宁县已有数十家企业率先走出去,在俄远东地区开办工厂,实行本土化生产、经营,把来自国内的半成品制作成成品,供不应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显著。”关健斌说。 ■选择四:搭建贸易平台 俄罗斯是温州鞋出口的第二大市场。过去通过“灰色清关”进入俄市场,温州企业损失巨大。据媒体报道,今年4月,由温州市政府引导、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牵头,成立了以4家温州企业为主的投资1000万元的对俄贸易平台,在俄罗斯注册成立了报关公司和销售公司,招聘了律师、会计等专业人员。 这个平台上,不仅有温州企业,还有一家俄罗斯集团,不仅业务能力有保障,在俄罗斯也有广泛的人脉,为温州鞋“清清白白”打入俄罗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中国商务部:希望俄方妥善处理中国商人被扣货物 新华社北京6月30日电(记者 雷敏)近期,媒体报道俄罗斯官方以存在有害物质为由,销毁了一批被扣的中国商品。商务部欧洲司有关负责人6月30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俄方有关部门秉公执法,从维护双边友好关系大局出发,妥善处理被扣货物,维护中国企业和商人的合法权益。 这位负责人说,去年9月发生俄警查抄莫斯科集装箱大市场事件,被扣华商货物金额巨大,涉及国内众多企业,中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及时与俄政府和司法机关进行了多轮积极交涉。关于中俄贸易中的“灰色清关”问题,有其复杂历史成因。中方主张通过加强双方合作,共同规范贸易秩序。 这位负责人同时指出,希望中国企业和商人遵守俄罗斯法律法规,依法开展经营活动,避免遭受损失。 四问“灰色清关” ■为何多年来难以取缔?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李建民说,“灰色清关”是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从民间贸易开始的。当时俄罗斯缺乏日用品,为简化海关手续,俄罗斯海关委员会允许“清关”公司为货主代办进口业务和收取税款等服务。这种服务有“包机包税”、“包车包税”或“包柜包税”等形式,对华商来说,进口手续便利,货物入关速度也比较快。 李建民说,“灰色清关”之所以存在多年,首先是因为市场有需求,其次是俄罗斯国内围绕灰色清关,产生了不同的利益集团,从中得到实际利益。 ■俄罗斯政府为何现在重拳出击?
第二,受金融危机冲击,俄罗斯希望借此达到“一石二鸟”的效果。在打击走私的同时,也扶植自己的轻工业。目前关闭的大市场经营的商品主要是服装鞋帽、小家电等轻工产品。普京在1日的轻工业会议上明确表示,要打击走私,加大对本国轻工业企业的投资。 ■华商为何依赖“灰色清关”? 俄罗斯台州商会会长俞圣联说,不少华商不了解俄罗斯海关的情况,再加上语言不通,不知道如何走正规清关之路。“而且,灰色清关的费用还是会比正规清关低一点点。”俞圣联说,虽然两者相差只有两三万美元,但服装鞋帽等产品利润低,一个货柜的利润就只有这么多。“走正规清关,如果有海关人员故意刁难,时间上要拖很久才能入关,所以很多人铤而走险。” ■如何打击中俄“灰色清关”? “这需要两国加强合作力度。”《中国青年报》驻俄罗斯首席记者关健斌说,“灰色清关”是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现象。中俄两国政府在2004年就成立了“中俄政府规范贸易秩序工作分委会”,规范中俄两国贸易秩序工作。 今年6月,两国海关签署设立中俄海关合作分委会的协议,建立了规范两国贸易秩序合作的长效机制,努力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为打击和消除“灰色清关”的违法现象创造有利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