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话题 > 全球视野

点点滴滴说不丹

时间:2007-04-09 01:29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387次

 

 

全国只有一个机场 很多家庭摆着佛龛

 

点点滴滴说不丹

记者 吴迎春

  在方都村,墙壁上画有生殖崇拜的房子。
  不丹村民拾柴下山。吴迎春摄
      有人问记者,访问不丹最深的印象是什么?答曰,天然美。蓝天、白云、雪山、森林,城镇的整洁宁静,乡村的田园风光,再加上善良朴实的不丹人……在这个佛教国度观光行游,真使人有超凡脱俗的感觉。

  垃圾桶里没垃圾

      不丹全国只有一个机场,没有铁路,森林覆盖率达72%。不丹林木品种多,品位高,木材蓄积量约6.7亿立方米,但不丹没有滥伐现象,而是适度科学合理开发。山民砍一株树需要特别许可,国有林区伐木必须经过严格审批。在首都廷布附近的三界冈,我们碰到一名叫干金的中学生。他告诉我们,其父正在山里砍树。他们家有亲人亡故,政府准许砍一棵树做经幡竖杆,另外,还可以砍一些枯枝用于火葬。不丹政府还规定每年6月2日为全国植树日,要求所有公民都参加植树,绿化祖国。

      不丹百姓的环保意识很强。小事最能说明问题,走在不丹西部重镇帕罗干净的街道上,记者要扔废纸,在一家商店门前找到一个垃圾桶,从垃圾桶进口朝里看时发现非常干净,桶中竟然没什么垃圾,记者在不丹的另外几处都发现了类似的情况。垃圾桶的“容貌”也折射出该国公民的环保意识。

  嚼叶子能抗寒

      给我们开车的司机叫吉勒格林,是一个20多岁的不丹小伙子,他每天都身着被称为“果”的传统灰色过膝长袍,脚穿皮鞋,双腿套上长筒袜。时值冬季,记者穿着羽绒服,而吉勒格林仅靠此无棉絮的夹衣御寒,是因为小伙年轻体壮或有其他法门抗寒吗?

      同行几天,记者发现吉勒格林空闲时从胸前衣袋中不时拿出一种绿色植物,放到嘴里咀嚼,记者问他吃的是什么?他说,“贝利!”“充饥的食物?”他摇摇头,说,“可以发热,使人保暖”。他的回答解决了记者最近心中的存疑,于是记者兴趣十足地刨根问底。

      据介绍,贝利生长在不丹南部,是一种藤蔓植物的叶子,用它包着“多马”(当地一种植物)吃,这种混合的汁液有发热提神的功效,可连渣滓一起吞食。记者当时要求品尝,吉勒格林双手一摊:吃完了。不过,商店有卖的,4片一包,5个努(不丹币,与印度卢比等值,5卢比约合人民币1元)。因忙于采访,记者最终还是没能尝到贝利,留下了点遗憾。

  房子外墙上画着生殖崇拜

      访问印度时,记者曾见到石制的男性生殖器被供奉在神圣的庙堂之中,年轻夫妇前往膜拜,女性用手触摸以求多子多福。在不丹也有类似习俗。在不丹西部帕罗镇附近的方都村,彩绘的男性生殖器在墙壁上、大门上举目可见,并且图案各有特点。村子高地一幢房子的墙壁上,用写实的手法描绘了从男性生殖器中出来的一串串精虫,旁边则绘有女性的生殖系统,以及精虫进入的情形。

      记者采访了方都村一名年轻的村姑,20多岁,未婚,上过职业学校,能讲较流利的英文。问她将男性生殖器画在墙壁上是什么意思时,她落落大方做了回答:“男性生殖器可以传宗接代,是阳刚有力的象征,可保护我们村和村民免遭不幸。”

      原以为只是农村盛行此习俗,在首都廷布国家邮政局,记者在购买邮票时,发现明信片上也绘有男性生殖器,非常醒目。看来,生殖崇拜在不丹不仅是一种习俗,而且成为一种文化。

  一天数次膜拜

      佛教是不丹的国教,75%的不丹人信奉佛教,25%的人信印度教。很多人家中都摆着佛龛。

      记者驱车来到首都廷布附近的多迪那村,采访了一个名叫丹丁的村民。他属于这个国家占人口比率3%—4%的穷人。他住在矮小的房子里,共约12平方米左右。记者低头穿过房门进入里间,里面非常拥挤,一张床铺抵住两面墙壁。虽然房间小,但佛龛占据了屋子最显眼的位置,佛龛上铺着黄色的台布,金色的佛像置于其上,酥油灯长期点亮,这是房间里最神圣、气派的地方。丹丁早晚一天数次膜拜,非常虔诚。

 
     《环球时报》 ( 2007-04-05 第09版 )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