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话题 > 全球视野

在莫斯科成中产阶级很难

时间:2006-12-17 04:12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752次

 

 

20岁开始创业 50岁还清贷款

 

在莫斯科成中产阶级很难

《环球时报》驻俄罗斯特约记者 李文南 特约记者 粟瑞雪

            在莫斯科,成为一名“中产阶级”是很多人的梦想,然而,要实现这样的梦想,付出的代价却可能很高:拼命工作一辈子、省吃俭用还贷款。

          两个中产阶级的“模拟图”

          在莫斯科这样一个平均月工资已超过1000美元的城市里,有辆1万美元左右的车,买套50平方米的房子,在郊外有个别墅(其实不过是个小木屋而已),再养1个孩子,这就是大多数莫斯科人心目中的中产阶级生活。然而,莫斯科芸芸众生中,只有1%的幸运儿能在这座“全球物价第一”的城市里实现这一听起来还不算奢侈的梦想。

          近日,俄罗斯《独立报》发表的一篇文章为莫斯科本地人和外地人勾勒了两幅典型的中产阶级奋斗路线图。虽然文中人物是虚拟的,但奋斗的艰辛却是真实的。

         《独立报》首先模拟了一个23岁刚毕业的莫斯科本地大学生。他刚开始的月薪是300美元,与父母同住无需租房。25岁时,他开始成家生子,并买了第一辆汽车,这时他每月能挣1000美元。33岁时,他将辛苦积攒的3万美元作为首付,贷款买了套面积50平方米、价值20万美元的住房。此后他必须毫不懈怠地工作,花20年的工夫将房贷还清。期间,购置新车、车库和郊外别墅都是令他挠头的开销。53岁那年,他追求了30年的中产阶级梦终于成真。欣喜之余,他还要庆幸全家多年来一直平平安安,没有节外生枝要花钱的烦心事。

         在《独立报》的文章里,外地人想在莫斯科成为中产阶级就更不容易了。一个23岁的外地大学生参加工作的起薪也是300美元。几年后,他来到莫斯科打拼,收入涨了不少,但由于有了家庭和孩子,花费也大量增加。在攒钱交了首付、贷款买了套20万美元的房子后,他不得不和心爱的汽车说再见,因为拖家带口再加上还贷,他实在没有多余的钱养车。15-20年后,他终于还清了贷款,兜里的钱也够买辆车了。可已过55岁的他,还要为车库和别墅继续奋斗。

        “中产阶级”很不容易

          在西方的大多数国家,他们确定中产阶级的主要依据是家产:比如不动产、高等教育水平、一辆乃至多辆轿车等。被称作中产阶级的人们,生活富足,不愁吃喝花费,生活绝对有保障。而俄罗斯的中产阶级比起西方“同类”来,就有了不小的差距。一位俄罗斯作家曾经说过:“俄罗斯中产阶级追求的目标不是富足的物质生活,更不是想当亿万富翁。而是拥有正常的生活:有房子、有汽车、有稳定的饮食保证。”

         40岁的莫斯科人塔季扬娜是个典型的中产阶级妇女,已婚,受过良好教育,工资不菲,有房,有车,有别墅。每年两次到国外度假,喜欢去餐厅和健身俱乐部,她会花掉一多半的钱用于购物和娱乐。她说:“我要尽一切努力保住这个位置,我是经历了多么大的艰难才获得了这一切啊。”为了保证自己的地位,俄罗斯的中产阶级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他们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否则就得面临失业危险。另外,中产阶级中的多数人是在办公室里工作,精神高度紧张,情绪容易焦虑,运动也很少。医生认为,胃炎、胃溃疡、血压不稳、心动过速和头晕是最典型的中产阶级病。    

        社会稳定需要中产阶级

        俄罗斯的中产阶级最早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遭受上世纪末金融危机打击后,他们多数一蹶不振,甚至重新沦为社会的低收入者。近年来,伴随俄罗斯经济的复苏,新兴中产阶级开始缓慢增长。今天,俄罗斯潜在的中产阶级只有总人口的5%,主要是中小企业家、中高级管理者、高级官员和个别的知识精英。在西方国家,医生、教师、工程师普遍属于中产阶层。而在俄罗斯,这三种职业者却仍为生存拼搏。

          有社会学者指出,俄罗斯社会财富的增长主要集中于能源领域,多数行业受益较少,是造成中产阶级队伍难以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环球时报》 ( 2006-12-01 第04版 )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