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话题 > 全球视野

叶永烈:目击核阴影下的朝鲜(组图)

时间:2006-10-19 06:04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1021次

叶永烈:目击核阴影下的朝鲜(组图)

                             2006-10-10 08:32:54 来源: 东方网
 
    大家对这篇文章有何看法及评论,请到论坛‘谈天说地’栏目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希望大家到论坛中来,


照片说明:叶永烈在平壤火车站前

当朝鲜成为“焦点国家”的时刻,我跨过鸭绿江,来到朝鲜首都平壤。平壤给我的最突出的印象,那就是安静。

静静流淌的大同江是平壤的母亲河,以“Л”形横穿平壤市区。江心有一个羊角形的小岛,得名羊角岛。我被安排住在岛上一幢四十七层的大厦——羊角岛宾馆。这座宾馆是平壤三座专门用来接待外宾的特级宾馆之一。朝鲜的宾馆不分星级,特级宾馆相当于五星级,一级宾馆则相当于三星级。我住在第二十五层,窗口面对宽广的大同江。江面上不见一艘游艇,也不见一艘轮船,不闻一声汽笛,也无一声马达轰鸣。

凭窗远眺,平壤市区尽收眼底。当夜幕降临,由于电力不足,市区灯光暗淡,除了大同江畔高高矗立的“主体思想”塔装饰着稀疏的景观灯之外,连路灯都难得一见。千家万户都早早入眠。入夜,客房里真的寂静得掉下一根绣花针都听得见。

平壤曾经爆炸声昼夜不绝于耳。那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在激烈的朝鲜战争中,倾泻而下的炸弹把平壤夷为平地。在中国人民的全力支援下,朝鲜人民赢得了战争,平壤终于从废墟上站了起来。重建的平壤,规划井然有序,许多大型建筑物相当有气派,高层建筑也不断崛起。我见到正在建设、已经封顶的金字塔形的柳京大厦,高达一百零五层。平壤多柳树,别名柳京,所以这座最高建筑用柳京命名。

平壤街道宽广,只是汽车不多,所以车速通常都很快。平壤的一道特色风景线,是漂亮的女交警在十字路口持棒指挥,据说这样可以让男司机在通过路口的时候减慢车速,而且也可以因此关闭红绿灯,以求节电。街头鲜见的出租车全都是国营的,司机上午九时上班,下午六时下班。平壤的另一特色是政治性的雕塑、纪念碑、标语琳琅满目,遍及全城。人人胸前都佩戴领袖像章。我见到许多平壤市民正忙于悬挂横幅、标语牌,我不识朝鲜文,只认得其中阿拉伯数字“7·27”。一打听才知道,7月27日是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日,朝鲜称之为“战胜日”,这一天朝鲜全国放假庆祝。在平壤金日成广场,每逢“7·27”要举行盛大的阅兵式。不巧,天公不作美,“7·27”那天下起大雨来。我问朝鲜朋友,阅兵式是否因雨取消?他回答说,即使下刀子,也要照常举行,因为朝鲜要借“7·27”向全世界显示自己的军事力量。出于备战的需要,平壤的地铁特别深,在地下一百米处运行,虽然因此花费巨额费用,据说一旦发生核战争,可以把大批军队和市民转移到地铁里。

平壤很干净。街头有一座座用蓝白两色布幔围起来的小亭子,卖矿泉水。令我惊讶的是,就连这样卖水的小摊也是国营的。朝鲜实行计划经济,没有民营企业。除了政治宣传画,我只在平壤火车站前见到一幅汽车广告,连忙用照相机拍下这“稀有元素”。

朝鲜人能歌善舞。在平壤少年宫,我观赏了孩子们精彩的歌舞表演。一个女孩一口气转了几十个圈。可惜的是,那天是突然通知前往少年宫的,以至我来不及去宾馆,无法把从中国带去礼品送给孩子们。后来我把这些糖果、饼干送给司机以及接待人员,虽说是那么普通的食品,个个露出惊喜而感激的目光。这是因为朝鲜物资匮乏,粮食是定量供应的。也正因为这样,我作为外宾,只能用人民币在友谊商店购买价格比中国市场还贵的商品,无法去普通的平壤饭店坐一坐,也不能进入平壤农贸市场看一看。

在异国他乡,极其偶然我见一个操江浙口音的六旬男子,而他胸前别着像章,表明他是朝鲜人。我当即趋前跟他打招呼。一听说我来自上海,他立即用一口不错的上海话跟我交谈。原来,他六岁的时候,家附近驻扎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他结识了一位来自上海、两位来自绍兴的战士。志愿军把他当成小弟弟,教他学上海话、绍兴话,教他识中文。由于他懂汉语,后来成了接待中国游客的导游。他一再对我说,中国志愿军用鲜血保卫了朝鲜,他永远把中国人民视为兄弟。不过,他不无遗憾地对我说,他一辈子没有去过中国。他用上海话说道,“我期望有一天能够来到上海看一看!”

从平壤往南,我到了开城,到了当年进行停战谈判的板门店。在那里,我从高处拍摄了一帧特别的照片:画面中心横着军事分界线,这边是朝鲜,那边是韩国。分界线两边,分别站着朝、韩两国荷枪实弹的边防军战士,表情异常严肃。然而,不论是这边还是那边,都有一群高声谈笑着的中国旅客朝军事分界线走来,这些中国旅客分别取道平壤和首尔到此一游。在“导弹危机”引发的朝鲜半岛局势高度紧张的日子里,这帧照片形象地勾画了中、朝、韩三国人民的不同心态。(《新民晚报》)

目击核阴影下的朝鲜(组图







 

刚刚从新华网快讯得知:据朝鲜中央通讯社10月9日报道,朝鲜当地时间当天11时进行了核试验。

朝鲜进行核试验,引起世界的不安,舆论哗然。从朝鲜归来不久的我,不由得记起那核阴影下的朝鲜……

朝鲜“叫板”美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为美国又富又大,而朝鲜又穷又小。叫花子要与龙王比宝,够呛!即便是伊朗,脚底下埋着那么多石油,跟美国“叫板”时底气颇足。然而,朝鲜是一个连饭都吃不饱、连灯都点不亮的国家,被庞大而沉重的军费压得喘不过气来。

养兵要花钱,制造核武器要花钱,制造导弹要花钱……朝鲜的军费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25%~30%。

朝鲜是一个只有二千三百万人口的国家,却拥有一百一十万大军,人称“世界第五大军队”。此外,还拥有工农赤卫队约三百五十万人。

如果按照二千三百万人口的朝鲜拥有一百一十万军队的比例计算,十三亿人口中国应当拥有六千二百多万的军队!

然而,据中国政府在2005年9月1日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数只有二百三十万人!

在朝鲜,我多次听到这样一个新名词:“先军政治”。用朝鲜的政治语言来解释,所谓“先军政治”,就是“一切以军队为优先,以此来保卫领袖,保卫政权”。“先军政治”也就是军事第一、国防第一的路线。

“先军政治”是1995年1月1日金正日视察蟠松哨所提出的,如今成为朝鲜的国策。

金正日这样说明“先军政治” :“把人民军队壮大为所向无敌的劲旅来保卫祖国;以人民军为核心和榜样来牢固地建设革命的主体;把人民军队作为革命的栋梁推进整个社会主义伟业。”

由于经历朝鲜战争,朝鲜的军队本来就多,达到100万。从1995年元旦金正日提出“先军政治”之后,在最近的十一年中,朝鲜人民军的编制员额不但没有降低,反而进一步增强,由100万人增至110万人。

金正日强调“先军政治”,其理由是在苏联解体后,朝鲜的不安全感越来越强。而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更加剧了这一点。正因为这样,朝鲜政府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伊拉克战争警示我们,为了预防战争,捍卫国家安全和主权,必须拥有强大的威慑实力。”金正日说,现在朝鲜正处于日本、美国、南朝鲜的军事包围之中。金正日认为,“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绝对不会改变,当前美帝针对朝鲜的阴谋活动已经达到顶峰”。因此,“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就不能保卫国家和民族的自主权、生存权和社会主义”。

朝鲜媒体宣传:“没有糖果可以活下去,没有子弹就不能生存。这就是当前朝鲜的现实”。因此,朝鲜把加强“自卫遏制力”当作头等大事。朝鲜外务省发言人称,历史的教训证明,力量均衡被破坏就将导致不安定和危机,甚至爆发战争。“伊拉克事态就是当前国际关系中的一个严酷事实”。发言人称,如果朝鲜没有强大的“自卫遏制力”,美国“可能已经数次侵犯了朝鲜,朝鲜半岛和地区和平可能早已遭到破坏”。因此,朝鲜开发、试验、生产和部署导弹是“保障东北亚地区力量均衡,保障和平稳定的主要因素”。

军队的战士都是青壮年,原本都是经济建设的生力军。一百一十万青壮年不从事生产,相反要靠别人养活,何况军队要消耗大量给养,朝鲜的经济怎不一蹶不振?

朝鲜的陆军将近一百万,这本身就是很落后的军事观念。现代化战争主要依靠高精度制导武器进行打击,用不着那么多的陆军。

反观中国,1985年在冷战尚未结束、东西方严重对峙的情况下,当时担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以极大的魄力率先、主动、单方面裁减中国军队100万。自从邓小平提议裁军一百万以来,中国一次又一次裁减军队。

邓小平说:“我们下这样大的决心,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员额减少一百万,这是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有力量、有信心的表现。它表明,拥有十亿人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愿意并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引自毛毛《我的父亲邓小平》,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下同。)

他说:“减少一百万,实际上并没有削弱军队的战斗力,而是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即使国际形势恶化,这个裁减也是必要的,而且更加必要。”

邓小平精辟地论述了军队与经济的关系,必须首先要把经济搞上去:“大家很关心军队建设,关心军队装备的现代化,这个问题也涉及大局。四个现代化,其中就有一个国防现代化。如果不国防现代化,那不岂是只有三个现代化了?但是,四化总得有先有后。军队装备真正现代化,只有国民经济建立了比较好的基础才有可能,所以,我们要忍耐几年。”“我们的经济力量强了,就可以拿出比较多的钱来更新装备。可以从外国买,更要立足于自己搞科学研究,自己设计出好的飞机、好的海军装备和陆军装备。先把经济搞上去,一切都好办。现在就是要硬着头皮把经济搞上去,就这么一个大局,一切都要服从这个大局。”

一百一十万军队以及试制导弹、核武器,成为总人口不过二千多万的朝鲜的沉重包袱,严重制约了朝鲜经济的发展。

朝鲜与韩国同处朝鲜半岛,原本是一国,自然条件差不多,如今经济却天差地别。以下这个《韩国与朝鲜GDP比较表》(单位为美元),就是最有力、最形象的说明:

人均GDP 朝鲜 韩国

1960 253 82

1970 400 410

1976 530 1000

1980 700 1592

1988 1020 4720

1992 980 6482

1993 900 7660

1994 680 8210

1995 400 9140

1996 320 10220

1997 280 9706(经济危机所致)

1998 210 7260(经济危机所致)

1999 170 8460

2000 130 8530

2001 80 8840

2002 75 9960

2004 86 12451

从这个比较表可以看出,在1960年朝鲜的人均GDP是韩国的三倍,而到了2004年,韩国的人均GDP是朝鲜的145倍!

这里,倒是用得上毛泽东的一句名言:“落后就要挨打。”朝鲜的经济如此落后,必定要挨打!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