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话题 > 社会广角

教育: 离4%还有多远

时间:2007-04-09 02:09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846次
教育:离4%还有多远
 
2007年“两会”,与教育相关的内容异常受关注
        3月5日.温家宝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向全国人民送出了两个“教育大礼包”:2007年助学金、奖学金方面支出要从2006年的l8亿增加到95亿,2008年要增加到200亿;逐渐恢复师范生免费制度,今年先从教育部直属的6所师范大学开始。
        这是温家宝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掌声最密集的地方,l0分钟内7次被与会代表掌声打断。
        6日下午5点20分,就在全国人大北京代表团小组审议离结束还有10分钟的时候,本来平静的气氛被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打断。“财政报告第9页上写着,2006年全国财政教育支出4752.7亿元,当年GDP为209400亿元,教育支出仅占GDP的2.27%.这还得了?”
        他继续高声质问:“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优先发展教育,增加教育投入,并且把教育投入要达到占GDP 4%的目标写进了中央全会决定”,“财政报告中是否可以把我们距离这个目标还有多远写明呢?”
        这一幕,对参会的代表来说并不陌生。在每年的“两会”上,这一场景至少已经延续了l0年。
   
“4%”的历史心病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在本世纪末达到4%”。但十余年来.这一数字却成了政府面对的一个难题。
        1998年,国务院提出从当年到2002年的5年中,要做到教育经费每年增加l个百分点,争取达到4%的目标。但是,一直到2002年,中国的教育财政性支出也才占到GDP的3 32%——这差不多是近年来的最高比例。
        根据世界银行2001年的统计,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日本、英国和美国等高收入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均值为4.8%,而哥伦比亚、古巴、约旦、秘鲁等中低收入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均值为5.6%。
        中国台湾在经济起飞之际,其GDP的12%到22%都被用来办教育。而中国大陆,在GDP和国家财政收入连年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4%却一直可望不可及。
        在2004年的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财政部曾经答复政协委员:争取到2007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达到4%的目标。不过.在2006年3月1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部长周济又明确提出要在未来5年,逐步把这一数据提高到4%的水平。这意味着将在2010年时实现。
        2006年召开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党中央再一次决定:“明确各级政府提供教育公共服务的职责,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据著名教育学者、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介绍,4%,这是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惟一的一个数量指标。
        但在此前后的一系列文件里.相关政策制定部门在制定具体的政策要求时,更愿意用的是另一种弹性很大的表述,“确保教育经费投入的持续增长。”
   
“4%”为什么这么难?
        “4%”的高不可攀,成为诟病中国教育投入不足的最为有力的证据,也成为民间所言“教育的战略地位实际上是略占地位”的最大旁证。
        “4%”何以高不可攀?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王蓉指出,4%的指标不能落实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财改收入占GDP的比重偏低。
        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在“两会”上说,尽管这两年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已经不断提高,但现在还不到20%。而相较之下,发展中国家财政收入占GDP的25%以上,发达国家财政占GDP的比重在35%以上,因此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也相形较高。
        另一方面,“4%”的达不到,主要并不是因为没钱。可以看到的,从中央到很多地方,财政收入连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幅。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周洪宇说,“国家财力绝对不是问题,关键是认识和决断。”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议》确立了“县、乡、村三级办学.县乡两级管理”的体制,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主要成为地方政府的财改责任。但是随着1994年财政分权体制的形成,基层政府开始越来越难以负担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而且,在发展经济的热潮中,政府更倾向于为“看得见”的经济项目投资,教育经费被称为“剩余财政”,有剩余才投给教育。
        “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片面发展观,工具主义的价值观,以GDP作为地方政绩考核的主要指标等等,都是制约教育投入的体制障碍。它显示了政府职能的扭曲、缺位与越位”,杨东平在《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一书中如此写道。
        这种体制客观上也造成了当前有限教育投入又严重失衡局面:重城市,轻农村;重高等教育,轻基础教育;重学历教育,轻职业教育。
   
努力靠近“4%”
        不过,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政府正在努力改变教育财政性支出达不到4%的局面。2006年,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名称就叫“4%课题组”,旨在寻求解决之道。其负责人,正是王蓉。
        而3月4日下午,国务委员陈至立在参加政协教育组和体育组联组会时表示.很多工作都采取“倒计时”的做法,教育经费投入也应实行“倒计时”。
 
                《中国新闻周刊》2007年第9期 何忠洲/文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