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沟镇三座庵村,全镇唯一的浅山山地村,清汤磨盘柿子是这里的特产,皮薄味甜,名声在外。
11月20日,记者来到这里,顺着山坡往村里走,路两边的土坡上全是柿子树,密密麻麻的。但奇怪的是,已经入冬,树叶都掉光了,树上的果实却没有摘下来。树下,一堆一堆的烂柿子挤成了一团儿。在树边收拾院子的村民,连抬头看一眼柿子的心情都没有。
“我们这儿是长沟镇最大的柿子产区,全村有林地1100亩,35万株柿子树。要是认真管理,一年至少结两三百万斤。可现在不行了,没人管了。就这,今年也得结70多万斤。”60多岁的村民老陈说。
老陈告诉记者,他家有几十棵柿子树,到10月中旬就摘了几箱送给朋友,剩下的就不管了。别人家也是一样,宁可看着柿子烂了也不摘,“因为摘了比不摘还要亏。”
老陈掰着手指说着不摘的理由。“村里700多人,其中300多名青壮年全都出门打工了,剩下的老幼妇孺根本干不了摘柿子这活儿。雇人吧,一天至少150元,还要管吃管喝。现在在村里柿子才五六毛钱一斤,就说一天不停地摘,一个人顶多能摘600斤,卖出去才300元。可这当中还有化肥、运输等投入,忙活了半天等于白干。”
老陈说,现在来买柿子的商人也少了。“前五六年那阵子,一过10月就有东北的、山东的来订,一订就是几万斤,一个冬天少说也能订出近百万斤,村民靠柿子能收入个3000来元。但现在来订货的人越来越少了,就说今年,才来了一份订单,也就几万斤。”
说起柿子的著名产地张坊会镇,老陈说,“那是因为名气大,投入多,卖得好一些。而且张坊的路修得好,盘山的路可通到柿子树下,运输很方便。但即便是这样,也会有一部分烂在地里。房山的其他柿子产区也好不了哪去。”
柿子卖不出去,村里为什么不想想办法找销路或者做深加工呢?老陈说,“找了,找不到,所以就放弃了。至于深加工也不是没想过,我们这的清汤柿子皮太薄,压不成柿饼,做柿干成本更高。”望着树上结满的柿子,老陈又叹息了一声,“今年这七八十万斤柿子基本当肥料了。”
说起柿子,不少人认为多吃对身体有害,甚至有“吃多了容易得结石”的传闻。老陈对此有点不理解,“我小时候满山都是柿子树,听老人讲,这些柿子树有七八百年的历史了。都说柿子能吃坏身体,可三年困难时期,我们村的人就靠它充饥,也没听说谁吃坏了。”
记者在城里几个大超市根本就看不到柿子的影子。在几家农贸市场,卖柿子的水果摊也很少,即便有量也不多,最多的一家才两箱,也就40多个。“这东西不好保存,不能多进,”摊主说,“现在进货渠道多了,北京本地的柿子不仅房山,远郊区县几乎都有了,哪里的方便、便宜,就进哪的。再好的柿子,种滥了,没人要很正常。”
记者昨天走访多家水果超市,工作人员坦言柿子的销售并不理想,“最多一天也只卖了40斤。”在海淀魏公村,售货员刘女士说他们销售的柿子产地大多为北京和河北,一旦销售受阻,柿子变质,只好丢弃,“损失很大”。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柿子的营养价值非常高,每百克柿子中,含有蛋白质0.7克、脂肪0.1克、糖11克。此外柿子还含有钙、磷、铁等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并且,柿子润燥,适合秋冬时节食用。营养如此丰富的水果,为何少人问津呢?不少市民称担心吃柿子得结石。市民余先生说,听说柿子中含有大量的果胶和胶酚,吃到胃里后,在胃酸的作用下就容易在胃里产生“柿结石”。 事实果真如此吗?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表示,空腹吃、大量吃、经常吃,是伤胃。偶尔吃一两个,健康人不必太担心。胆结石、肾结石和胃结石完全不是一回事。柿子里的单宁类物质本身能聚合,与蛋白质也能结合,但这是在胃里发生的,而且需要很多很多柿子才行,并且这种“结石”和胆固醇类物质沉淀形成的胆结石毫不相干。 不过范志红也表示,如果没有消化系统疾病,正常人一天吃一个大柿子,应该没有问题。“我从不鼓励用水果当饭吃,每天半斤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