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北京纵横

杨家将到过北京吗

时间:2012-04-28 04:15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683次
杨家将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在北京地区,曾流传着许多杨家将抗辽的故事,并有一些地名与之相关,其中多集中在海淀、昌平、延庆和密云等区县。

 


 传说中的居庸关穆桂英点将台 
 

 
      在香山有个“挂甲塔”村,传说杨六郎一次在山下与辽兵相遇,他一见寡不敌众,便逃到山上,并将身上的盔甲挂在一个小塔上,巧妙地骗过追杀他的辽兵,于是这个小山村被叫成了“挂甲塔”村。在颐和园北面不远处,有座“望儿山”,原叫“百望山”,当地盛传在宋辽争战时,这里是宋军的营地。佘太君的儿子带兵和辽军交战时,佘太君在此登高望儿,擂鼓助阵,后人为纪念她,便把“百望山”叫成了“望儿山”。她所望见东北方的村子被叫成了东北望(东北旺),西北方的村子叫成了西北望(西北旺)。受这一传说的影响,离此山不远的羊(杨)坊和韩家川两个村子据说是杨家将和辽将韩昌驻扎的地方,数百年来这里有着“杨韩不通婚”的习俗。直到1990年两村的一对男女青年才冲破历史的隔阂,结为姻缘。由望儿山往北数里,有个地方叫“亮甲店”,最早叫“两家店”,是由两户人家发展起来的村落。传说一次杨六郎率兵路过此地遇大雨,于是就地宿营,雨后晾晒盔甲于小村中,以后“两家店”改成了“晾甲店”,再后来谐音成了“亮甲店”。颐和园东墙外有个村子叫“六郎庄”,最早叫“柳浪庄”,后又称“牛栏庄”。传说北宋时杨六郎与辽兵交战时,曾在此村屯过兵,人们仰慕他的英名,便把村子叫成了“六郎庄”。
 

 

      昌平区西北部有一条长达数十里的关沟,在一面峭壁上有一幅石浮雕人像,传说是杨家将中镇守三关抗辽大元帅杨延昭的影像,得名“六郎影”。在老峪沟有个村子叫“了思台”,据传穆桂英曾在此生子,但因战事危急,只好把爱子暂放在密林中的一个山洞里,派一名随身侍女护养,她便流着泪水又杀向敌阵。当地人们为了纪念杨家将,把穆桂英撂下孩子的地方叫成了“撂子台”。随着年深日久,后来被叫成了“了思台”。离此不远残留着一处断壁残墙的遗迹,相传是杨六郎当年在这里筑起的“拦马墙”,他在此屯兵养马,准备与辽兵再战。此外在居庸关下还有一处穆桂英点将智退辽兵的“点将台”。

      在密云县番字牌村北有一条大川,叫野马川,相传一次杨六郎打仗从此处路过,碰到了一匹马在河川里戏水,他一眼就看出这是宝马良驹,便从岸上一跃,飞似地跨到马背上,从此这马成了他的坐骑,与他一起驰骋于杀场,“白马关”由此得名。在“白马关”外,有两个村子,一个叫“司营子”一个叫“冯家峪”,奇怪的是“司营子”里没有姓司的,“冯家峪”没有姓冯的。原来是当年穆桂英与辽兵大战时,在这里被撕破盔甲,辽兵败退后,她坐在村边缝补盔甲,为了纪念她的功绩,就把她撕盔甲的村子叫成了“撕甲营子”,把缝盔甲的地方叫成了“缝甲峪”,日子一长,给叫白了,叫成了“司营子”和“冯家峪”。在古北口万寿山有一座土包坟,坟前立着一块石碑,上刻“七郎坟”三个大字。传说杨七郎随杨令公去抗敌时,由于中了奸臣潘仁美的计,在古北口关前被乱箭射死后,又被扔进河里。后来被当地的老百姓发现,捞上岸后被祭奠一番,然后埋在了万寿山,并刻碑纪念。在离此不远的太师屯镇有个杨令公村,相传是杨令公率兵驻扎过的地方。卸甲山位于密云县西北部,传说当年杨六郎带兵赴边关,途经此地村西的一座小山。他在下马歇息时,将盔甲脱下,挂在柏树上。因盔甲沉重,把山上的柏山都压歪了,由此得名为“卸甲山”。

      此外在延庆、大兴、门头沟、房山等区县也有一些关于杨家将的传说和地名,都带有传奇色彩。

      杨家将真的涉足北京地区吗?从史料上来看,杨家将抗击辽敌主要活动于山西和河北中西部地区,往北最远到过易水河一带,也就是现在的河北省易县、涞源、涿州、霸州和雄县(时称雄州)一些地区,而杨六郎镇守的“三关”是指雄县曾有过的一个关口——瓦桥关。也有的人说“三关”是指三个关口,即瓦桥关、淤口关、益津关,但一人把守三个关口,不大可能。 

      据史料记载:北宋建国之初,北方的辽国势力已经非常强大,当时的北京一带早已控制在辽人的手中,宋军只有一次打到北京,是在乾亨元年(979年)七月,虽然是宋太宗赵匡义御驾亲征,并在高粱河畔展开了一场激战,最后以宋军大败而归告终。直到北宋末年,辽朝灭亡,宋辽两国一直在易县到雄州一线对峙。

      为什么在京郊地区会有许多关于杨家将的传说和地名?

      或许是人们被杨家将英勇抗敌的故事所感动,更仰慕他们的英名,于是就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愿望将一些故事附会于地名及周边的景观上,延庆、平谷、门头沟等地与杨家将故事有关的地名大多是这样产生的。经过世代相传,越传越广泛,越传越真实,但各区县的地方志上均没有对杨家将活动的确切历史记载。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