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话题

报刊亭不应是市容整治对象

时间:2012-04-29 01:25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662次
国内外许多大城市街道上都有报刊亭,并没见这些著名城市因此变得多么难看,行人有多不便。其中一些报刊亭还成了著名文化景观。


  郑州市近日拆除全部421个报刊亭。这几年,各地因整治市容而拆除报刊亭的事情,早已不是什么新闻。对于拆除报刊亭,市容管理部门大多振振有辞,如占道经营、影响交通和市容等。这些理由固然有其道理,可与一地市民的阅报习惯和报刊亭主的一家生计相比,这些问题真有这么“罪不可赦”,非要一拆了之吗?

  国内外许多大城市街道上都有报刊亭,并没见这些著名城市因此变得多么难看,行人有多不便。其中一些报刊亭还成了著名文化景观。例如,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七九大道,号称世界上最宽大、最美丽、最畅通和最繁华的大道,有148米宽。笔者在七九大道人行道就看到许多“占道经营”的书报亭,每一两百米就有一家,兜售当日报纸、杂志、新书和旅游纪念品。纽约第五大道是全球著名商业大街,人行道并不宽,但路旁也总有“占道经营”的书报亭,它们已经成为纽约人生活的一部分。相比之下,国内一些城市体量并不大,人口也不多,为何却总容不下小小的报刊亭?

  这或许和部分地方政府在城市管理中沿用“整治性思维”,习惯用简单的行政命令解决复杂微妙的民生问题有关。比如,一些报刊亭售卖饮料和电话卡,被认为是“超范围经营”,因此遭到拆除。对于富人来说,这点额外收入或许算不上什么,但对收入微薄的报刊亭主而言,每天几十元的额外收入其实非常可贵。对此,我们难道不应给予更多尊重和理解,而非要拆除他们的饭碗?

  城市就像一个家庭,有人生活就一定会“乱”,过分人为造成的整齐划一或窗明几净,其实并不适合人们居住。老城区是市民们多年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圆心,报刊亭很可能就是老街坊文化慰藉的支柱。在不少城市,早晨到附近报刊亭买份报纸已经成为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对于“整洁”,城市管理者不要过分追求,做过了,不仅不利民,还会扰民,同样也会降低人们的幸福感。毕竟,百姓们日复一日的油盐酱醋生活不是在戏台上演戏,也不是检查团一年才搞几次的巡查。

  对于城市管理,我们不妨“抓大放小”。“放小”就是注重和尊敬城市多年形成的自然生态。这生态不仅是指自然,而且包括人文、商业、传统和习俗等等。对于报刊亭这种“不害人”而只是“卖相差”的城市设施,管理宜粗不宜细。更重要的是,政府能从“放小”中腾出时间、精力和经费,将管理成本投入到食品安全等大事上。后者或许对百姓生活更为有益。

 

       作者是江苏媒体人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