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活动 > 全国知青

来自云南勐腊的报道

时间:2006-10-05 10:09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1049次
追寻野象
本报记者 刘大江 摄影报道
   据说,去年以来,在勐腊县勐满镇一带出现了一头十分罕见的白象,当地有许多人曾目击过。
  这头白象的出现引起了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的关注。2月16日上午,应州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所曹亚康老师的邀请,我们一起去追踪拍摄出现在勐满镇的一头白象,与一群野象进行了一次亲密的接触。
 
 
 大黑山觅象踪
    勐满镇保护区管理站30出头的站长小董告诉我们,白象这几天在中老边境线一带的大黑山上活动。大黑山地处尚勇自然保护区边缘地带,曾经林木繁茂,现在大部分已被开垦为咖啡地和橡胶林地。这里是勐满镇近年来野象频繁活动的地区之一。
  进山不久,我们经过一个建在山谷里的咖啡加工厂,向加工厂附近的一户农民打听情况。这家的男主人沉重地介绍:从2月8日以来,咖啡厂附近的山头上一直有一群野象在活动,吃食庄稼和各种经济作物。这群象大约有24头,其中有一头是白象。
  “那群野象还在吗?”曹老师问。“在,在。今天早上我看到还在山上,现在可能在林子里休息。它们要到下午六、七点钟才出来。”男主人边说边指着我们背后的山上。那是山上唯一一块林木茂盛的地方。
  这位大约40岁左右的中年汉子随后就自告奋勇地当了我们的向导,带我们上山寻象。
  下午4时10分左右,火辣辣的太阳正烤在光秃秃的山上。我们跟在向导身后,在杂草丛生的山里艰难地行走。曹老师因为这几天脚上发炎,活动不便,就和驾驶员留在车上,但他一再叮嘱我们:“不管拍不拍得到,安全第一!”长期在自然保护区内从事野生动物监测的董工,边爬坡边向我介绍了碰到野象时的脱险办法:“大象向你追来时,不能顺着山坡上下跑,它的速度很快,轻易就能追上你,而是要横着山坡跑。因为横着跑,老象的身体就会失去平衡,追不上你。”真不愧是熟知野象习性的专家。
  我们气喘吁吁地爬上一条距山顶不远、长满了野象喜欢吃的扫把草的山路上,越往上走,扫把草就越多,野象活动的痕迹也越多:这里留下一大堆粪便,那里踩了一个大坑,一蓬蓬长得密密麻麻的扫把草被吃了个精光,有的还被踏成了平地。从痕迹和粪便看,既有新留下的,也有旧的。看来,野象在这一带已经活动了一段时间。看到那些又粗又深的野象脚印和随处可见的野象粪便,我心里发毛:这块地势平坦的草丛里如果突然钻出一头凶猛的野象,我们能躲得过吗?走到一个山坡上时,向导叫我们休息一下,他先去“侦查”情况。
  我们等了一会,继续上山。到达山顶后,发现山的另一半全种了橡胶树。在橡胶林地与山地之间有一条拉了铁丝网的防牛沟,已被野象攻破。胶林里到处是被野象踩断的橡胶树和野象留下的脚印。拍了现场后,我们就跟随着野象的足迹往胶林深处走去,远远地就看到向导迎面走来,他边走边叫:“在这边!”董工马上比了个手势让他收声。与向导会合时,胶林深处传来一声奇怪但很小的叫声,董工小声对我说:“野象就在前面!”随后,他又凝神仔细听了一会儿后,低声向我们交代:“前面活动的是群象。群象里一般都有一头公象在旁边巡护,攻击性很强,大家一定要小心!”
 
 我离野象20米
   我们蹑手蹑脚地在胶林里行进,越往前走山势越陡峭。走在最前面的董工首先发现了野象,他停了下来,示意大家安静后,就靠在一棵橡胶树背后观察。我的心突然狂跳起来,轻手轻脚绕过董工,到前面另一棵胶树下观看。在前面五、六十米远的的山坡上,一头野象正在胶林里觅食。我激动地按下了相机快门。由于距离太远,只能拍到一个又小又模糊的象影。我又朝前走了10多米,才看清前面有两头庞大的大象,一白一灰,侧对着我们正悠闲地咀嚼食物。它们上面的密林里到处都有“哗哗哗”的响动声,估计还有成群的野象在里面。  脚步声和相机快门声惊动了它们,那两头野象忽然停下,转身看了看我们这边,很快就钻进了密林里。爬上野象刚才停留的地方后,我立即蹲在一个隆得尖尖的白蚂蚁包下,心里“蹦”、“蹦”地跳个不停。前面不远的林子里有一棵树一直簌簌地抖个不停,却看不到树下的象。过了几分钟,我才小心翼翼地爬上尖包,朝那棵树靠近,没走几步,树下的野象突然发出一声怒吼,仿佛晴天里炸响一个霹雳,吓得我转身就跑!野象没有追出来,可受到惊吓的我却高度紧张起来。
  又过了一会儿,前面的胶林里哗哗响个不停。我抬头一看,发现几头野象正在胶树下活动,就弓着身悄悄跑了过去,抬头往前一看,我乐呆了:离我约30多米远的坡地上有四、五头大象和小象正在一棵胶树旁肆无忌惮地玩耍,用又长又粗的鼻子挖掘着泥土,不停地互相泼洒着,弄得象背上铺上了一层松土。隐约看到那头白象在象群背后,我兴奋地抢拍了几张照片,快门声又惊动了野象。野象停止了玩耍,突然朝我这边走来,走在最前面的是一头高大粗壮的母象,吓得我飞快地往下跑。才跑下去不远,就看到与我同在一层林带的另一边四、五十米远的地方站着一头长着又长又尖的牙的大象,侧身对着我,正虎视耽耽地凝视着下方,可能已经发现了我的同伴。这时,我的心里不由感到万分庆幸:幸好巡护的公象没有发现我。刚才我在上面偷拍的时候,与这头公象的距离不到30米!
  我没敢靠近它,就悄悄地继续向陡坡下撤。想跑过去与同伴们会合,却看见董工已经朝这边走来,我的胆子大起来了,又爬了上去。
  这时候,群象已经发现了我们,象群中传来一声清脆的“嘎吱”声,似乎在呼唤其它的同伴过来。果然,胶林外的密林里纷纷响动,一头头野象纷纷走出来聚集起来,慢慢朝我们逼近,走在最前面的还是那头大母象。群象聚拢后,就在我刚才蹲过的蚂蚁尖包旁边停了下来,竖起大耳朵充满敌意地凝视着我们。我发现其中还有好几头大个头的母象。站在前面的还有一头小公象,竖起两扇耳朵,卷起鼻子蓄势待发,两颗又小又尖的象牙看起来特别醒目,睁圆的双眼里流露出深深的戒备。我抓住这一机会不停地按下快门。另外一些野象一边凝视我们,一边用鼻子顺便卷来身边的草塞进嘴里嚼着,并不时用鼻子碰碰旁边的同伴,不知在交流什么。一会儿,我们的人也全都过来了,大家不停地抢拍野象。野象群竖起耳朵一动不动地俯视我们。双方就这样对峙了好一阵子。
  忽然,左边好长时间没有响动的林子又“哗哗”地响起来。两头大象带着两头一大一小的小象大摇大摆地走了出来。长得很可爱的小象好奇地冲下了一台林地,离我不到20米。旁边的老象很快就追了下来,急忙用长长的鼻子轻轻地扫在小象身上,把它赶回象群中。小象仍竖起耳朵,睁大眼睛,不停地朝我看过来,充满了惊奇。回到象群中后,小象还不时把头从母象的前腿边探出来,被母象用鼻子吆喝着,将它远远地撵进群象后面。
  看着这头可爱的小象,我的心里生出一种说不出的亲近感,对野象的恐惧感也渐渐在消失。这是我首次近距离观察拍摄野象,它们灵活、轻巧的长鼻,可爱的大耳朵,充满野性的神情和气息,让我的心里不由得升起一种震撼和惊叹。这群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真是大自然的奇迹,也是自然留给我们人类的宝贵财富!
  为了拍到更好的镜头,我又爬上一层林地,在距野象群不到20米的地方站定,把镜头对准这群庞然大物身上。站在最前面的仍然是那头高大的母象,竖起一对大耳朵,卷起粗大的鼻孔,睁大眼睛,充满敌意地注视我们。旁边四、五头雄壮的象与那头母象站成了一排,动也不动地向下俯视着我们。我友好地朝它们吹了一声口哨。野象群仍然没有响动,只是静静地在凝视着我们。
  胶林里渐渐暗下来,西下的夕阳却照得野象上方的林子一片刺亮。相机上闪动的光似乎吓着了野象。突然间,所有野象迅速撤进了林子里,进林后就没有半点声息。刚才还喧嚣不止的胶林顿时静了下来,静得让人发慌。
  我们撤到山下时,我才发觉浑身早已被汗水浸透。 下山时,刚才一直在一旁观察的小董对我们说:“出来的野象有9头。林子里一直在响,可能还有10多头!”
 
 对白象的补充
  下山后,我们几个在现场拍摄的人对所发现的白象是否真是白象产生了疑问。大家都认为那不是白象,是一般的灰象,只是身上滚了一层白泥或白沙后看起来像“白象”。虽然我靠得最近,在拍摄时却忽略了那头白象。心里隐约还有个模糊的印象:那的确是一头白象。
  第二天,我们在勐满镇上中良村时,又问起该村的看林巡护员三八。三八一口咬定那头象的的确确是白象,他也目击过。
  回到景洪,我与董工很巧地在一家照片冲洗店相遇。他告诉我,从他拍摄后冲洗出的照片上看,那确实是一头白象。据董工说,白象的出现可能类似我们人类的白化病,是发生在野象身上的一种病变所引起的。可在西双版纳傣家人的心目中,象代表着吉祥、幸福和美好,白象更具有纯洁、美好的象征意义。
  也许这头白象出现的象征意义正如我心中祈望的那样:有一天,在西双版纳这块美丽富饶的地方,我们不再惧怕野象,野象也不再防备我们人类。人与野象能真正在一起亲密接触。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