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耕春秋·1977――新燕山夜话
知青代表写了好大的一封信
王 安
1977年1月4日.各大报的头版头条都是《出席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的知识青年代表给党中央的致敬信》,通栏大半个版。
208名知青代表写了这么大的一封信,在今天看来太不可思议了。
在信中,“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是黑体字。按当时惯例,这是毛主席的最高指示。毛’主席为什么把农业放在工业的前面?也许在他老人家看来,“把国民经济搞上去”最重要的是农业,是吃饱肚子。
今天经济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外资?外贸?房地产?汽车?石油?电脑?网络游戏?文化软实力?今天,吃饭问题已经茁壮成长得不必领导操心了,农民也正是因此而被忽视,变成了弱势群体。
当年推崇精神力量,所以举国之力树立个大寨。但两年后,大寨惨了。1979年ll月3日,《人民日报》第一次刊文批评大寨,大寨成了反面典型。今天农业学什么?吴仁宝的华西村?王洪彬的南街村?禹作敏的大邱庄?各干各的了。电影《地道战》里说:“各庄都有各庄的高招儿。”
在这次会上,为什么要知识青年“跳出来”?事实上,此前.在百姓中对知青政策已多有怨言。1977年底恢复了高考.知青返城力量愈加积聚,梁晓声的小说《雪城》说的就是这事儿。
因此,这么大的一封信实际上是一种高层表态(现今叫“宣示”),是要压制这种反对知青政策的“逆流”。
信中还有一个细节——彻底批判四人帮“破坏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滔天罪行”。咱掌握的资料有限,不知道四人帮为什么要破坏学大寨?怎么破坏的?四人帮也许和农民陈永贵不对脾气.但彼此没有直接的利害冲突。四人帮批判资产阶级法权,担忧小生产思想每时每刻都在生长。而大寨宣示的正是集体主义.正是坚决反对资本主义。
什么是反动?过后一看就明白了。谁反着动都是瞎耽误工夫,何况一封信?虽然占了大半个版。
《北京法制晚报》07-0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