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土地走出来的肖复兴
作者:郑 键
有朋友得知我认识著名作家肖复兴,很兴奋地问我:“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我想了想,说:“是一个很好的人。”是的,他在我的印象中,真诚、善良、爱憎分明而随和热情,对我这样的年轻人,一点都不摆大作家的架子,让我更加觉得他的平易近人。当然,这一切在我拜读了他的新作《黑白记忆》(人民文学出版社)之后有了新的解释,原来,他的宽厚与谦和、真挚与友善,他写到美好时的如歌悠扬与写到丑恶时的嫉世愤笔,都与他的这一段在黑土地上度过的青春有关。
时隔36年,他和16名一北京知青重新回到了北大荒,寻找着他们逝去的青春,印证着自己的记忆。可是,记忆是什么?“记忆可以是和过去相会的一种形式,记忆也可以是面对今日思索的一粒种子。”(肖复兴自序)当昔时的风景重现却物是人非,脑海里涌过的也许不是如老照片一样的温馨怀旧,而是比任何时候都没有意味到青春的残酷与命运的无常。和许多知青一样,肖复兴在北大荒吃过苦,挨过批,经历过悲欢离合。多年以后,当他重回北大荒,重新审视这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时,他终于找到了知青岁月给他最大的馈赠:除了黑土地上培育的真挚爱情,北大荒乡亲培养的人民立场。于是,在肖复兴的青春回忆录《黑白记忆》里,在那块叫做建三江的黑土地上,有他念念不忘的老乡,昔时的风景重现却物是人非,脑海里涌过的也许不是如老照片一样的温馨怀旧,而是比任何时候都没有意味到青春的残酷与命运的无常。和许多知青一样,肖复兴在北大荒吃过苦,挨过批,经历过悲欢离合。多年以后,当他重回北大荒,重新审视这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时,他终于找到了知青岁月给他最大的馈赠:除了黑土地上培育的真挚爱情,北大荒乡亲培
养的人民立场。于是,在肖复兴的青春回忆录《黑白记忆》里,在那块叫做建三江的黑土地上,有他念念不忘的老乡,在他最困难的日子,朴实耿直的农民解救、帮助了他,让他在北大荒漫天的冰雪里感受到温暖,以至于多年以后,“正因为有他们在,才让我觉得再远再荒僻也值得回来”,而当个别官员讽刺这些默默无闻的老农“什么也不是”时,他竟拍案而起,愤怒地反问“你又是什么”。他尊敬留在当地的老知青,因为他们“希望自己永远和脚下的北大荒的泥土一样质朴”;他谴责那些缺失民间情怀的人,“我们每天生活在最普通而底层的百姓之中,但我们的心不见得就一定是和他们在一起。也许是相反,貌合神离与他们离得很远,还自以为比他们高明而高贵”。
我曾经很喜欢肖复兴那些言辞优美、音韵华丽的作品,读完《黑白记忆》,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在这些作品之外我们还能在报章上读到他“冲冠一怒’’言语犀利的时评文章——他为超负荷工作的北京出租司机担忧,为沉冤数年的普通人余祥林叫屈,为违章l05次被罚1万多元的外地菜农杜宝良鸣不平,还有黑车、井盖、下岗女工……他对民生百态的关注和那时常流露出对当前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喟叹,对美丽与善良遭受诬蔑与践踏的伤感,对重建高尚与尊严、弘扬纯洁与正义的希冀,不正是与他在黑土地上走出的民间立场一脉相承吗?在一个好了伤疤未了疼的年代,忘却记忆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肖复兴重拾36年前的记忆,并加以审视、反思,是一种勇敢,也是一种责任——哪怕仅仅是对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