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书画长廊

山东知青韦辛夷成为著名人物画家的创作史

时间:2014-12-08 02:07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1517次
画家韦辛夷曾和同学一起参加了上山下乡和插队落户,他从小喜欢画画,当年的他因为下乡时给公社画村史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美术之梦。

 


 

画家韦辛夷简介


      韦辛夷,号遁公,甸园居士。1956年生于山东济南,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多年来致力于中国人物画的探索和研究,注重“大基本功”的锤炼和全面修养,所创作的作品具人文内涵和哲学意蕴。代表作品《鸿蒙初辟》、《蓄须明志》分获国家文化部、中国美协全国美展铜质奖,同期分获山东省美展一等奖。92年录取参加中国美院刘国辉教授主持的中国人物画高研班,获国内访问学者称号。高研班创作作品《在那个夏天……》、《灵山法会图》、《马灵道》以其凝重奇谲、融贯中西的风格和纵横开阖、自出机杼的手法赢得美术界同行的好评。作品分别在北京、杭州、济南展出,被誉为“溶古今中外于一体,得诗文史舆之四味“的实力派画家。93年参加中南海全国百名书画家笔会,作品《敲诗图》被中南海收藏,并收入《中南海画集》。同年在济南成功举办了个人画展。山东电视台“文苑揽胜”栏目和山东画报均作专题介绍。作品多次发表于《美术》、《江苏画刊》、《国画家》、《中国画年鉴(1992)卷》、《95 中国水墨》、《中国当代美术家图鉴》等全国十余种专业辞书、刊物,其传略载入多部辞书。98年荣获中国首届国画家学术邀请展“国画家奖”。99年6月应德国德中文化学院邀请,赴德国、法国艺术考察,进行“与中国对话”艺术交流活动,分别参加黑森州、柏林国际水墨画邀请展。被中国文联评定为99/中国百杰画家。中国画《小岗村之夜》入选九届全国美展,同期荣获山东省美展一等奖。出版专集《占有空间——韦辛夷水墨人物画创作心迹》、《当代中国画精品集·韦辛夷》、《水墨写意人物画技法》。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政协书画之友社成员、山东画院高级画师、山东省青年美协常务理事、济南美术家协会主席。

 

 


 
 

史海撷英 墨笔情深——访著名人物画家韦辛夷

 
      与韦辛夷的对话:


      记者:是怎样的机缘促使您与美术结缘?早年的经历和您之后的美术创作有着怎样的联系?


      韦辛夷:我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父亲做政工,爱读书,爱写毛笔字。受其影响,我打小就对写写画画感兴趣。小学时,正值火红的年代,我在图画本上画手榴弹、画《毛泽东选集》……图画课的成绩一直都不错。真正确定对美术的兴趣是中学时期,我和一位同学承担了学校所有的黑板报设计,他写美术字,我负责画画,那是我美术才华的最初施展。

 

 


 


       1974年,我高中毕业后和20多位同学一起上山下乡,插队落户。因为会画画,我接到了公社交付的一项重要任务——“画村史”。每到一个村,先组织贫下中农控诉地主、富农的罪恶,由一位当地中学老师编成脚本,我和另一名知青画出来。我们一个村一个村地画,画完后再一一展览。这段经历极大地锻炼了我的创作思维能力。其间,省里举办了一个“农业学大寨”美术作品展览,我的一幅速写作品幸运入选,从那时起,我的美术之梦更坚定了。


      1976年,我参军进入部队,一待就是10年。部队驻地在怀柔八道河,天气寒冷,呵气成冰,晚上站岗我卷个纸笔放在兜里,在岗楼玻璃窗上呵气,用纸笔画下白天观察到的形象,别人觉得站岗很漫长,我反而觉得很快乐。士兵中有“站岗不站二班岗”的说法,站这两个岗得少睡两个小时,我却抢着站这两个时段的岗,为了抢出时间多看会儿书、画会儿画。晚上熄灯后,我“抠纸偷光”,借走廊的灯光在被窝里读书,读完了《形式逻辑》和《语法修辞》,这两本书成了后来打开我思维的钥匙。

 


闯关东 585厘米×295厘米 2013年


      可能得益于平日的积淀,我很荣幸地被推荐参加军队里的美术培训班,走出山沟,到了军部所在地承德。因为成绩好,我被留在军队里,这对我来说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所以我为自己立下一个目标——30岁要有作品在国家级的专业刊物发表。经过选择,我创作了大量连环画。1982年,我的第一套连环画刊登在《连环画报》上,后来有更多的作品被连续刊出。


      回忆这段经历,是“我行,我还行”的自我暗示激发了我的自信,时至今日,我画画的目的依然纯粹,一是因为发自内心的喜爱,另外,就是要证明“我能行”。

 


韦辛夷国画《竹林七贤》


      记者:后来,您到济南市文联负责美协工作,开始转向中国画领域,并创作了首幅中国画作品《鸿蒙初辟》。这幅画入选庆祝建党70周年全国“七一”美展并获铜奖,还受到人物画专家刘国辉先生的高度评价。能否谈谈其创作机缘及创新之处?


      韦辛夷:1986年,我转业到济南市文联负责美协工作,因转行的需要及吴泽浩老师的鼓励,1988年我报考了山东艺术学院(文干班),主攻中国画,1990年毕业。转过年来恰逢庆祝建党70周年全国“七一”美展征集作品,无意中看到了一段有关“南陈(陈独秀)北李(李大钊)”在骡车上商议建党的记述,我觉得找到了创作素材。为论证选题,我查阅了不少记载、图片和画册,有关“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历史在我脑海中越来越清晰了。

 


 


      确定了选题,该如何去表现?我最初的设想是,在一片白山黑水中,画一辆骡车,草图画出来一看,冲击力不够。再易其稿时,我想起毛泽东曾说过的那句话:“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而作为嘉兴南湖会议的前史,李大钊、陈独秀在骡车上的最初动议就应该是“鸿蒙初辟”了!所以,在这幅画中,我按照“气之轻清上浮为天,气之重浊下凝为地”的寓意,在一团云气中,李大钊、陈独秀还有骡车居其中,天、地、人“三才”皆备,从整体上看,如同一个巨人从大地里拱出,有吐纳宇宙、感应天地的气魄。


      在题材选择上,我运用了“逆向”思维,避开了建党题材多表现一大会址、南湖游船等思维定式,而从技法上讲,那时我学习国画仅有一年时间,笔墨功夫自己都觉得拿不出门,鉴于立意的需要,我避实就虚,没用通常的笔墨手法,而是采取了喷绘的方法,以此来表现大面积的烟云,营造出神秘、迷蒙的效果。这个作品是我在绘画上的一次试验,它能顺利入选庆祝建党70周年全国“七一”美展并获奖,可能正得益于创作思路上的这些尝试。

 


广陵散 370厘米×250厘米 2006年


      记者:在《鸿蒙初辟》之后,您又创作了如《马陵道》、《广陵散》等众多历史题材作品。这些作品的选材出自不同历史时段,但相同的是那些历史中的人和事都早已离我们远去。在美术创作中,对历史题材的处理应当秉持怎样的创作原则呢?


      韦辛夷:的确,历史画不同于其他题材,是创作中难度最大、要求最高、顾及因素最多的一类题材。“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其实有深厚的内涵,历史代表着曾经发生过的真实存在,而重大则意味着历史事件的典型性。与汪洋恣肆的艺术想象不同,在美术创作的所有题材中,唯独画历史画需要在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准确拿捏。


      历史题材创作,一般遵循“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在尊重“大历史”真实的基本前提下,允许对历史情境、人物精神进行合理想象,甚至大胆“失事求似”,去画一些并不真实存在的“伪物”,借此起到强化人物、深化主题的作用。这两者看似矛盾,实则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以我创作《广陵散》为例,嵇康作为魏晋名士的典型代表,在画面构图之中,其才华与尊严的标格、生与死的对立都应得以呈现。我的这幅画中,与持刀而立的刽子手、背景人群中的众生相形成鲜明对比,是嵇康戴着铁镣却仍凛然傲世的形象。史书并未记载嵇康行刑时所戴的刑具,但戴着铁镣的嵇康却是我心中的嵇康形象。为展现特殊境遇下的真实人性,在考证了魏晋早有铁器出现的前提下,我选取了这一道具并进行了艺术化的处理。但需强调的是,艺术加工要把握好“度”,合理想象绝非不着边际、大搞“穿越”,更不能因标新立异而与历史的本来面貌相去甚远。

 


韦辛夷 江南无所有


      说到底,历史题材创作就像“戴着镣铐跳舞”,它尤为考验一个画家的综合能力和素养,要求创作者在艺术修养、人生阅历等方面都要达到一定水准。在多年的创作中,我越来越喜欢这种“有挑战”的创作,逐渐形成了一种“历史情结”。在平时,我常以间接或直接的方法体验不同历史时段的状态,间接方法一般是收集史料,如翻阅《史记》、《晋书》等,从中体会当时的历史是个什么样子;而直接的方法就是根据自己的人生感悟去进行艺术处理,创作出自己心中的“这一个”形象。


      记者:您近年创作的《闯关东》成为“山东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签约作品,《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日前也已入围“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这两部作品从选材到布局都更为恢宏,那么,此类大画一般会面临怎样的创作难度?

 


笔墨写出中国力量—读韦辛夷新作《闯关东》


      韦辛夷:以我创作《闯关东》为例,《闯关东》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悲壮一页,已成为齐鲁大地独特的集体记忆,塑造这样一个群体,更应选取有典型性的场景、人物,确立传情达意的个性化画面语言。在宏大的场面、众多的人物中,还要兼顾处理好主次、虚实、疏密、线墨等多重关系。这些方面,落实到具体创作中都是有难度的。


      在选取典型环境方面,我把视角定格在山海关的城门楼前,以体现“闯关东”的“关”字。当我真正到了山海关,才意识到之前的画面出现了一个大问题,《闯关东》里的人应当是往外走的,而我的第一稿人是往里走。往外走就意味着得画背影,这也能画,但是视觉震撼力就远远不够了。于是,我又画了一个变体图,人物的脸转过来了,但是不典型,这里缺少了山海关城门楼这个典型场景。这时,电视剧《闯关东》帮了我一个忙,当老朱家离开朱家峪时,文他娘说:“就要离开家乡了,给家乡磕个头吧!”正是这句话启发了我,面朝家乡“磕头”的几个人物就成了这幅画中的一组主要形象,既达到了画面的需要,也成为情感传达的有力维系。

 


笔墨写出中国力量—读韦辛夷新作《闯关东》


      在人物、情绪、氛围的开掘上,人物之多、调度之难、情绪之复杂都是创作中的难题。我处理了不同的人物组合,他们的表情或渴望或迷茫或恐惧,每个人物有着不同的心理指向。比如,中间一组面对观众,缅怀家乡;左侧一组背对观众,走出城门;右侧一组就地休息,神态各异。在细节上,我还通过挑担子的人、不时扭过头来注视的人把几组人物联系起来。这样,整组画面在组合上就非常自然。


      另外,人物与景物如何呼应?我始终注意人与景的叙事处理,前景人物实处理,背景景物虚处理,并使之浑然一体地统一在一个空间里。整体构图上,我也有意识地去经营,从左至右沿人群头部有一条贯通左右画面的横向动态线,在这条线之下是有规律的正弦曲线,恰好使面向观众的一组人物有向前的张力,而走向城门的一组人物有向内的冲力,吻合了主题的需要。


      《闯关东》的创作历时两年,《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目前还在创作中。如何在氛围、人物形象、人物关系、画面布局等方面反映当时境遇下的历史真实,又融入当下的时代思索,都是创作中切实遇到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记者:在当今社会,艺术家应当怎样进行艺术创作?能否结合您自身的经历,给青年人提出一些建议?


      韦辛夷:大家普遍认为,现代社会存在“浮躁之风”,作为一个个体,不要去管大环境如何,只要能“守住”自己就好。有语云,“闭门即是深山”,心性是第一位的,只要内心有“深山”的感觉,抵住世俗诱惑、守住心灵的纯净才是最重要的修为。

 


 


      另外,我一直推崇绘画的大基本功。通常所说的如笔墨、速写、色彩造型等能落实到画面的具体技法我称其为小基本功,在这之前,还应当有5个大的方面:其一,应具备文学素养,文学是一切艺术皇冠上的明珠,借此可以修身养性;其次,是艺术感悟力,一个画家是否具备艺术感悟力与学历、师门无关,全凭个人修养;第三,是人生阅历,一个人的阅历越丰富,其艺术成绩才可能更卓着;第四,是年龄阶段,40岁、60岁、80岁……不同年龄段的人对于世界的感悟有所不同,画里会呈现不同的格调;第五,是身心状况,齐白石若活不到60岁则没有今天的“齐白石”,若说前面四点是“零”,身心状况则是“一”。我的创作之路,正得益于这种大基本功的积累。


      我认为画家应当是“全天候”的,就像战斗机一样随时准备起飞。对于画家来说,随时随地都要进入创作思维,有这样的职业心,就会形成一种“职业眼”,用这种“职业眼”去观察我们的生活,用手中的画笔讴歌我们的时代,这就是一个画家对实现“中国梦”的应有担当。

 


        原文题目《史海撷英 墨笔情深——访著名人物画家韦辛夷 》

       2013-12-13 发表于《中国文化报》   文/驻山东记者  常会学   实习记者  孙丛丛

 


韦辛夷展展厅一角  (摄影侯吉彬)

 
 
 


大地之子—袁隆平 185厘米×220厘米 2009年
 
 

 

韦辛夷国画作品入围全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

 


      济南市文联副主席、山东省美协副主席、济南市美协主席韦辛夷创作的中国画作品《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日前成功入围“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成为全国82件入围作品之一。


      “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由中国文联、财政部和文化部共同主办,中国美协承办。该工程自实施以来,得到了全国广大美术家的积极响应和踊跃竞标。目前该工程已完成第一轮草图的评审选拔,经过严格评审,在1043件来稿草图中,初步确定82件作品草图入围。为保证该项工程作品的艺术水准,工程创作指导委员会专家还将对入围作品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以鼓励美术家创作出能够真正反映中华民族灿烂文明、辉煌历史,并传之久远、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佳作。

 


 


      韦辛夷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深造于中国美术学院刘国辉工作室、为中国人物画高研班成员,中国美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他先后组织全国、省、市美展和研讨活动60余次,其中5次大型晋京展,4次大型出国展。先后在德国、法国、俄罗斯、韩国、日本和北京、杭州、青岛、济南等地举办个展和讲学活动。其作品在30多家国家级专业性辞书、刊物、媒体发表,50余件作品被中外美术馆收藏。其创作风格明丽、苍劲,有深刻的感染力,代表作有《鸿蒙初辟》、《蓄须明志》、《山东四杰》、《马陵道》、《广陵散》等;出版《占有空间——— 韦辛夷水墨人物画创作心迹》、《中国画精品集·韦辛夷》、《写意古典人物画谱》、《金手指·水墨写意人物技法》、《提篮小卖》等专著多部。

 

         博宝艺术网http://news.artxun.com     来源:齐鲁日报 2013年2月17日  记者:陈炜敏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