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尊老先生
院子过道两旁的花圃里瓜红果绿,丝瓜、苦瓜、扁豆、黄瓜、南瓜、辣椒、柿子、银杏、海棠……藤架上挂的鸟笼里翠鸟、金翅、红靛颏儿,一旁还挂着筛鸟砂、鸟粪的带网筛的小铲子,这几只鸟可是高老先生的宝贝,偶尔进城住几天,这几只小家伙都随身提着进城,还得带着小家伙们的“口粮”——肉虫…… 看家护院的大狗,威猛骇人的藏獒,贴身腻人的宠物犬,一日三餐高老先生也从不假他人之手,都是自己亲自喂养打理。有学生朋友登门造访,架上摘几根黄瓜,沏一壶清茶,或廊下聊聊艺术,或画案前你书我画,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性情中人的高士尊先生在用毛笔宣纸,不经意地操练着中国写意画的同时,写意地过着自己风轻云淡的日子。这么多年来他和艺术圈子若即若离,在圈外优哉游哉地画着自己想画喜欢画的东西。这可能源于他散淡的生活态度,或就是玩玩……
常有人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知晓高先生生活一二的人通常很难说出在高先生艺术般的生活中,二者谁高谁低。自家院落里八百余平方米的高氏美术馆前绿植高高低低,错落有致。高高的雕有石猴的拴马桩来自山西大户人家的老宅,大概是清朝的石凿饮马槽里蒲草和蒲棒在夏日的微风里轻轻晃动。同行来的朋友说,早些时候高老先生的窗台上随意码放的竟是些秦砖汉瓦,但因为太过随意的码放,风吹雨淋或猫猫狗狗的跑动一不小心就会让这些数千岁的老物件体无完肤,所以才把它们移师屋内。 一抬眼,“贺高士尊先生从艺60周年暨80大寿”的大红横幅喜庆地高挂树间。原来这是弟子们祝寿之举和高老先生的自娱自乐不谋而合。移步高老高大宽敞的美术馆内,一进门,高老手书的“笔底心声”恣意潇洒,真可谓“道法自然”。一旁是学生的妙笔——“天高地厚人长寿,书妙诗新画有情”。条幅下方的老柴木条案上放着古老的砖雕瑞兽,细一看,竟是北方大户人家老宅屋顶上的烟囱出口。 美术馆里高老的作品和他的收藏摆放得错落有致,满眼尽是文人意趣。一米多高的酱色大酒缸随意插放着些残荷老莲枯叶,汉代的鸭形陶水罐,自己刻画的磁州窑仕女花瓶,清代的三系黑釉罐,闷户柜,翘头案,官帽椅,极少见的清早期大户人家门洞里的廊椅虽大多是柴木,但年代、造型、工艺却各有讲究,看似随意的摆放,却传达着主人心绪。的确,身为彩陶、石雕、瓷器、木雕、中国古典家具收藏家的高老先生,对造型装饰、民间艺术、西方绘画都有很深造诣,诸多艺术的修炼熟稔化作高老先生笔下的大写意。 生活是艺术,艺术亦是生活。在高老的宅院里还有个院中院,那是高老的画室。和有些画家画画写字早已习惯用瓶装墨汁不同,高老丹青妙笔所用之墨必是当天研磨出的墨汁,因为色浓和厚重,不必写个字就要用废纸蘸一下。 画案旁码放着十来个大理石钵,里面盛放着赭石、翠绿、湖蓝、朱红、橘黄等常用的颜色。跟随了高老九年的书童小敏专事给高老研墨,选笔,洗笔,裁纸,选印,留印……因为耳濡目染,再加上天资聪慧,小敏笔下的金鱼、雏鸡、玉米、黄瓜等小品也画得有几分模样。 不要以为小敏的习画仅仅是身在高老身边得天独厚,其实在作画领域传道授业高老已默默奉献几十年,门下弟子成千上万——很早以前高士尊先生就在央视的《夕阳红》栏目传授传统中国画的绘画技巧,1996年为人民美术出版社绘著并出版过一套20册的《中国大写意花鸟画技法》,里面按题材内容分类,编撰得精细、通俗而实用,出版后很受美术爱好者欢迎,现在市面上难觅踪迹,一册难寻,紫萝、翠鸟、鹌鹑、芭蕉叶、向阳花、牡丹、石榴之类的传统中国画技法一应俱全,高老的艺术功底和对生活观察的细腻由此可见一斑。有学生这样描述自己的恩师:“迁安高氏,号大憨,身伟岸,品瑞德厚,备受人尊,艺坛耕耘,六十载,八十寿,满园桃李,堪称楷模。”
中国书画自古一家。高老说,象形文字是中国最早的书画,中国书法是最完美的抽象画。中国画的好坏不以形似为标准,不用真实地再现自然,不在乎像不像,而是通过观察自然,感悟社会,表达人的思想,人的情感。天是自然,人是主观,中国书画的最高境界是人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天人合一。写意画就是要通过人的笔把内心对事物的感觉写意出来,抓大感觉。高士尊先生的画室名为“绘心”,大概“绘心”是画家的心意,他作品中的那些心思、意趣、奇景,都是他心像的物化,是他内心活动的感性再现。 高老作品中随处可见平民情怀,平凡的居家生活中他也能发掘出诗意。《萝卜白菜保平安》表达的是他简朴自然、“知足常乐”的人生哲学。《白菜辣椒》中清白如玉的菜体,红艳艳的辣椒这些生活符号皆能引起他的心灵感应,这种感应通过绘画写意出或清新宜人的格调,或温润或强烈的绘画语言,既浓化了生活情趣,又寄寓了人生情味,再题上“醋熘白菜最好吃”之类的大白话,于调侃中道出平和、温厚、纯朴的人生态度。 鹤发童颜的高老不仅仅是位大写意花鸟画家,也是美术普及工作者,他在作画时亦能潜下心来做学问,探究艺术的真谛,或善用自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出身的学术背景,在造型、色彩、绘画材料上不拘一格,利用技术语言在艺术上创新。高老的一幅作品《白牡丹》的墨韵给人的感觉质感极为细润。高老说,这是因为创作这幅作品时,除了传统的墨色,他还用了牛奶和盐。而另一幅作品《鱼翔浅底》中的鱼则用了丙烯色。因为丙烯色有不着墨的特性,高老在鱼上再着一层淡墨,恰似鱼儿潜在水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