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书画长廊

徐悲鸿画马的心理追求

时间:2012-07-08 04:08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1647次
有道是郑板桥画竹,齐白石画虾,莫如徐悲鸿画的马。徐悲鸿画马,笔墨淋漓潇洒,无论是奔马、立马、走马、饮马、群马,都赋予了充沛的生命力。可贵的是, 徐悲鸿的水墨奔马图,画面大都简淡高逸,用笔泼辣凝重,间参西法。

 


 

  对画马情有独钟


  有道是郑板桥画竹,齐白石画虾,莫如徐悲鸿画的马。徐悲鸿画马,笔墨淋漓潇洒,无论是奔马、立马、走马、饮马、群马,都赋予了充沛的生命力。可贵的是, 徐悲鸿的水墨奔马图,画面大都简淡高逸,用笔泼辣凝重,间参西法。

  其实,徐悲鸿在欧洲留学时,就认真作过马的素描,1930年起,徐悲鸿开始以水墨画画马。 其现存最早的画作于1931年完成。它纵六十八公分,横一百一十公分,画中的马没有马鞍,没有缰绳,在原野上狂奔,给人感觉神骏气昂,奋发感人。这幅画还表现了奔马的驯良、坚毅、敏捷等性格特征。画上无题款,只有“东海王孙”钤记,是徐悲鸿在1931年愤走粤西时的箧中遗物,1937年其家人检赠宜兴渡船公周法大,流传至今。

  1940年,徐悲鸿先生应邀至印度国际大学讲学并举行画展。他应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邀请,游历了喜马拉雅山之大吉岭。在那里,他看到了罕见的高头、长腿、宽胸、皮毛闪光的骏马,他曾骑着这些骏马远游,并由此了解了其剽悍、勇猛、驯良、耐劳、忠实的特点。此间他对着骏马做了大量的写生,反复捕捉其各种神态,从而塑造出千姿百态的奔马,达到了“尽妙”之境界。据说徐悲鸿自己认为,他画马真正的成就,始自此次印度之行。

  徐悲鸿曾总结说:“我爱画动物,皆对实物用过极长时间的功。即以马论,速写稿不下千幅,并学过马的解剖,熟悉马的骨架、肌肉、组织。又然后详审其动态及神情,乃能有得”。他还认为,毛笔太软,画不出鬃尾的质感和劲力,所以他常用硬笔扫出鬃尾,使之纤毫毕露,而呈现出动力的美感。


 


  万马犹酣的心理呼唤


  徐悲鸿原名徐寿康,1895年7月19日生于江苏宜兴计亭桥(屹亭桥)镇。他年轻时善哭,因家境贫困,常在半夜里悲从中来,有如鸿雁悲鸣,因此改名悲鸿。

  徐悲鸿一生画过数以千计的马的速写稿,他在绘画技巧上不断寻求突破,力图塑造骏马的各种雄姿。尤为可贵的是,徐悲鸿所画的水墨奔马,无羁群,尚桀骜,发胸中块垒,掘民族精神。而在心理学的意象分析上, 马是力量、速度、自由、耐力的化身,令人神思飞越,并生发出朝气勃勃、奋发向上的力量。这,也是徐悲鸿的心理向往与艺术追求,由此,马最能反映徐悲鸿个性,也最能表达他思想感情。而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马始终是人才的象征,也是民族振奋的表现。

  尤为值得称道的是,徐悲鸿不像古人那样热衷画鞍马,而是喜欢画野马,为的是表现野马的豪放不羁的气质,借以抒发自己的情怀。所以,1940年他在游历克什米尔时,见到当地的骏马格外兴奋,也就在这一年他创作了精品之作——《群马》。

  画中没有马的奔腾之姿,那几匹背向的马仿佛听到了什么,正竖耳警觉地凝视着远方,表面是那样平静,但却蕴含着内在的动力。他以粗重有力的线条表现出马匹坚硬的骨骼和挺劲的马腿,以生动的墨色表现出风中拂动的马鬃和马尾,更强化了那静中之动的魅力。

  有趣的是,徐悲鸿在《九方皋》画面上黑色雌马,却例外地给马戴上了缰辔,有人问悲鸿这是为什么,悲鸿笑着答道:“马也和人一样,愿为知己者用,不愿为昏庸制。”

  徐悲鸿曾在1940的一幅群马图上题款日:“昔有狂人为诗云,一得从千虑,狂愚辄自夸,以为真不恶,古人莫之加。悲鸿时客西马拉雅山之大吉岭”。由此,在徐悲鸿的笔下,一匹匹骏马奋踪扬蹄,在广袤的土地上飞奔,有的腾空起飞,有的蹄下生烟。有的回首顾盼,有的一往直前,都给人破纸而出的感觉。

  其实,这份万马犹酣的艺术追求,也投射了徐悲鸿崇尚自由,不断创新的心理呼唤。


 


  以画马来激励国人


  在“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后,徐悲鸿不断在画马中寄托着忧国忧民的情思。他曾在画马题诗中有“哀鸣思战斗,回立向苍苍”,“秋风万里频回首,认识当年旧战场”等词句,以激励国人不畏强暴,大胆抗击日寇的侵略。在这里,徐悲鸿追求的境界可谓是“鸿雁悲鸣,骏马悲嘶”。

  抗日战争爆发后,徐悲鸿曾带着自己的作品四次下南洋,先后在香港、新加坡、加尔各答、吉隆坡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并将售画所得,全部捐献祖国救济难民。 抗战时期,徐悲鸿曾住在重庆沙坪坝,那里有许多国立学府随政府迁来,却没有一家像样的书店。有个名叫陈汝言的江苏人想办一个“正风出版社”,找到徐悲鸿求助。徐悲鸿提出只要找一些知名教授担任编委,他就画马筹钱。陈汝言组织好编委再来见徐悲鸿,他立即拿出二千元交给陈汝言,并说:“这是我卖的两匹‘马’的价钱。”徐悲鸿赠“马”办书店的事迹被传为佳话。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徐悲鸿赠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的一幅奔马图上题诗日:“山河百战归民主,铲除崎岖大道平”。又题画马诗云:“百载沉菏终自起,首之瞻处即光明”。他借马抒情,寄托了人民的爱憎,在它们驰骋的脚印上,烫着鲜明的时代烙印。

  徐悲鸿的名言是:“人不可以有傲气,但不可以没有傲骨”。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