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活动 > 北京知青

北京知青回永济

时间:2008-03-10 05:04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1447次

  今年的正月十五,对于曾经在山西省永济张营镇西敬村插队的11名知识青年来说,过的实在是有些不同寻常。四十年前,他们是十来岁的孩子,响应祖国号召,到农村这个广阔天地意欲大有作为。四十年后的今天,他们已年近花甲。重新走进他们洒过汗水,洒过泪水,洒过鲜血的这个晋陕豫三省交会处的村落,看到曾经的房东、生产队的小队长、年龄相仿的村中玩伴,都禁不住相拥而泣,眼圈红了又红。人的感情,就像经年存放的老酒,越陈越香。待我们把观社火这杯陈年老酒一杯杯倒出,让我们有过插队经历的一代人细细品味……

  千里之外
  正月十五,又是元宵盛会。曾经的知识青年11人从北京出发,驱车千余里,来到山西省永济市张营镇西敬村,一是回来看看乡亲们,二是和乡亲们一起过元宵节,三是庆祝西敬村文化广场落成和古大戏台修缮工程揭幕。
  1968年12月21日,31名北京知识青年告别父母亲人家乡,来到西敬大队插队落户。春节到了,乡亲们把知识青年接到家中,坐热炕头,吃年夜饭。正月十五,巷里竖起了秋千,青年们舞龙灯、跑旱船,驱走了知青对家的思念,让知青感受到乡亲们的温暖。
  在插队的日子里,乡亲们教知识青年们耧犁耙耱、赶车、挑粪、看庄稼。一年冬天,知青张文杰第一次出远门到临县拉煤。半夜起来,赶忙披衣下地,匆匆套上牲口,队长叫他躺到车里睡觉,路上他被冻醒了,哆哆嗦嗦冻到县城才发现,棉裤里竟然有一条腿没有穿上毛裤。还有一次,队长派知青们半夜到地里放水浇庄稼。天黑水大,有一块地跑水了,五队的李敬萱看到了,大喊着,一屁股坐下去,用自己的身体挡住冰冷的黄河水。
  插队生活是艰苦的,苦到割着割着小麦,知青们会一头跪倒在麦垄上,怎么挣扎也站不起来;苦到肚里饿得咕咕叫,大家巴望着太阳快点落山,好早点收工回灶上吃饭……
  插队生活也是欢乐的,知青们苦中作乐。春天到了,队里的小青年带知青们挑着水桶,到返青的麦地里找禾鼠洞灌禾鼠。捉到了禾鼠,拿到学生灶上煮了吃,既除了害,又解了馋。秋天,二队的吴汶成看菜地。几个知青挤在地头的窝棚里吹口琴,唱外国民歌。穷欢乐中,萝卜被人拔走了,又把萝卜秧盖在原处,知青们竟谁也没有发现。冬天,长夜难眠,几个知青坐在热炕上吹牛,比赛谁的胆子大。三队的王非可冒着寒风,一口气跑到村外荒凉的坟头上,把早已凋零的花圈扛了回来。

  作为这次返乡活动的召集人,张文杰提起他的房东大娘就激动不已。他说,房东大娘纯朴、善良,把他当成她自家的亲生娃。大娘逢人便念叨:“北京来的学生娃稀活(可怜)呀。”住在大娘家,生病是最享福的时候。大娘会亲手煮上一碗面条,油花上卧着鸡蛋,颠着小脚颤颤地端到床边。大娘看着“杰娃子”一口一口把香喷喷的面条吃光,才抹着泪转身离去。说也奇怪,只要一碗面下肚,病就会马上痊愈。他记得有一次和老乡打赌,一个肩膀挑起四桶水,一步步担到大娘院子里,社员们拍着手为他加油。
  就这样,几年过去了。在乡亲们的呵护下,城里的学生娃锻炼了臂膀,练就了心胸。后来依依不舍地和乡亲们告别,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30年了,村里知识青年中有人当了国家公务员,有人当了企业领导、医院的医生、学校的教员、报社的编辑记者。也有人在普通工人的岗位上,一直干到退休、离岗……虽说职业不同,职位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没有辜负乡亲们的培养和教导,没有辜负乡亲们的殷殷期望。
  去年春天,张文杰和董事长谷玉梅以及公司职工到西敬村植树,受到乡亲们的热情接待。公司员工们说,乡亲们这么纯朴,对大家这么好,这里也是大家的第二故乡,应该给村里作点贡献。听说村里的党员和老人们缺乏活动场所,古大戏台快坍塌了,公司员工自发捐款,其他老知青听说后也纷纷解囊献上了爱心。这次的重返故里,正是受乡亲们的盛邀,出席村里的庆典活动。
  当知青的汽车开到村口,再也走不动了。西敬村成了乡民挥洒热情的海洋,北京知青回来的消息传遍了十里八乡。乡亲们早早赶来,把新建成的文化广场挤得水泄不通,就连房顶上、树杈上也站满了等候着剪彩的大人孩子们。乡亲们呼唤着知青的名字和老知青们手拉手、肩靠肩,热泪流淌在一起。
  庆典活动开始了,锣鼓喧天,礼炮轰鸣。台上前排代表讲着话,后排的知青哭出了声。原来是当年的老房东认出了当年的学生娃,他们纷纷挤到了剪彩的队伍里,边哭边说。大家互相抚摸着脸上的皱纹,絮叨着几十年的沧桑变化,哽咽着,泣不成声。
  观社火
  为了让北京知识青年的这次返乡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永济市有关部门特意安排北京知青观看正月十五的社火。看了虞乡镇洗马村的高台逗趣,你会觉得春晚的那些民族舞蹈啦,小品啦费那么大劲,也不过如此。相比之下,农民兄弟那才叫有生活,有创意。人家随便捣鼓点啥玩意儿,花不了俩钱,就挺出彩。以嫦娥一号卫星上天为主题的嫦娥奔月社火,就是一辆农村常见的三蹦子车上,冲天架着一根粗木桩,木桩上挑着一人扮作白衣飘飘的嫦娥,嫦娥手里举着根竹竿,上头挑着用硬纸袼褙做的月亮。三蹦子车后面跟着一大爷,随着三蹦子车的缓缓前行,大爷一下一下地压着木桩,在杠杆的作用下,木桩顶端的嫦娥上上下下做奔月状;高高举起的莲花瓣里坐着抹着大红脸蛋的小孩,这就是传说中的莲花童子;架在空中数米高的伞上有小孩蹬独轮车,那可是什么保护措施都没有,就两个大人在一旁举着竹竿在一旁以防万一;还有猪八戒背媳妇、张果老倒骑驴……
  问现代人啥是栲栳,十个人有九个答不出。栲栳是用柳条或竹子编成的笆斗之类的盛物器具。永济市栲栳镇田村的跑旱船相当有名。栲栳镇田村的跑旱船最有意思的是女扮男装。骑驴的是女人,赶驴的也是女扮男装的女人。这女扮男装扮的是相当的夸张,画着几撇小黑胡子,系着个领带,顶着个礼帽,戴着副墨镜,穿着身西服,蹬着双皮鞋,那小样,那神态,想不笑都难。最有意思的是跑旱船的人群里冒出个穿着白大褂,背着个医药箱,走道不是那么太利落的老太太,在跑旱船的人群里扭来扭去的,细看,原来大妈的白大褂后背上印着一个药店的广告——这广告都打到社火上去了。
 

 

  张营镇西敬村作为这次返乡北京知青的“娘家”,社火更是不含糊,男女老少齐上阵。村里幼儿园的女孩子们头顶上戴着古代仕女般的头饰,腰上系着红绸子当做长裙,从腰间垂下的四根小线吊着一个大大的铜钱,四五岁的小姑娘小腿在钱眼里迈不开步,只好碎步轻移。村里幼儿园的男孩子们头上戴上大头娃娃面具,肩上用小竹竿挑着方便面盒子、牛奶盒子、饮料盒子,好像一副走亲戚的样子。村里一个老得只剩下一颗门牙的小个子老奶奶也画上个红脸蛋、几撇小胡子,穿着身不合适的西装,腰里系着的绳子上别着个烟袋,一瘸一拐地追赶着一个比她高好多、穿着一身红衣绿裤、走路也一瘸一拐的扮作女丑模样的人——这是乡下非常有名的《追媳妇》。晚间的舞龙社火因陋就简:扫帚苗就是龙尾,两个手电筒就是龙眼,龙身上也有几个小手电,广场上的灯一灭,舞动的龙一闪一闪,煞是好看;村里跑旱船的船身就是农民家的炕围子,旱船顶上立着的照妖镜就是村里女人的梳妆镜,真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文杰/文  郭永进/摄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