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书刊

超越“知青文学”---评韩少功 的《日夜书》

时间:2013-05-31 11:24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564次
小说所写的内容是“知青”,但韩少功并非将目光局限于 “知青生活”,而是在四十余年的宏大视野中,描述知青在时间中的流变与命运的波折。

 


 

 

  《日夜书》是一部值得重视的长篇小说,它与韩少功此前的长篇小说《马桥词典》、《暗示》不同,是一部更“像小说”的小说。在《马桥词典》、《暗示》中,我们看到作者以词条的形式组织叙述,在语言与世界的关系中探寻语言之外的语言,世界之外的世界,而在《日夜书》中,我们看到韩少功回归“传统”,小说中出现了贯穿全书的人物、故事、情节。但这又不是简单的“回归”,在这部新作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在《马桥词典》、《暗示》中常见的对某一经验与命题的深入思索,但是这样的思考更多地融入到了小说的叙述性因素之中,不那么突兀,也不那么零散。可以说,在这部小说中,韩少功在感性与理性之间达到了一种新的平衡。

 


 

  小说所写的内容是“知青”,但韩少功并非将目光局限于 “知青生活”,而是在四十余年的宏大视野中,描述知青在时间中的流变与命运的波折。小说所写的这个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变化最为剧烈的时期之一,从“文革”到“新时期”,到90年代,再到新世纪,中国仿佛处于一股激流之中,社会结构与精神氛围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知青们置身于这一剧烈的变化之中,他们怎样走向了各不相同的人生,他们的内心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这部小说中,韩少功通过他与知青朋友们的人生历程,为我们呈现出了这一代人的精神面貌及其在历史中的变化。小说在叙述方式上虽然回归“传统”,但并不注重故事,而是以五六个主要人物为中心,以“列传”的方式描述这些“典型人物”各自的命运与生活故事,他们的命运也并非是独立的,而是相互交织,在时代大潮中沉浮与漂移。

  在这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韩少功厚重的“历史感”,正是对时间变化的敏感,让他可以站在今日的视角重新审视知青一代的命运,或许这也是此书命名为“日夜书”的原因。如果从韩少功的创作历程来看,他最早写作的便是《西望茅草地》等“知青文学”,其后是以《爸爸爸》为代表的“寻根文学”作品,在经历了《马桥词典》等实验性的阶段之后,现在他又重新关注“知青”,但无论在题材还是写法上,都已超越了原先“知青文学”的范围,这可以说是当代文学的最新进展之一。

 

  《收获》2013年第2期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