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书海拾贝

读中华经典 育民族正气

时间:2014-04-03 04:37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631次
百年以来,中国在教育资源选择上,在第三方面取得了基本成功,值得肯定。但在第一、第二两方面,则有极其惨痛的教训。今天中国道德建设、政治认同建设、制度建设、道路选择、反腐倡廉等方面的艰难格局,很大程度上肇祸于百年来我们的精神文化建设不接地气。

  

 

 


      一国的教育,是一国国家主权、政治目标、经济利益的体现。因此,教育是政治的延伸,教育权力是政治权力的延伸。


  教育权力的主体,是国家与政府,而非其他。教育资源、教育制度、教学内容,皆由主权国家及其政府决定,绝非由他国他府决定。国家与政府,实施与控制教育的原则,一定是本着这样三项:该国国家主权、该国政治目标、该国经济利益。一国之教育,在教育资源选择上,绝不会自觉服务于他国国家主权、他国政治目标、他国经济利益。

 


 


  教育资源包括三个主要方面。


  第一,一国母语。母语是强化国家认同、深化社会融合、扩展国家利益、体现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的最重要事物之一。日本占领中国台湾,台湾学校只能教日语,德国占领法国洛林,洛林学生只能学德语。今天南北美洲、非洲、亚洲的许多国家与地区,他们的官方语言都不是历史上形成的本土语言,而分别是西班牙语、英语、法语,因为这些西方强国在殖民活动中,以自己的语言取代了本土语言。这些殖民国家通过语言扩张,实现了国家权力和经济利益的最大扩张。

 


 


  第二,一国之历史文化经典。一国的立国之志、治国之法以及民众生存经验、哲学智慧、宗教精神,皆凝聚于往圣先贤世世代代创造的经典文献和掌故之中。这种精神文化血脉,是一国的生命和根本,也是一国最宝贵的教育资源。如果一国精英主动放弃教育主权,缪选教育资源,必将带来价值崩溃、思想混乱、生命萎顿、根本腐朽,导致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危机,以及对他国的政治认同与精神崇拜。

 


 


  第三,服务于一国当前经济建设、生产活动所需的科学知识、劳动技能。


  百年以来,中国在教育资源选择上,在第三方面取得了基本成功,值得肯定。但在第一、第二两方面,则有极其惨痛的教训。今天中国道德建设、政治认同建设、制度建设、道路选择、反腐倡廉等方面的艰难格局,很大程度上肇祸于百年来我们的精神文化建设不接地气。如今教育改革呼声日盛一日,但大多沉溺于琐屑议题。重新厘定教育资源,是当今中国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

 


 


  中国国民教育,必须以贯穿中国社会几千年的民族正气作为精神骨架,《易经》、《尚书》、《诗经》、《礼记》、《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基本经典则是这种民族正气与智慧的承载媒介。国民教育,就是要通过诵读这些基本经典,接受民族正气和智慧的洗礼与铸造。中国的精神文化,概括起来就是两个短句:炎黄尧舜大道,孔孟老庄正学。国民教育的资源选择和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都要围绕这两个短句做文章。恢复读经是中国国民教育改造与发展的紧迫课题。

 


       (作者摩罗是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原文题目《恢复读经,育民族正气》

 


摩罗(万松生)


作者介绍


       摩罗,本名万松生,作家、文化学者,1961年出于江西省都昌县鸣山乡万家湾村,1978年考入九江师专中文系,毕业后在都昌县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12年。1997年获得华东师大文学硕士学位后,在北京印刷学院出版系从事教学工作。2004年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现为中国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目前正在从事原始宗教、民俗学、语文教育、文化政治学及人类学的研究。

  
  名字由来:摩罗这个名字源出鲁迅《摩罗诗力说》。鲁迅说:“摩罗之言,假自天竺,此云天魔,欧人谓之撒旦。今则举一切诗人中,凡立意在反抗,旨归在动作,而为世所不甚愉悦者悉入之。”万松生以摩罗为名,沿用至今,可见其怀抱。这些年,摩罗名副其实,以邪神自居,战天斗地,尽管思想不断变化,但摩罗精神贯穿始终。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