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书海拾贝

求索:由物质到精神的升华

时间:2012-09-01 01:10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650次
人若光知道求物质,真的就难以与动物相区分了;人类若真的光知道自己所追求的对象,其他一概不知、一概不顾,也真俗不可耐了。

  “求”的古文像挂在墙壁上的兽皮。说明最初造此字时,防寒还是生计中的大事,人皆以得一张兽皮为人生一大满足。后来,“求”的本义转变为“裘”,“求”则脱离狭义的追求兽皮,而转向更急迫的需求。更急迫的需求就是“水”。所以隶变后的“求”从水。“求”的字形表示:祈求上苍赐予水,哪怕一点点,以解口渴之需。

  “求”之读音通“丘”,说明古人已经具有一定的气象学知识,古人发现地形高低错落的地方更容易降雨。“求”的读音与“秋”相通更容易理解些:秋收能满足人们的果腹之求。

  我高度评价隶变后的“求”字,这个字的字形表明,中国人的需求从穿衣转向求水。水是农耕社会的命根子,是民族生存与繁衍的重要物质前提。正因为如此,我才说这是一个飞跃性转变,说明中国人走上了天人合一的正途。现在,人背叛天的主要体现,也恰恰表现在对水的态度上,由于对水资源竭泽而渔式的开发,水源被污染而且面临枯竭。城市供水不足几乎成为全球性问题。

  “索”从“糸”,从“十”,从“冖”。“索”之古文(楚帛书)像人借助于草茎或藤条攀爬之状。隶变为汉字之后重新构造为:人陷入深渊(以冖喻深渊)借助于绳索(以糸喻绳索),苦苦向十方摸索,希望走出深渊得见光明。用《易经》的话表述就是“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索”转义为孤独,是因为有的求索可以群体共为之,有的求索则人自为政,不能群体共同为之。比如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在求索什么,唯有屈原自己知晓。尽管我们不知道屈原所求为何,但毫无疑问,屈原将中国人之所求升华至精神信仰层面,后人将其化为传统,代代相传。直到近代,中国人才屈服于洋人,重新将求索的对象锁定为物质财富,而将屈原的铿锵之音忘得一干二净。而地球上的物质财富又极为有限,肆意所求,难以为继。对此,古人先知,故而《小雅·释诂一》将索训为“索,尽也”、“索,空也”、“索,独也”。

  人若光知道求物质,真的就难以与动物相区分了;人类若真的光知道自己所追求的对象,其他一概不知、一概不顾,也真俗不可耐了。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