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书海拾贝

文学名著的三大普世价值

时间:2012-02-14 11:02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621次
古往今来,许多文学名著流传千百年历久不衰,成为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珍品,以其无穷魅力和丰富营养滋养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的心灵,它们“长寿”的秘密在哪里呢?

       深度阅读是一种严肃的文化生活,而非翻阅时尚杂志,文学名著肯定不是模特儿身上的时装,不会引领潮流,但是它们一定是我们文化生活的主流和中坚。深度阅读与一切红尘滚滚的浮躁心态和功利化目的无缘,也与日趋泛滥的庸俗化娱乐化的价值取向无缘,而上述种种流弊恐怕正好是为什么我们今日那么多出版物和文学作品“见光死”的根本原因了。

      反观古往今来,许多文学名著流传千百年历久不衰,成为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珍品,以其无穷魅力和丰富营养滋养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的心灵,它们“长寿”的秘密在哪里呢?

      这便是文学名著的三大普世价值。

      一,经典和优美的汉语文本。它包括一切最富创造力和最具神韵的汉语言文字的运用(翻译作品往往大打折扣,皆是因为译者未能或无力传达原作的文字神韵),比如《红楼梦》,比如唐宋诗词,所以我们说,文学名著是一切民族语言文字的最高典范。当然文学名著还需要塑造融合时代特征的个性化人物,即典型人物,要有生动曲折的故事结构,以及返朴归真的写作技巧,并由此构成经典的汉语言文本。以上即谓之“审美功能”。

      二,一切文学名著都将毫无保留地向我们展现作家高尚的心灵和道德情操,当然还有睿智的哲学思辩,悲悯的宗教情感和博大的人道胸怀等等。比如泰戈尔的智慧通达,托尔斯泰的关爱苍生,雨果的宗教情感,杜甫的道德操守,凡此种种,无一不在潜移默化地教化我们,重塑我们的心灵和精神世界,此即谓“教化功能”。

      三,再现形象和生动的社会历史(国家、民族、民俗、城邦、部落、村落、人群等)画卷,是对客观世界曲折深刻地反映。任何文学作品描写的对象都是历史,哪怕你描写的对象在当下,但等到作品出版发表之时它已经成为昨日黄花,所以优秀的文学作品应为一代代读者提供反映其时代本质的人文历史风情画卷。比如读张爱玲,今天的读者不是通过她入木三分的描写得以重返20世纪40年代“孤岛时代”大上海那一特定人群的生活吗?此即所谓“认识功能”也。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三百多年前《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在书中的慨叹。我相信一切努力写作的人都会拥有一个隐秘的愿望,那就是哪怕毕其一生只著有一本书,这本书能够存活十年八年,或者二十年三十年,他的心血劳动当属没有白费。如果这本书在他去世以后读者还愿意重读,还会在书中与他的灵魂交流,那么他就是个杰出的作家,比如今天我们书架上的王小波、钱钟书、张爱玲等等。如果一百年之后他们的书还在重印,市场还在销售,读者还将从他们书中获得知识、快乐、美感和真理,那么毫无疑问,他们就是伟大的作家。

      我认为这就是所有作家存活的理由。

 

                                                                   2011-04-29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