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文苑 > 文学评论

知青文学的真实书写

时间:2006-09-29 06:37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1277次

              知青文学的真实书写
                                                          作者:赵李红

  知青一代已经进入了中老年,还会有真实的知青文学吗?以往知青文学的欠缺和谬误,还能得到弥补、纠正吗?知青文学是已经终结,还是刚刚起步,这是新世纪向人们提出的疑问。

  在今年一月举办的全国图书定货会上,中国工人出版社隆重推出了一套六卷本的长篇纪实文学《中国知青民间备忘文本》。该书以“还原本真、还原本质”为初衷,从拒绝表述记忆的僵化、矫饰、轻浅和圆通到鼓励将记忆靠近良知的自我解剖与灵魂的酷审,精心荟萃散失在民间的有生命血脉、精神容量和历史价值的文本,从风雨剥蚀的记忆世界里,抢救出一批精神文物。首期出版的这六本书分别是《落荒》、《泣红传》、《无人部落》、《狼性高原》、《羊油灯》、《审问灵魂》。这套丛书出版还不到一个月,已经两次加印。跨入新世纪,这本书的畅销,是否意味着“知青情结”的回返?意味着“知青文学”新世纪的再度崛起呢?就此现象,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学者和这套书的编者。

  还原本真、还原本质

  岳建一:(中国工人出版社编辑,编辑出版过《血色黄昏》、《青春的浩劫》、《中国知青诗抄》、《中国知青情恋报告》等图书。)

  其实,《中国知青民间备忘文本》的筹划已经有很多年了,这套书春节前刚刚上市便立刻两次加印达两万套。我想,它们这样地受欢迎,大概是因为这套书拒绝虚饰和浮嚣、拜金和拜权,注重长篇纪实文学、长篇非虚构文本及长篇纪实小说还原真实世界的广度与深度,提倡记忆的自尊、自主、自立、自强和记忆的精神品性、灵性、个性及血性,鼓励将记忆靠近良知的自我解剖与灵魂酷审。作者们的写作过程与作品的内容一样,使我深受感动,有的精心写作了20年,有的在极其艰难甚至下岗后的困境中数易其稿,反复修改达12年……

  知青历史的精魂在于民间记忆和民间记忆不可以失去的秉赋、质朴、尊严、生动和不可替代性。民间记忆是生命与精神的原生状态,恢复民间记忆的伦理,爱护和呵护比灵魂更精致的民间记忆,是本丛书必须努力与将要继续努力做下去的事情。

  这套书对知青文学是一次超越

  刘小萌:(著名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撰有《中国知青史——大潮》等多部知青史研究著作。)

  最近几天,我都在读这套书,深受震动,甚至有一天一直读到了凌晨4点,这套书的出版,对知青文学是一次超越。

  从20世纪80年代算起,知青文学走过了20年历程。最初的知青文学虽然风靡一时,但展示给世人的很难说是上山下乡运动的真貌,那一时期成名的知青作家,他们的创作大多都脱胎或起步于“文革”中创作的主流文学,由于自身条件与历史条件限制,注定了先天不足。以后,虽然出现了老鬼的《血色黄昏》和邓贤的《中国知青梦》这样的力作,但司空见惯的仍是一些削足适履与似是而非的东西。特别是近年来,知青回忆文章中田园牧歌式的太多,惟独缺少沉甸甸的历史的真实,甚至造成了一种误导——这似乎就是真实的历史。

  这套书最重要的价值在于以真为本,还原真实的视觉、痛觉。真实的渗透到血液中的生命体验与耻感,使这套书与一切浮浅、苍白、矫饰、平庸的知青文学作品区别开来。《无人部落》、《狼性高原》中的河南知青、青岛知青史实,可能在档案中已经消失了,我也一直毫无所知,十分珍贵,读了惊心动魄而又催人泪下。《羊油灯》文字从容而又凄美,具有相当的深度,堪称精神史记。

  民间书写是知青文学的希望

  杨健:(中央戏剧学院副教授,著有《文革中的地下文学》、《无罪流放》、《桑树坪记事》〈与人合作〉。)

  告别80年代后,“知青文化热”开始持续升温,席卷全国;90年代初期,“悲壮的青春”的叙事迅速发展成“青春无悔”的文学叙事;90年代中期,“青春无悔”又逻辑性地发展为“劫后辉煌”,出现了反映返城知青成功奋斗、知青海外创业的长篇小说;90年代后期以后,又有了晚生代制造的知青传说。之后,“劫后辉煌”的主题开始衰落,知青文学开始全面退潮,作品数量也开始锐减。

  “中国知青民间备忘文本”丛书,强调要把历史真相保留下来,《羊油灯》真实记述了内蒙古牧区知青群体的日常生活,揭示了牧区知青群体内部冲突的复杂性,如知青参与牧区阶级斗争、揪“内人党”的情况。

  “文革”运动对于知青群体造成非常剧烈的冲击,政治迫害下互相出卖,幸存者分抢落难者的财物,一些知青积极分子监视被迫害的另一些知青……读了这套书,看到还原的真相,十分震撼,我不能不为这种巨大的忏悔精神所感动。走过“文革”那个时代的一群青年人,终于带着血污站立起来。

  这套书对现实,既有时代警示作用,也有情操示范作用。

  民间的书写,不仅是新文学的希望,也是知青文学的希望。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