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文苑

王克明:野草斜阳清平川

时间:2012-06-25 09:14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1839次
看野草斜阳里,雨后清平川,我想:因为这里美。美产生灵气。这种灵气的美,留给了铁生恬静的记忆,使他能平缓地叙述苦难,温情地洞见人性。

   


 


 
      越看《生命——民间记忆史铁生》这本书,我就越想知道,一个能成就作家史铁生的山乡,那个留下他许多知青记忆的村庄,是什么样儿?

      6月间,在陕北榆林访民俗后顺210国道回延安,路过延川县时,我拐弯进沟,弯弯曲曲,翻一道梁,在急雨之中寻找村落。待眼前忽然开朗,蜿蜒小路间架一石桥,我便找到了往事如烟的关家庄,走进了雨后斜阳的清平川。这便是史铁生那个“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了。

 


当年知青住过的古窑洞

      天下喂牛人里,史铁生最著名。停下车,我便打听他当年喂牛的牲口窑。村里人说,早塌了,甚也没了。但同村知青孙立哲给老乡治病做手术的窑洞,还整整齐齐。那里面没炕,依然干净,有当年手术室的迹象。其实,孙立哲最早的针灸技术,是史铁生传授。他贸然在乡间行医,也是因史铁生耍笑撺掇,把他“赶鸭子上架”了。未料他竟造福一方百姓。

      村人带我走去村东,指点路边一个高高的小土峁,劈山修路剩下的,孤孤零零,尖尖凸起,上面顶着两孔古窑,灰黑颜色,半塌半立。村民说,那窑洞原来是一大排,北京知青刚来插队时住过,修路给斩断了。我想到《生命》(即《生命——民间记忆史铁生》)书中(下同)陈冲的《青春小子》记的,应该就是这排窑洞:“在关家庄的黑窑里,借着鬼火般的油灯,劳累一天的兄弟们,围坐在一起,天南海北地聊。”我有心一睹知青故址,便爬上土峁。但面对残迹,看见斜插垒起的石墙积攒下的那些古老黑色,仿佛听到年久的碎石透露出遥远时间的消息。我竟有些思绪茫然。

      这样的古窑洞,陕北常见,说不清它们来历。它或许曾留下匈奴的脚印,或许曾闪过党项的剑影,或许停留过金兵蒙营的铁骑,或许喷溅过刀下的血浆。还或许,它听到过传教士的循循善诱,看到过游击队的晃晃钢枪。那早已烟消云散的一切,都只是历史的瞬间,转眼而去,谁都不会万年。和那些古往的故事一样,知青也只是古窑里的过客,“来了来了都来了,呼啦啦又走完了”,留下些真实的往事、演绎的传说,仍然是“天上乌云搅黑云,什么人留下人想人”。


 

延川县关庄火社关家庄大队全体男知青,前排左起四为史铁生

      站在高高的土峁上,偶一回头,忽然惊讶。这时我的眼前,云间的蓝天刚刚洗净,寂静的村庄身边,伸展开一片雨后的川道,落日放松地洒去阳光,河滩绿草如毯,树影下边浓淡相间。那其中弯曲着一缕明亮,迤逦而来,是河水映些金光。岸边淡绿的梯田,浅棕的坡地,层层往上,缓缓爬山,爬到那山顶的老树,接上了蓬松的云朵。

      我在陕北深山久住,奔走陕北各处,沟岔梁峁,近水远川,望连绵无边的黄土,炙火焰焰的红日,脚下长河般流动的白云,头上空旷旷辽远的蓝天,看遍了高原的贫瘠、荒古、粗犷、高远。不料,关家庄里,回首之间,怦然心动。黄土高原上,竟能有如此的细腻,这般的温婉,湿润的宁静里,是谁画出柔美的光影,如此迷人?仅仅一缕斜阳、一河野草,就能让这片山野醉人至此?我心中一惊:哦,我遇到最美的清平川了。

      清末年间,延川县出过一位女诗人李娓娓,在《村居即事》诗中,记过陕北农事,“正值炎天麦已黄,无情岁月逼人忙”,“荞麦开花远望红,一年农事尚匆匆”等,诗里并写:“家住三台杨柳村,一湾流水抱柴门。浣衣石上愁春去,野草斜阳欲断魂。”此时,在春去的季节里,我也看到了一湾流水,一重柴门,野草斜阳间,古窑断人魂。

      不知道这关家庄始自何时。只知那一带山间,五千年前已有先民村落,那里出土了些觚、瓿、枓、斝等怪怪的青铜器,和战国的带钩、汉朝的玉璧。离关家庄仅十里地的关庄村,出土了囫囵的汉代铜壶。到了隋文帝手上,在那儿设了县,叫了“延川”。不知有过多少拨儿的统治者,从那里杀伐而过,永远美丽的景色,记住的却是先民永远的苦难。“大旱饥荒人相食”、“人畜死亡过半”、“僵尸遍野人民逃亡”、“换子相食”、“人相食死大半”等等记载,不绝史书。清同治年间,民族仇杀使这里乡民百姓多死于乱刀,田园荒芜,处处鬼歌。平乱后,左宗棠又将些汉人安置过来。李娓娓亲历了那次血难,诗中注记:“延川城破,少年妇女被虏者甚多,惨不忍闻。”“同治丁卯戊辰,回匪土贼之乱,贼骑邻村,几不可脱,庐舍焚掠一空。”一湾流水、野草斜阳后的记忆,竟是如此心痛。到史铁生来这儿喂牛,也留下记忆:“在青天黄土之间用全部生命去换那每年人均不足三百斤的口粮。”

      村庄对面的远山半坡上,有一围小小的建筑,被大树遮抱在身下,黄土坡上突兀起一团浓绿。那就是李子壮《绝地自拔》中所记小庙。他曾和史铁生一起,在庙里拆泥塑,砍树枝,取木柴。现在人去了,庙空了,只留下这段关家庄的故事。庞沄的《最后的聚会》一文,记述了史铁生笑谈的关家庄故事:“见没人,‘哐哐’地就都吃了,差点没噎着!”“正玩牌或者赖着不起,忽然他妈的晴了!”“惨淡的月光,突然从草料堆里站起个人来!”这个关家庄,见证了史铁生的命运变迁。站在村头远望,半隐的古庙,浓郁的树团,在雨后初霁的野草斜阳间,却似一团恍然的旧梦,一把远去的陈年,一堆生根刻骨的记忆。

      隋朝年间,曾有一个家住延川的匈奴混血后裔,利用佛教聚众起事,封文武百官,自称光明圣皇帝,被官军斩杀。因这事,延川好歹也算是出过皇上的地方了。但这不属于它的灵气。梁向阳《人杰地灵》文中提到的陕北俗语才是:“文出两川,武看三边。”延川便是“两川”之一。整个陕北历史上出过的唯一状元,唐代的,就是延川人。明清则多进士举人,当代则多作家诗人。路遥是其一,谷溪是其一,史铁生也是其一。

      同样经历着苦难的黄土高原,为什么偏这片地方多进士举人、作家诗人?看野草斜阳里,雨后清平川,我想:因为这里美。美产生灵气。这种灵气的美,留给了铁生恬静的记忆,使他能平缓地叙述苦难,温情地洞见人性。这种地方一般都这样儿:美的是山川,苦的是山民;美的是天地,苦的是人间。史铁生对此是深有所悟的。

 


现在的清平川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