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文化研究

老三届人:沧海桑田的一株标本——《世运与命运》修订版后记

时间:2012-01-05 12:26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674次
东海扬尘,沧海桑田,诞生于1949年前后的这一代人,在1966年青少年时期和1978年青壮年时期,经历了中国社会的乾坤之变。若是说此为这一代人的坎坷,那么,将这段际遇放置到历史的隧道中去,便可见这一代人的经历粘合着、烙印着――当代中国从文革到改革开放

  东海扬尘,沧海桑田,诞生于1949年前后的这一代人,在1966年青少年时期和1978年青壮年时期,经历了中国社会的乾坤之变。若是说此为这一代人的坎坷,那么,将这段际遇放置到历史的隧道中去,便可见这一代人的经历粘合着、烙印着――当代中国从"文革"到改革开放两个时段的全部信息。缘此,瞄准这一代人,阅读这一代人,就是通过这一代人的"生命历程",把握时代的嬗变,解析时代的密码。立正在这个意义上说,老三届人主观上是沧海桑田的遭遇者、见证者,客观上是沧海桑田的一株标本。

  十多年前,正是为了从世代意义上标树老三届人这株标本,即通过"老三届人的命运看中国社会的世运向背";又通过"中国社会的世运看老三届人的命运沉浮",并以求互证。我们抽样了上海静安、卢湾、南市、杨浦、浦东等八个行政区划中十一个街道的十一个居委,并在居委会干部的配合下,问卷调查了近二千位老三届人。调查的主旨是为了深透"老三届人的生存与发展",具体则在所立定的三十个问题的基础上,展示老三届人的基本状况、老三届人的经济生活、老三届人的政治意识、老三届人的人生态度、老三届人的余暇生活和老三届人与青年人的关系等。其中,关于老三届群体的"二次分化",以及高度认同改革开放等结论,颇值得研究和通报。

  根据档案披露的分配方案,在上海老三届中,一九六六届初、高中毕业生参与分配的有18万多人(含郊区),其中分配务农的占56.9%,进工矿的占43.1%;一九六七届初、高中毕业生参与分配的有10万多人(不含郊区),其中分配务农的占21.1%,进工矿的占76.9%。而一九六八届分配时,恰逢毛泽东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也就大批地上山下乡了(这与本项调查上海老三届群体离开城市的比例平均约60%十分接近。当然主要是"六八届人")。且务农者中,有的进军垦、国营农场,有工资、有探亲假;有的则插队落户,挣工分、盼分红。至于是在上海近郊、江浙一带,还是在云南、贵州,或黑龙江、内蒙等地,天南地北的地理差距姑且不论,但知青接受地的经济状况,决定有的劳动一工一元多(如黑龙江爱辉);有的劳动一工则一角都不到(如安徽淮北五河),所构成两者的境遇便判然不同。我们认为这是老三届群体的第一次分化(可称"命运转折"),其总的特征是从城市学生的集体身份,分别转向了城市工人、农场职工和公社社员等;其具体的世路和命途,包括收入、婚恋、发展等种种人生的课题,一是因分配去向城与乡、工与农的泾渭差异;二是因个人、家庭的政治背景和经济基础,及所经历的努力和机遇等,而书写出了种种不同的故事。

  大约七十年代后期至八十年代初期,当年奔赴农村战天斗地的老三届人,或通过读书、招工;或通过商调、病退等纷纷回城了。无庸讳言,无论在境况方面,还是在心态方面,这批归来的"游子"与当年留城的老三届人相比,均有很大的落差。然而,大约在八十年代中后期至九十年代中后期,中国的改革运动从农村起步后入城,并直接面对由计划经济强力托举的国有企业。于是,不管是留城的老三届人,还是回城的老三届人,都面临新一轮的选择和发动。其间,或许是有能力的,或许是有准备的,或许是有智慧的,或许者是有胆量的……锥处囊中,脱颖而出了,而除了少量的个体经营者外,有从政者、有管理者等公务人员;有教师、有医生、有学者等知识分子,其重要的标志就是是否去重新读书,是否去拿到大专以上的文凭。我们认为这是老三届群体的第二次分化(亦可称"命运转折"),其根本的特征就是从中学毕业生变成了大学毕业生。根据本项调查,在上海的老三届群体中,有29.5%的人获得了大专以上的文凭,尽管属于77.78.79级(称为"新三级")通过高考成为全日制大学毕业生的人数不多,即绝大多数是通过电大、职大、党校、自学考试等方式完成学业的,终究说明约有4/1强的老三届人具有较强的自我修复的功能。交叉分析则进一步显示:在这部份老三届人中,男生>女生;高中生>初中生;插队者、农场者>工矿者,而更为关健的数据是:绝大多数的管理者、知识分子是文凭的拥有者,第一线工人自认获得学习机会的只有7.0%,获取文凭的只有2.4%。于是,在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中,在以文凭为提拔、任用标准的社会认定中,这部分老三届人无奈地成为了"弱势群体"、"边缘人"(下岗者、待退休者)。

  确实,老三届群体的第一次分化发生在"文革"中,是以"四个面向"为去路和分界的,除了届别与形势、政策之间变化等关联外,很大程度取决于被分配者的"成份"属性(比如第一批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对报名者进行政审时,就拒绝了一批"可以教育好的子女");老三届群体的第二次分化发生在改革开放中,是以"提拔"、"任用"为目标和指向的,除了少数已走出传统体制的私营业主外,很大程度取决于被"提拔"、"任用"者的"身份"定位(以"文凭"为标志)。

  由此可见,从"文革"到改革开放;从重"成份"到讲"身份",落实在老三届人的命运上,其间的时空跨越和性质变化,既千丝万缕,五味陈杂;又酣畅淋漓,大道清晰。所以,当话题进入到"时代的主题"――对改革开放的看法时――我们发现:在老三届群体中,持"拥护"、"支持"态度的高级管理者为94.6%、文化工作者为83.4%(无疑与成功者、主政者的因素有关),即便是普通工人的认同度也达到61.2%(当然,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职业群体持"观望或无所谓"的态度为32.6%。故成功者、主政者应格外关注这一群体的冷暖),而持"不理解或反对"态度的平均比例只有4.2%。这说明老三届人整体上体悟社会的全面进步,赞同国家的大政方针,老三届人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牢固而厚实的社会基础。

  至2010年前后,老三届人渐次性地进入了退休期。尽管摆脱了公共事务的承担,享受着社会保障,以至未来生活的安定和幸福,一是取决于身体是否健康;二是取决于子女状况的好坏,但老三届这代人终究是受过教育的,终究是有历练的,其生命轨迹始终与共和国同震荡、同起伏。所以,关于老三届人"生存和发展"的记录并没有停止,反倒是这株刻印社会变迁的标本,通过一个长时段的磨砺,变得更客观,更透明了。正是从这个角度来认识,本书选择这个时候再版,并纳入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中国当代史资料丛编》系列,就是在为这株标本松土、浇水。近日,一位叫欧力唯的法国小伙子(由法国巴黎高师和华东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正以上海为基地,对当年的老三届知青进行社会学调查,其问卷涉及因上山下乡导致的社会流动、社会分层,尤其重视知青经历与个人发展的关联。这种跨国的关注,证实了"老三届-知青"研究的价值所在。这是一种研究的接续,更是一种研究的突破,我们祝愿欧力唯的研究获得成功。

  或许是人生走进了新阶段的需要;或许是为了建立新的集体认同;或许是延续并转换新的记忆方式。这些年上海的一批老三届知青联络复旦大学历史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上海青年研究中心和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的专业工作者,多方位、多角度地进行知青历史文化研究。此间,一个重大的学术变化,就是将多年形成的文学的、社会学的、政治学的路径,向历史学的方向拓展。例如在已送呈的研究方案中,就有《中国新编方志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史料辑录》(七卷本)、《上海档案馆馆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史料选辑》、《上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事记》等知青史料的建设。试想,当这批集合着大量知青原始档案和原始数据的史料类书排列上架,再有导师带研究生沉潜进去,从中发现问题,确立主题,推出一批批的研究论著,中国的"老三届-知青"研究怎能不呈现蔚为大观的局面呢!确实,只有当研究对象进入到历史学的范畴中,即既有史料开掘的支撑,又有问题构架的铺展,才会使它在原点上丰满起来,厚实起来。进而言之,也只有历史学的底座打造得牢固了、扎实了,才能真正保证,并提升整个学术研究的水准。

  缘此,我们期待着"老三届-知青"研究更上一层楼。

                                                         记于2010年5月13日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