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活动

《邓小平和知青》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时间:2014-09-09 05:30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703次
我们在此缅怀邓小平同志,他对于我们广大知青命运的转折的历史功绩我们是永远記取的,他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优良作风,以及从大局着眼的政治家胆略和气魄是今天中国更为珍贵的。

        


 


      日前,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和上海市青年运动史研究会在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召开了《邓小平和知青》研讨会,杜鴻林、叶辛、阮显忠等4人作了主旨发言,与会者也各抒其見,回顾了在中国转型时期邓小平同志对于知青问题的关注和决策。

 


 


  邓小平与中国知青上山下乡的终结


  知青及其上山下乡是新中国前30年时期的基本国策之一,又由于中国政治的特色之一是一个时期的治国方略同国家领导人的理念、性格和谋略有极其密切的关联。所以,1970年代末的中国知青上山下乡的终结同邓小平同志有着密切的关联。


  一.历史回顾


  1978年,中国进入拨乱反正、转型经济建设,但在知青问题上还是固执“凡是”,踏步不前,直到1978年12月的国务院全国知青工作会议还作出《纪要》和《規定》:肯定知青上山下乡的大方向,強调今后若干年內还要继续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农场知青转为农垦工人安心边疆、农村建设,只是插队落户的知青就地落实政策。


  而此时广大知青的意愿是大相径庭的,当时在西双版纳知青中有一句传言,特别是北京知青探亲回来说:小平同志说了今冬明春知青可以回家了。事实是1978年3月28日邓小平在同胡乔木、邓力群谈話时指出:要研究如何使城镇容纳更多劳动力的问题,現在是搞上山下乡,這种办法不是长期办法,农民不欢迎。城市人下去实际上形成同农民抢飯吃。我们第一步应做到城市青年不下乡,然后再解决从农村吸收人的问题。


  到了1978年10月,云南版纳知青为了自身的权益公开致信邓小平同志,提出我们要回家。事情发展出乎意料之外,历经半年的抗争及中央和滇、川、沪、京四省市领导上下的沟通、协商不经意间改变了一代知青的命运。


  現在回顾总结看来,這一历史性的转变是由于广大知青为了正义和公平的抗争结果和以赵凡同志为首的有良知干部体察民情及党中央在时代转型时期需要凝聚人心而实事求是的决策。其中邓小平同志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1978年10月18日,云南版纳知青贴出《给邓副总理的公开联名信》,受到非议和不公正的待遇,引发了广大农场知青为回城采取了游行、罢工、绝食、卧轨、北上请愿等激烈行动,在社会各界和各级领导中引起极大震动,也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11月25日,中国青年报社直接给邓小平写信反映云南知青情况并将《给邓小平副总理的公开联名信》一齐呈送邓小平。据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妥善处置知青返城开启中国改革之门》一文写道:此信引起了邓小平的极大关注。他敏锐地洞悉到,知青们闹回城,一方面系知青政策的桎梏。另一方面,当地经济不发达,让绝大多数知青成为一个简单的体力劳动者,无从发挥其知识的作用,限制了特长的发展,使知青难以在这样的条件下长期工作。鉴于此,邓小平在后来1个多月的时间里,专门就云南农场知青问题以及西双版纳的发展问题先后作出了5次指示和批示。


  12月1日,邓小平专门就云南搞好知青工作和关于西双版纳的开发利用问题作重要指示:西双版纳的自然条件好,发展潜力很大,对这一地区要搞一个发展经济的规划,可借鉴外国的经验如用南斯拉夫“佩卡贝”的办法搞。以发展经济作物为主,首先是种橡胶,还可以种甘蔗建糖厂,这样发展经济、增加收入快。要用新的办法来办,不要对他们干涉太多。国家投资不足,就用贷款,经济发展了,再还国家贷款。把国营农场经济发展起来,带动周围农村社队的各族群众发展。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就是当前的政治。要注意搞好与知识青年相关的各项工作。


  12月2日,邓小平在家中约见中央组织部部长胡耀邦、国务院研究室负责人于光远等同志,研究他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讲话稿的起草问题。即使在这样繁忙的一天中,邓小平仍然挤出时间来审阅《中国青年报》写给他的信,并作出:“转云南省委注意,应做工作,不应压制”的批示。


  12月12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运筹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会议上就知青问题作了重要讲话:知青问题是一个全局问题。“文化大革命”留下了积重难返的问题很多,国家又很穷,彻底解决知青问题要有一个过程,这要向知青们讲清楚。知青要求回城,关键是当地经济不发达,农场没有办好,限制了知青特长的发挥,人家不安心。西双版纳面积大于海南岛,而且自然条件非常好,自然资源很丰富,气候也很好,一年四季都可以搞生产。要多给西双版纳一些政策,多给他们一些主意,把那个地方建设好,成为有志青年的创业基地,国家要投入资金,没有钱,外汇也要用。国家不调拨,不交利润。发展生产资金困难,可由国家贷款,还款期长到20年或15年,到时再归还。可見邓小平同志对西双版纳问题不是一般的关注,实际上是给解决云南知青问题带来了契机。


  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他提出:处理遗留问题的原则是“有错必纠”,“要尽快实事求是地解决,干脆利落地解决,不要拖泥带水”。处理遗留问题为的是向前看。邓小平的讲话,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会会的主题报告。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此次会议的召开,为知青问题的拨乱反正工作奠定了基础。


  此时,云南知青要回家的诉求激剧发展,红河、临沧、德宏等地各农场局势继续动荡,12月24日发生了勐定农场知青请愿游行、绝食抗议的严重事件,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髙度关注。


  12月25日农林部副部长、国家农垦总局局长赵凡率国务院调查组抵达昆明,隨即深入到边疆各农场安抚知青。


  12月31日,邓小平同志找王震副总理等同志商量,指示说知青问题事关国家安定团结大局,要把西双版纳的生产搞好。


  1979年1月4日,王震副总理、程子华部长在中南海办公室接見了云南知青赴京请愿团十位代表,传达了华国锋、邓小平等中央领导的亲切关怀,并说你们提出的重要意见,我负责转达给党中央及小平同志。互动对话进行了1小时40分。


  王震送走了云南知青代表,即向华国锋、邓小平汇报了刚才接见云南农场上访知青代表的情况,他们表示同意王震与知青们的谈话。同时,王震还把知青代表写给邓小平的请愿书送交给了小平同志。


  小平同志利用这个机会,又对王震讲,西双版纳这个地方一定要搞好,要搞一个规划,国家可以不收税,可以贷款。讲到此,小平同志又亲自打电话把国家计委的段云找去一同研究西双版纳的发展问题。随后,小平同志又指出,这个地区还可以用联合企业的办法搞农场。农场不要只注意发展橡胶,还可以发展多种经营,种一些咖啡、可可、胡椒、腰果等,一方面可以供出口换外汇,另外,将来国内旅游业发展了也需要。总之,国家可投入大一点,但是要搞好。


  此时,在云南的国务院调查组面对天怨人怒的边疆知青状况,在国务院的首肯下审时度势及时召集滇、川、沪、京四方会议。根据邓小平等中央首长的指示精神,云南省委与四川省委及上海、北京市委就如何妥善解决云南知青回原籍的问题进行了紧急磋商。在云南、四川两省“一放一接”的意向下提出6条意見报请国务院。


  1月23日,国务院召开紧急会议,由余秋里主持,王震、陈慕华、谷牧、王仼重、康世恩等出席同意上报意見,隨后达成了云革发[1979]22号文件。(《关于贯彻执行中央[1978]74号文件,统筹解决我省国营农场知青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开启了云南知青回家的大冂,也改变了整个中国知青的命运。


  1月28日,邓小平在启程赴美国进行对中美两国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访问前几个小时,仍圈阅了云南知青代表写给王震的信。得以全国各大报刊登载,达到皆大喜欢的局面。


  事后,邓小平在关注解决云南农场知青问题的同时,对全国的知青问题也十分关注。1979年2月17日,在我国发起南疆边境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的当天,他批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安定团结的通知》。《通知》强调:为了促进社会政治安定,必须继续抓紧落实党的各项政策,解决好过去遗留下来的问题。其中如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统筹安排问题。


  1979年春节后,云南知青根据云革发22号文件合理合法大規模返城。到1979年5月有61515人返城,占农垦知青总数的百分之九十四。返城风很快吹遍全国农场,至1979年8月,在全囯农场160多万知青基本走完时(不包括新疆知青),胡耀邦在国务院知青领导小组的会议上指出:“要在大中城市广开门路,安排一批人就业,在农村的700万知青,党会统筹安排回城安置”。


  10月4日,邓小平在省、市、自治区第一书記会议上说:“下乡青年过去一人由财政部一次拨给500元,現在如果一部分人在城市就业,不下乡了,是否可以把這笔钱用来扶助城市安排知青就业。”明确了知青上山下乡的终结和知青返城后的就业之路。


  1981年年底,随着知青上山下乡问题的有效解决,国务院将国务院知青办并入劳动总局继续做剩余知青的工作。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也仿照此办理。至此,历时20多年的城镇知青上山下乡运动退出了历史舞台。


  二.当今启示


  云南知青大返城的圆滿解决,有着邓小平作为知青父亲、国家领导人和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情怀、胆略和气魄。現在从解析云南知青返城风潮的前因后果来看邓小平也有一个从原来仅同情知青境遇但仍要安撫知青安心当地建设的思路到最后默认知青大返城的“皆大喜欢”结局,其中的思考转变过程值得发人深醒并具有現实意义的。


  一,当云南知青发出“我们要回家”的呼声,并在矛盾激化之际是邓小平同志首先指示:“应做工作,不应压制”,体現他曾是一个知青父亲的关爱情怀,体察到广大知青长期在社会底层苦难呼声的合理性和良善愿望。至使云南省委确定了“不回避问题,不激化矛盾,多做疏导工作”的方针,保证了在处理云南知青回城问题上是在人民內部矛盾问题的框架內解决,有了一个问题解决的共同基礎。


  二,邓小平同志作为当时主持国务院工作的付总理有着我党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面对复杂、激烈的社会矛盾,特别是知青问题还在“凡是”影响下,就要求囯务院调查组深入广大知青群体,体察民情,要求执行干部在问题第一线正視问题,商讨、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迂迥地化解矛盾。這样才有了赵凡、四川省领导和安平生等同志敢于担起担子拿出了切实解决云南知青返城问题的办法,开启了知青回城的大门。


  三,邓小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时值中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刻,囯内外矛盾极其错綜复杂,他审时度势,集聚民意,当断则断,实事求是将知青问题从政治髙度化解为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举重若轻地给予解决。客覌上成就了我们广大知青命运的转折。更重要的是赢得了改革开放进程的良好开端;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放下亲人离散的包袱,全力投入到改革开放的时代新潮流;赢得了广大回城知青珍視改革,努力工作,有力推动了新中囯后三十年的社会经济改革发展。

 


中共中央举行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


  今天,我们在邓小平同志诞生110周年之际,回顾云南知青大返城及其中国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终结是百感交结,也不是我現在二十分钟所能说明的,深感云南知青大返城能妥善介解是有着切实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的。是我们知青历史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们在此缅怀邓小平同志,他对于我们广大知青命运的转折的历史功绩我们是永远記取的,他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优良作风,以及从大局着眼的政治家胆略和气魄是今天中国更为珍贵的。中国知青问题的解决突出地向全世界表明:我们的党能够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决心摆脱极“左”思潮的干扰,实行一条重视国计民生的务实路线,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

 


 
 


                                      2014年8月15日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