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活动

宝塔山下锣鼓喧 知青返乡过大年--“北京知青应邀回延安过大年”活动侧记(上)

时间:2014-03-03 03:23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7466次
有人说,知青对第二故乡的热爱和第二故乡对知青深厚的恩情就像一杯浓茶,或是一首深沉的诗, 需要我们细细品味、思索,感受其浓浓的情感。

 

 

 

宝塔山下锣鼓喧 知青返乡过大年


 --“北京知青应邀回延安过大年”活动侧记(上)

                         
   
  由延安市委市政府主办、陕西卫视与延安市旅游局共同承办、北京知青网等多家单位协办的“知青回延安过大年”大型文化活动,从2月11日至2月14日(正月十五元宵节),在延安隆重热烈举行。


 


   
  “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贴在心窝上。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诗人贺敬之的一首《回延安》,道出了北京知青这次重返延安与陕北人民过大年的极其深厚的感情与魂牵萦绕日夜思念的迫切心情。

 


诗人贺敬之


   
  1969年初,两万八千多名北京知青,响应党的号召来到延安下乡插队。在这里,他们度过了自己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青春岁月。时光荏苒,岁月匆匆,四十五年后,应延安市政府的盛情邀请,当年的“北京知青娃”再次回到了延安,与延安人民共同欢度这欢乐的“马年”新春佳节,心情自然是极其激动、难以描述的。

 


 


   
  全国共有城镇知识青年1800多万人;那么,这 1800多万知青的第二故乡是多少呢?无人统计过。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每一个知青的心中,都永远装着一个分量极重的沉甸甸的“第二故乡”!


   
  有人说,知青对第二故乡的热爱和第二故乡对知青深厚的恩情就像一杯浓茶,或是一首深沉的诗, 需要我们细细品味、思索,感受其浓浓的情感。

 


 


   
  如果说,“山感恩地”,是因为大地使其高山显得那么神圣嶷然;“海感恩溪”,是因为小溪使其大海显得分外辽阔深沉;“天感恩鸟”,是因为小鸟使其蓝天显得格外壮阔无垠;那么,感恩就不仅仅是一种情怀,而是一种鲜明的人生态度,更是一种博大精深的人生境界!

 


 


   
  多年来,北京知青对于延安人民的感情不仅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减少,反倒与日俱增,而且沉淀的愈发凝重而分外醇厚芬香。“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这,就是所有在延安插过队的北京知青共同强烈的心愿!

 


 


   
  2014年1月21日,北京知青网总编姜成武接到了陕西卫视驻北京办事处靳宝强导演打来的电话,谈起这次延安市政府盛情邀请当年的北京知青娃再次回到延安“过大年”之事。第二天,经过见面后长时间亲密的交流与商谈,双方决定密切合作,共同携手推进这项卓有新意的“知青回延安过大年”大型文化活动。

 


陕西卫视靳宝强导演(左)与北京知青网总编姜成武


   
  “知青回延安过大年”,亦是陕西卫视本年度大型活动策划重要战略之一。陕西卫视为了配合此次“望延安系列活动之知青回延安过大年”活动,还同步推出《我们的生活比蜜甜》这部大型“平民史诗巨片”。在这部电视剧中,通过对知青人物的描述,反映了当初的知青历史,让有着这段历史记忆的知青们仿似回到了那个老地方,回到了存放青春的老延安。

 


南苑机场登机前合影 

   
  对于这次2014“知青回延安过大年”活动,延安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副市长郝宝仓亲自担任活动总指挥,并对组织这次活动做了非常详细周密的安排和部署。陕西卫视副总监杨文萌、制片主任杨文明,延安市旅游局局长张剑、副局长刘晓虎分头把关;对于活动统筹、车辆调配、节目安排、住宿餐饮、采访地点等等细节,均做了精心的准备。古人言:“一片冰心在玉壶”,从中可见延安市委市政府是多么的重视这次活动。


   
  在北京,2月11日中午,陕西卫视海龙、靳宝强等人,与北京知青网总编、北京知青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姜成武,中国天伦度假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国著名知青典型、原延川插队知青丁爱笛,解放军总参大校、著名军旅作家、原延安安塞插队知青王哓建,国家工商总局个体协会副秘书长、原延安延川插队知青张兴祥,北京红色经典艺术团团长、原延安插队知青石英,《理想之歌》作者、法制日报社高级编辑、原延安宜川插队知青高红十,机械部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原党办主任、原延安宜川插队知青聂新元,北京联合大学教授、原延川插队北京知青石焕南,原工人出版社编审王建勋,延川知青文化协会的曲光、熊朝晨,延安黄龙县北京知青联谊会会长杨志山,北京检察院原检察官、原延安插队北京知青刘英群,延安富县北京知青联谊会会长贾维岳,《北京知青》杂志社采编部副主任周永禄,北京知青网编辑部副主任王永琴等知青代表二十余人,在南苑机场登机,并于下午三时许准时抵达延安(丁巨元一家三人已于2月10日先行出发)。

 


 
 

 

 


延安机场,左一:高红十、王晓建、曹古溪、姜成武

 

 


 延安机场,左一:丁爱笛、石焕南、曹古溪

 


   
  谁说“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呢?在延安机场,北京知青代表受到了延安市旅游局副局长刘晓虎、著名诗人作家曹谷溪等人的热烈欢迎。在四星级高第华庭大酒店安排下榻后,晚上,延安市旅游局在位于延安百米大道的星级大饭店为前来参加这次活动的知青代表举行了盛大的招待宴会。

 


左起:北京知青网总编姜成武、延安市旅游局副局长刘晓虎、陕西卫视副总监杨文萌

   
  活动组委会在酒店宴会厅舞台中央以鲜红底色和宝塔为衬景的大型LED显示的“老知青,梦萦老延安;回延安,欢喜过大年”大字,令所有在场的知青代表心情格外激动。曾在延安县冯庄公社下乡的段孝朴,在发言中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感慨的泪水夺眶而出。是啊,离别四十载,一朝相逢,多少情感澎湃出?!
 

 延安酒店欢迎晚宴集体合影

   
  席间,欢乐情景热烈非凡。留守在延安的北京知青代表谢党恩、孙仲荷、陈汉池等人与知青家属“知青都督”赶来了;在南泥湾北京知青林的周福生、付和平等人赶来了;就连远在西安的王农等人闻讯带着老三届知青合唱团的知青们也不辞辛苦地驱车几百里赶来了!陕西卫视海龙等主持人滚烫的开场白,延安市旅游局副局长刘晓虎热情洋溢的欢迎辞,陕北延安歌手那撩人心扉、荡气回肠的歌声,北京知青网总编姜成武的一曲《我们这一辈》,老三届知青合唱团那激昂的《英雄赞歌》,使得欢迎宴会犹如一场精彩的演出,高潮迭起,掌声不断……
 

 北京知青网总编姜成武高歌一曲《我们这一辈》


   
  “梅花香自苦寒来”;激情似火的岁月,难以割舍的黄土地,成为了培育当代中华民族杰出人才的摇篮。当年,北京知青来到延安,经安排,这两万八千多名知青分布在当时延安地区14个县中的12个县, 走进了全地区129个公社、1284个大队,2667个生产队。在延安的北京知青们,他们的经历虽大不相同,却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即在经受了延安精神的哺育、熏陶和磨练之后,无论走到哪里,从事什么职业,都能够脚踏实地、任劳任怨,不惧任何困难和挫折,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为祖国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姑且不谈人们熟知的习近平、王岐山、王晨等现如今已成为国家领导人的著名知青代表人物,而据不完全统计,到达延安插队的两万多名北京知青中,仅成为处级以上的干部就有三千多名。其中,还不包括如史铁生、孙立哲、李连元、陈小悦、丁爱笛、王克明、罗燕军、邵明路、梅绍静、陶正、栗建国、任志强等众多著名作家、专家学者与企业家等。

 


在延安知青文化展览馆,高明亮馆长给大家讲解


   
  是沉蕴厚重的黄土地和淳朴善良的陕北人民,哺育和培养了知青这一代人。第二天上午,在延安知青展览馆中,自筹资金建立起了“延安知青纪念馆”的高明亮馆长,以他丰富的馆藏资料,向知青代表们声情并茂详细介绍了在延安的知青们的生活劳动史和奉献事迹。下午,在南泥湾北京知青林,在周福生、付和平等人的介绍中,知青代表们又沉浸在当年老红军的奋斗历史之中,以及北京知青在南泥湾继承革命先辈的遗志再次立志为延安发展作出贡献的决心与事迹。

 


 


   
  “北京知青林”位于南泥湾桃宝峪,这个被称为“陕北小江南”的地方,不仅以当年三五九旅“自力更生大生产”闻名于世,而且,桃宝峪还曾是八路军炮兵学校所在地,董必武、金日成、胡志明等人都曾在此地住过。


   
  周福生、付和平创建北京知青林再次扎根在南泥湾,十数年如一日艰苦奋斗,这种精神难得可贵。由此,人们又联想到,曾为立志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无数北京知青们的感人事迹。如:在延安宜川县插队的北京知青张革、姚立军,在黄陵县插队的傅国亮,在延长县交口镇插队的邵明路、藏若华,在延川县聂家坪插队的张铁良等等,他们念念不忘“第二故乡”的发展,先后为延安经济建设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多年来,在李连元、邵明路等众多北京知青的努力下,先后引进、促成数十个项目及数千万资金支持延安经济建设。如扩建延川县中学工程、延长县交口光华中学建设、富县北京光彩小学扩建、延安冯庄引水工程建设,以及许多北京知青介绍“第二故乡”的富余人员进京务工,施行劳务输出事宜等,为延安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北京知青做出了许多宝贵的支持与贡献。


左一:付和平、周福生、姜成武、杨志山、石英


   
  1973年在南泥湾参与劳动,对延安有着深厚的感情的西安老知青、陕西视光仪器研究所所长郭永胜,在这次“知青回延安过大年”活动中,他代表研究所向延安杨家岭红军小学捐赠价值十万元儿童视力康复训练设备。用他自己的的话来说就是:“延安的窑洞我住过,延安的小米我吃过,延安对我来说,是我的第二故土”。这次的捐赠仪式,是他作为一个老知青对延安最想做的事。

 


郭永胜(中)


   
  这里尤为一提的是,曾在黄龙县柏裕乡插队的北京知青杨志山,为了帮助当地农村尽快脱贫致富,他不辞辛苦,从2007年开始,数十次往返北京黄龙县,一心一意坚持6年,终于使昔时穷乡僻壤的小山村变成了远近闻名富裕的旅游度假村,并评为2012年20位“北京榜样”人物之一。还有在延安县插队的北京知青刘英群,一直惦念着他下乡插队过的甘谷驿乡亲们。在他还在北京检察院工作的时候,他就多次回到村子里了解情况。在2009年时,他就下定决心要尽全力帮助乡亲们走上致富之路。如今,在他的努力之下,使延安当地著名的“甘谷驿红薯”终于在京城成为了“名牌”土特产品,畅销于北京各大超市。


   
  “拳拳之心 赤子之怀”。这些事迹,都生动地说明了北京知青情系延安,念念不忘延安“第二故乡”,并始终为延安的经济建设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