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影视

《平凡的世界》品《人生》 励志奋斗中国梦—观话剧《人生》随感

时间:2019-07-25 05:12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2244次
话剧《人生》的改编演出不负众望,以一种全新的把握与再创作,又实现了一个新的高度。足见编剧、导演的独具匠心,演员们对角色准确到位的理解体验,全身心的投入。


 

    《平凡的世界》品《人生》  励志奋斗中国梦

 ——观话剧《人生》随感

                         

       2019年7月20日晚,应原延安北京知青朱宗英夫妇邀请,我和北京知青诗歌朗诵艺术团副团长冯晓红等人,在北京天桥剧场观看了延安市重点文艺精品扶持项目、由延安演艺集团话剧社精彩上演的以著名作家路遥的同名中篇小说改编的陕北方言话剧《人生》,让我们以另一种形式重温了路遥的经典小说《人生》。

 


 
 

 

       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原著发表于上海大型文学刊物《收获》1982年第三期首篇,之后全国几家文学刊物相继转载,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单行本一时脱销,几次再版。再次荣获(1981-1982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之前《惊心动魄的一幕》曾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4年,西安电影制片厂将《人生》搬上银幕之后(由著名演员周里京出演主人公高家林),分获中国电影金鸡奖和百花奖。《人生》通过书刊、电影、电台连续广播等形式的广泛传播,在全国城乡影响深远。主人公高加林的命运在广大农村知识青年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深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2018年9月27日,由中国作协《小说选刊》杂志社、中国小说学会、人民日报海外网主办的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评选在青岛揭晓,路遥的《人生》入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

 


 

       路遥本名王卫国,1949年12月3日出生于陕北榆林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安延川县农村的伯父。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1980年发表《惊人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后被改编为电影。1991年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还未完成即在中央人民电台广播。路遥因此而荣获茅盾文学奖。1992年11月17日,路遥因肝硬化腹水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2岁。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路遥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鼓舞亿万农村青年投身改革开放”的优秀作家。

 


 

       作为路遥的同龄人,又同为知青和文学爱好者,我对路遥本人及其作品有着特殊的情感。之前,通过曾在延安下乡的北京知青朋友们及延安著名诗人曹谷溪等人多方面的介绍,我对路遥本人的生活经历已经有了较多的了解。现任陕西省作协副主席、延安大学文学院院长、延安市作家协会主席、路遥文学馆馆长的梁向阳(笔名厚夫)也是我在延安的老朋友之一,他不仅参与编辑了全新版《路遥全集》(2013年4月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在他所撰写的《路遥传》一书中,详尽地展现描绘了路遥的生平。文中有“知人论世”这种说法,我非常赞同。路遥作品中的一些人物,都有着路遥亲身生活的经历。如路遥在延川县立中学求学之时,他家生活非常困难,他在学校的午饭,就像他在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所写描的孙少平的午饭,分为“亚洲、欧洲、非洲”三等,路遥吃的就是“非洲”餐。尤其是在2013年春节期间,北京知青网为表达已返回北京的知青对迄今还留在陕北延安和西安的北京知青的深厚感情,特地组成了由我带队的北京知青网慰问代表团(先后到延安和西安组织了慰问联欢会活动)。在从绥德到延安的途中,正好路经位于陕西省清涧县石咀驿镇王家堡村210国道东侧的路遥纪念馆,我们特地停留下来,在绥德朋友白亚军的陪同下,怀着敬仰的心情参观了整个纪念馆。从此,我对路遥的了解又全面深刻、立体丰富了许多。 

 


 
 

路遥纪念馆全景
 

       让观众以另一种形式来重温路遥的经典小说《人生》,是件大好事。但在观看话剧之前,我隐隐约约有一丝担忧,即: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如何在90分钟内成功地搬上话剧的舞台并能够获得观众的认可和好评?要知道,话剧的舞台可与电影上的银幕大不相同,受制约的地方可实在是太多了!编剧,导演,演员,如何浓缩小说故事情节,择其精华紧要场景,用最精炼还得最接“地气”的陕北方言来表现……等等,一系列的悬念在我脑海里形成了一个个的问号!因为在此之前,也曾经有过这样不太成功的话剧改编的例子,所以我的担心是有一定理由的。


 

       大幕在悠扬舒缓的主题音乐“上河里的鸭子下河里的鹅……”中开启,随着剧情淳朴的诗意表达,将观众带入那个特定的年代,特定的生活环境,让人们去领略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情感的跌宕起伏。特别是使我们这些“高加林”的同龄人更是感同身受,可谓酸甜苦辣辛五味杂陈,心情难以平静。随着剧情的展开、深入,直至尾声,到演员集体再三谢幕时迎来的观众们发自内心中爆发的一阵阵表达认可的经久不息的掌声,我的心情由开始的担忧变成了由衷的钦佩和兴奋。

 

 
 
 
 
 
 
 

       如同一位评论家所言:小说《人生》,是以上世纪七十年代陕北城乡结合部的社会生活为背景,通过城、乡青年截然不同的命运,展开的矛盾冲突,情感纠葛,表现了农村知识青年高加林与命运的不屈抗争,对人生价值和尊严的追求,塑造了一个不甘平庸、励志奋斗的鲜活形象。原著的知名度,是话剧改编的难度;况且电影《人生》生动形象的艺术展现,已经给一代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形成了一种很强的认知定势。由周里京饰演的高加林、吴玉芳饰演的刘巧珍成为当时青年人一度追捧的偶像。所以话剧改编,既要忠实于原著,又不能落入电影《人生》的窠臼,这就使编剧和导演面临着难上加难的突破,更具挑战性。然而,话剧《人生》的改编演出不负众望,以一种全新的把握与再创作,又实现了一个新的高度。足见编剧、导演的独具匠心,演员们对角色准确到位的理解体验,全身心的投入。

 


 
 

 
 

 
 

 
 

       也正如这位评论家所言:《人生》剧情的凝练概括与精到取舍,是该剧成功的基础。编剧从高加林被书记的儿子顶替了民办教师的情节切入,展开矛盾冲突,省去了许多铺陈。进而以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又与黄亚萍和高加林的移情別恋相互交织,集中表现几对人物错综复杂的感情纠葛。剧本截取几个突显陕北地方特色的典型情节,环环相扣,波澜起伏,将剧情推向高潮。如高加林进城卖馍的难为情,刘巧珍学刷牙遭到的非议讥讽,高加林和刘巧珍给井水用漂白粉消毒引起乡民的轩然大波,高加林进城拉粪人格尊严受到伤害等。在农村艰苦的生存状态中,表现年轻人对文明时尚生活的追求向往与群众落后观念的冲突,揭示了文明进步往往从生活方式和习惯的改变开始,在潜移默化中进展的深刻意蕴,也折射出农村社会转型变革的艰难。全剧场景丰富而简约,动静相宜;节奏紧凑而明快;时空转换灵活,张弛有致。群像戏场面热烈生动,而不失厚重;双人戏精致细腻,而不显单调。剧中人物性格鲜明,内心世界刻画准确。剧中配角人物也一个个表现得活灵活现,德顺爷爷的风趣智慧,通情达理;高明楼玩弄权术的圆滑世故;刘立本的精于算计;马占胜的投机逢迎;张克南的善良与包容;克南妈的刻薄尖酸,他们尽管在剧中所占分量不大,但举手投足,寥寥数语,都对主人公的塑造、主题的深化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可谓相得益彰。剧中的细节描绘,充满陕北生活元素,为强化人物的个性和心灵世界,起到了很好的渲染作用。话剧是语言的艺术。运用陕北方言来演话剧,是一种大胆的尝试,更突出了浓厚的陕北风情,而又不至于艰涩难懂,这对展示丰富厚重的陕北文化有着独到的表现力。如巧珍对加林说:“我看见你比我大我妈都亲。”巧珍在加林办公室要表示亲热,加林慌忙说:“这又不是玉米地里,领导就在隔壁。”这些语言贴切自然,令人叹服。而剧尾在德顺老汉对高加林充满期望、富有哲理、振聋发聩的寄语中达到高潮:“人生的道路长着呢,可要紧处也就那么几步,特别是一个人年轻的时候,没有哪个人的人生道路是笔直的、没有曲折的,栽跟头不可怕,可怕的是栽倒了不往起爬……爬起来才叫活人哩!”着实耐人寻味、深思。

 


 
 

 
 

 
 

       话剧《人生》在北京的演出是非常成功的。在此,我代表北京知青网衷心祝贺延安演艺集团,并再次感谢兢兢业业追求艺术道路、精心付出的导演张悦;感谢曾在七十年代初延川县和路遥共事3年,对路遥及作品有着较深了解,并有着多年的演艺、编剧经历的编剧张文庭;感谢把这次演出看成是“一次人生的洗礼”的青年演员和希望通过这部剧“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当时人们生活的艰苦,并懂得要找到自己的出路就必须靠不甘平庸的奋斗精神”的“老戏骨”演员;以及全力支持此剧上演的延安市委宣传部、延安市文化和旅游局与延安演艺集团,把一部“最真实、最接地气展现那段发生在黄土地上的关于爱情、关于奋斗、关于人生路口不断抉择的人生的精彩故事”呈现给首都观众及曾经在延安下乡锻炼并成长起来的北京知青朋友们!并祝愿你们为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能够再次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

 

 


 

 

导演张悦
 

       励志奋斗是人生的永恒主题,知青精神的内涵是担当奉献,也是现代版的中国精神。在延安下乡的北京知青史铁生,以他创作的《我那遥远的清平湾》感动了无数的大学生;在延安的回乡知青路遥,同样以他那不屈不挠的独特精神及品格魅力写出了《平凡的世界》《人生》等名著而名垂青史。据说,习近平曾和路遥同住一个窑洞彻夜长谈,两人在那时就已成为好朋友。而习近平在离开七年知青生活的延川梁家河之后,曾说出了自己的亲身感受与肺腑之言:“上山下乡的经历对我们影响是相当深的,形成了一种情结叫‘黄土情结’。在遇到困难时想到这些,就会感到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人生的道路要靠自己来选择,如何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关键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否则,环境再好照样会走错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我们希望年轻的一代不辜负自己的青春年华,脚踏实地,为实现伟大壮丽的中国梦而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史铁生
 
 

 
 

 
 

 
 

 
 

              2019年7月22日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